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穷追》之理法理论(罗经的设置)

 芊芊壮壮 2022-04-23

这个空间是极星到地球这段距离。有四个纬度。

一,极星到大气层这段距离是诸星(二十八宿星团)。

二,大气层到地表附着物这段距离为五行气场。

此二者为外空,言气场五行(卦气)的六爻生克(五亲的子父财官兄弟)和诸星运转的四吉星(金水日月逢)。

三,大地附着物(以十干五行代表大地附着物的五行主体)。

四,为大地(纳音五行代表地内物质的组成)。

此二者代表内空,推万物的盛衰。

这四者皆称为空间。

那么,我们首先讲始发是什么?始发地是大地,那么,大地是什么?大地是万物,万物始于大地,最终归于大地。

第二是气场,气场始于大地,最终也归于大地。

如此,气场和大地附着物就是大地的组成部分。

那么,大地是什么?

大地发出的是音,即取气听音。那么,大地有什么音呢?木有木音,土有土音,金有金音,水有水音,火有火音。这就是五音。那么,取气听音,这就是宫(土),商(金),角(木),徵(火),羽(水)之五音。而五音配于十二律吕,以河洛的单数为阳,隅数为阴,便纳出了六十纳音五行。这就是大地处处有五行。如此,万物中的任何一物都包含此五行,只是主体不同,如木则不是纯粹的木,它包含金木水火土,只是以木为主体。如人也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只是每个人的主体不同,反映在每个人的性情和体质上则有别。

如此便有了阴木,阴水,阴金,阴火,阴土的阴五行和阳木,阳水,阳金,阳火,阳土的阳五行。而此阴五行与阳五行的五种质也有不同。各类五行又分出六种性质。如阴木和阳木则有大林木,杨柳木,桑柘木,平地木,松柏木,石榴木等。便有了三十个阳五行的质和三十个阴五行的质。这就是纳音五行。(声音纳五行应该是最高的物以类聚的方法)。

它的方法则是以天干地支之数合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去其本数,以五行相生而所属五行,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数源于河图中的生成之数,相生所属如余一为水,水生木则纳音属木。余二为火,火生土则纳音属土。余三为木,木生火则纳音属火。余四为金,金生水则纳音属水。余五为土,土生金则纳音属金。纳音五行就是把天干地支所属的数用大衍之数,其用四十九去减,剩下的数用五除之,余数所生之数所属五行就是纳音五行。

天干地支所属之数为:

甲己子午(9)

乙庚丑末(8)

丙辛寅申(7)

丁壬卯酉(6)

戊癸辰戍(5)

已亥(4)

如此,子午寅申辰戍属奇数则为阳。则六甲地支为子午寅申辰戍者之纳音五行皆为阳五行,则罗经的阳支(子午寅申辰戍)下则排甲丙戌庚壬之阳干而丑未卯酉已亥属隅数则为阴,则六甲地支为为丑未卯酉已亥者纳音五行皆为阴五行,则罗经的阴支(丑未卯酉已亥)下则排乙丁己辛癸阴干。如甲子,乙丑。甲子相加为十八,乙丑相加为十六。十八加十六为三十四。四十九减三十四为十五,十五除五尽而为五,五为土,土生金。所以,甲子,乙丑属金(甲子为阳,乙丑为阴)。余仿此。注:纳音五行说法不一,但皆从其地内所发之音纳五行,为大地处处有五行。

第二是万物皆由五行组成而附着于地表,皆由物的主体作为表现形态出现,则由十干作为物的主体来表达,则物以木为主体者则以甲乙代之为主体属木,物以火为主体者则以丙丁代之为主体属火,物以金为主体者则以庚辛代之为主体属金,物以水为主体者以壬癸代之为主体属水,物以土为主体者则以戊己代之为主体属土,以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这里要特别强调地表附着物是以五行主体分类。如一棵树木是含有金木水火土五种质,只是以木为主体。阳方为阳木,阴方为阴木。都是木旺于春令之寅卯之时。所以十干五行称主干五行。但各类木有本质的不同,则性情各异,如:木有杨柳木表面观之则为轻柔,而实则清脆,这就是性情。桑柘木表面观之则婆娑,而实则柔韧。还有大林木,平地木,松柏木,石榴木。但都属木,盛衰规律相同。所以支(纳音五行)是五行的本质进行细化。称支系。纳音五行是取地气之音合于各类物之本质之音归于各支系的五行种类)。

