今天继续回答后台提问: 提问的大致意思,是说数学课计算教学可能会比较枯燥,有没有一些好方法,比如创设情境。 其实,不要说是数学课中的计算教学可能会比较枯燥,可能在一些学生眼中,数学课可能都是枯燥的。 那么计算教学就是枯燥中的枯燥了。 提问的朋友已经找到一个重要、并且有效的切口: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下面,我就再开几个切口,也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更多方式: 1、关系先行。 关于数学课计算教学有不有趣,可先放在一边。 先审视一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就是满堂灌,学生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喜欢老师,老师说得都对。 常规的教研课、公开课,学生喜欢老师,一个个环节下来,该有效果都会出来的。 如果借班上课、或者外出上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几分钟,与学生产生链接就变得很重要了。开场之前,有趣的聊天、小游戏、小故事,都会拉近师生关系。 所以,有趣的课,从来都是关系累积的结果,是师生关系的副产品。 小学阶段教学,知识有趣之前先考虑教师有趣。 2、创设情境。 既然想让上课学生更加投入、更感兴趣。 情境导入要花点功夫。 可以考虑创设这两种情境: 第一种,创设叙述型情境。就是一个情境中都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比如加入一些社会热点,冬奥、航天、疫情等等。加入校本、班本素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情境中呈现的是自己学校场景,出现的物品就是自己可以看到的班级物品,甚至情境中的人物就是身边人物。总而言之,情境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生活味道。 第二种,复习型情境。也在交代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但是还多了一些简单练习回复。计算教学中,可以先来一个暖身计算活动,开火车。开个三分之一的学生,氛围一下就起来了。 当然了,还可以加入一些计算小游戏。希沃白板中提供了非常多的课堂小游戏。 比如进入正式环节之前,来一个计算PK游戏。 练习部分还可以加入游戏。 当然可以增加现场游戏,小组之间对战、男女生对战。 还有一种情境创设方式,就是把整节课设计成多个关卡的闯关游戏,导入、新授、练习、总结都变成了相应的关卡。 3、真实经历。 这位老师跟我说,是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导入之后,紧接着就是新授环节。 新授环节,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学生经历算理探索过程、深刻理解满十进一。重点是经历算理探索,难点则是理解“满十进一”。 怎么经历、怎么理解。就要给学生适合的脚手架。 小棒、计数器,包括画图等各种方式。我自己现在教学比较喜欢引导孩子们根据算式画符号图,利用图来理解算式。 各种方式呈现之后,还需要进行沟通,就是数形结合了。把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画图)与算式结合起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