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用鸡内金消积,孩子越用越虚?用好3碗消积汤,解决孩子90%的积食

 许尤佳育儿堂 2022-04-22

图片来源:稿定素材

我们经常强调,小儿脾常不足,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科学喂养,遵循“吃少、吃温、吃易消化”的原则。

有时候家长稍不注意喂养,孩子吃多了,很容易就会出现积食的情况。孩子有积食,自然是要及时消积的,可以消积食的食药材这么多,该选择哪一种呢?

之前群里就有一位家长,说自己平时都用鸡内金给孩子预防积食,鸡内金的消积功效过强,用于日常保健自然不正确的。

这么多的消积食药材,该怎么给孩子用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

1

孩子是否积食?

用好“10秒消化判断法”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积食,推荐用10秒消化判断法,之前我们也讲过很多遍,今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10秒消化判断法,说的是在孩子吃完早餐后半小时(或者找一固定时间),花10秒钟检查孩子的4个方面:

① 舌苔:正常、健康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苔、淡红舌、舌体正常的。如果孩子的舌苔又厚又白,甚至发黄,就代表有积食了。

② 口气:口气就是胃气,如果孩子漱口后的口气还是又酸又臭,孩子可能就是积食了。除了口气,孩子还会出现打嗝、嗳气的症状。

③ 大便:正常、健康的大便,应该是软硬适中、表面光滑、呈香蕉状、不会特别酸臭的。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孩子这两天的大便情况,如果孩子的大便出现硬结、拉稀、有泡沫、有奶瓣、溏湿等,可能就是积食了。

除了大便的形状,大便的频次也需要注意。如果孩子平时都是每天早上拉一次,这几天突然早晚都要辣,也需要提起注意。

④ 睡眠: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孩子晚上睡不安稳,出现哭闹、翻来覆去、大汗、磨牙、趴着睡等情况,可能也是积食了。

2

这些消积食药材

家长都了解吗?

孩子积食了,家长自然是要及时为孩子消积的,该用什么药材呢?各种食药材的性味、作用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①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可消肉食)

② 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性味温和,宝宝也适用)

③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可通便、化痰、消面食)

④ 谷芽: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的功效。(性味温和)

⑤ 神曲: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可消米食,但味道差)

⑥ 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消积力度强,不能长期用)

⑦ 独脚金:味甘、淡,性凉,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消积的功效。(消积清热力度强,不能长期用)

3

日常消积,用好2个方

了解了各种消积食药材的主要功效,我们就可以知道,孩子的积食该用哪些食药材了。

① 最适合孩子的消积食疗:新三星汤

孩子出现积食,可以先用新三星汤消食导滞,孩子没有积食,也可以每周服用1次新三星汤作为日常保健,预防积食: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新三星汤

材料:麦芽10g,莱菔子10g,山楂3g。

做法:3岁以内,1碗半水煎成小半碗,喝时奶要冲稀,暂停辅食;3岁以上,1碗半水煎至大半碗,配合素食服用。

消化不好时,新三星汤+素食,2~3天;

日常保健时,新三星汤+素食,1周1次。

功效:消食导滞,健胃消积。

适用年龄:药效温和,普遍适用。蚕豆病可服。

② 积食比较严重:新三星汤+3~5g炒鸡内金

孩子积食反复,在严格控制饮食、消食导滞都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在新三星汤(麦芽10g、山楂3~5g、莱菔子10g)的基础上,加3~5g炒鸡内金共煎。

③ 积食化热:独角金瘦肉汤

孩子积食,且已经有化热的迹象,出现舌红、苔厚发黄、口气大、大便硬结、小便赤黄等“上火”症状时,可用独脚金瘦肉汤: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独脚金瘦肉汤

材料:独脚金3g,猪瘦肉50g。

做法:独脚金洗净,猪瘦肉焯水;锅中加约3碗水,煮沸后放入所有材料,小火煲1.5小时后即可调味温服。独脚金性寒,注意连服不超过3天。

功效:消积清热而不伤正气,适合积滞化热、食欲不振的孩子服用。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其实,只要家长平时多注意科学喂养,多留意孩子的消化情况,在孩子刚出现积食时就及时用新三星汤消食导滞,期间配合素食,一般2~3天积食就会有所改善。

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太多时间煮食疗方,也可以直接购买新三星汤成品冲剂:

孩子积食时,每次早餐或晚餐后半小时服用1袋,每天1次,连服2~3天,最长不超过5天。期间注意清淡饮食,最好素食。

孩子不积食时,可每周服用1袋预防积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