如此,阴宅居于地内则用纳音五行。阳宅居于地表则用十干五行。此以磁针定位的以方布卦。(注,阳宅以气场五行的卦气为主,阴宅以大地五行本气五行为主。所以,阳穴更注重向纳天气<向上收山纳水>。阴宅更注重穴接地气<金龙入局>)。

如此,时间与空间配合便有了五行(万物)随时消息的盛衰规律体系。即五行从其时节推演盛衰的十二长生规律。如:以时布卦的甲禄(临官)在寅。乙禄(临官)在卯就是五行十二长生的临官取用推演到卦位。此以时布卦是从其地表附着物之五行。以十干五行(物的主体)而论,是以时布卦,用日影南北之黄道布卦,甲子起于冬至。

第三是气场,气场始于大地,而又归于大地。气场是怎么形成的呢?气场是水受阳光的照射产生气的蒸发,集而为云,降而为雨,而雨集而为水,水的流动带动气的流动而成风。而水也不是纯粹的水,水也含金木水火土。而且大地受阳光的照射,造成尘土的上扬,所以,气场中的每一粒尘埃,每一微小的水蒸气都含金木水火土。所以,气场也是五行场。但气场五行没有盛衰,只有六爻生克。而卦气对本体(万物)皆为滋养之气,不言生克制化。如甲子纳音金(地内)用于阴宅,甲木(地表附着物之主体)用于阳宅。而卦得雷水解卦为水,这个气场(雷水解)对甲子纳音金,甲木皆生养之气,对甲子金不形成泄气(水多而金不泄),对甲木产生助推。所以,卦气对本体不产生生克制化,皆为辅佐,即木得水气逍遥,木得金气而奋发,木得火气反而不减泄,木得土气而更基固,木得木气而更旺。所以,卦得六爻生助更有利于本体。

这就是空间的第三层,万物(气场五行)与时间的配合。万物的气化随时转化而对主体的影响

第四层是诸星(二十八宿)先推金水月三星的运行皆要经过太阳与地球之间,会对地球彩光产生影响,便有了推演金水日月逢之同时普照大地的(四吉)以利万物。以及太阳到极星之间的诸星(九星神煞),更有三奇(曰月星)之取用。(禄,马,贵人之干支取用于卦位适用于阳宅,阴宅是用的纳音五行言地气可直接取用于二十四方位)。

此空间之诸星与时间配合,以利万物采光。助推万物生长。

这就是空间的四个层次配合时节的取用。

(记住:阴宅用纳音五行为主体,阳宅用十干五行为主体。而遁甲卦气为助推)。

另外是月象阴阳对万物的影响,即纳甲阴与阳。月象纳甲是以月之方位定卦象,以先天八卦的阴与阳,以后天八卦之方纳天干阴与阳。以先天八卦的阴与阳,以后天八卦的方位三方(生旺墓)吊照纳地支阴与阳,而得出的二十四山月象阴阳。即乾纳甲,坤纳乙,坎纳癸(申子辰),离纳壬(寅午戍)此阳卦纳阳。艮纳丙,巽纳辛,震纳庚(亥卯未),兑纳丁(已酉丑)此阴卦纳阴。此二十四山月象纳甲之阴与阳。

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配合,是华夏民族进入农耕文明的必备条件。

所以,先天八卦是演时间,后天八卦是演空间。而时间和空间的完美配合称易,即“道”。即周朝之前古圣先贤只是对时间体系的完善,是华夏民族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迈出了第一步。而周朝的文王用物以类聚,归于五行,完善了空间体系,从而以空间为体,以时间为用,推演万物随时消息的盛衰规律的易理体系,即“道”的思想理论。从此,华夏民族超越了世界上的海洋民族和游牧民族进入了伟大的农耕时代,从而引领世界几千年。

而用易理来指导各方之行为便产生了诸子百家。这便是以“道”为总纲(母纲),其余诸子百家为支纲(子纲)的各派“易理”之术。(犹如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总纲<母法>其它法律法规为支纲<子法>是一个道理)。

风水术就是用“易理”指导人们安坟立宅的法则,称风水易,它是诸子百家之一,也是“道”的子纲。

如此,文王罗经盘的设置就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