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典电影简史

 公司总裁 2022-04-23

本文原创作者是来自真探社的

@弦乐四重奏 ——
虽然我完全不能算是一个典型的影迷,但好奇心强,自觉从电影史来看文化的发展却也是一种视角。由于美国电影到目前为止不可撼动的地位,想必已是影迷们的家珍,而我何不利用语言的便利来简单梳理一下瑞典电影史,或能从中管窥欧洲电影的面貌。

       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按通常影史记载为1895年12月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映的、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之一的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片长46秒,展现的是当时法国里昂卢米埃尔工厂工人下班走出厂门的情景。

       而就在1896年,瑞典的第一部电影在南部城市马尔默的上映,影片也是由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拍了当时瑞典的国王——奥斯卡二世,影片上映后,瑞典人对从电影里看到国王兴奋不已,而奥斯卡二世也成了瑞典第一位“电影明星”。1897年,斯德哥尔摩建造了第一座电影院,它和以往的歌剧院、音乐厅一样,也是专为某个艺术种类而建的。

       之后,瑞典的影院里上映的都是法国电影,直到1911年,瑞典有了独立拍摄制作的电影。同年成立了国家电影局,主要职责是对电影进行分级,分级制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今天。同时在瑞典南部的克里斯蒂市有了一座电影拍摄基地,但随着电影的工业化,瑞典的电影中心逐渐转移到首都。

—— 1910-1930 ——

       从1910-1930年代是瑞典电影的默片时代,高产且优质,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可谓高起点。其中的代表作便是:1921年出品的Körkarlen 《幽灵马车》(导演:Victor Sjöström 维克多·松斯特多姆),这是根据著名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65471/ ,电影表现手法几乎成为默片时代的一座高峰。他在1918年拍摄的Berg-Ejvind och hans hustru (《伯尔-伊文德和他的妻子》,国内译为《生死恋》)虽然没有前者知名度高,但影片强烈的关于人类社会比死神还恐怖的思辨成为一种全新的电影主题,斯坦利·库布里克说他的电影《闪灵》便是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灵感。

图片

《幽灵马车》

         而默片时代瑞典最闪亮的传奇明星便是1905年出生的葛丽泰·嘉宝,她以拍服装广告出道 ,后来被导演发现并开始拍喜剧片,但让她发光的是默片时代另一位著名导演Mauritz Stiller 莫里兹·斯蒂勒,这位以走出摄影棚,在户外取景见长的导演执导了嘉宝的成名作,同样是根据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Gösta Berlings saga《约斯塔·柏林传奇》(1924年)(国内似乎译作《哥斯达·柏林世家》),小说讲述了一位生性不羁、嗜酒成癖但才华橫溢的平民青年约斯塔的一生,影片着重表现了他的爱情。片中的庄园场景与嘉宝的自然之美倾倒无数影迷。

图片

葛丽泰·嘉宝

         后来,嘉宝前往好莱坞发展并成为世界级影星。维克多·松斯特多姆和莫里兹·斯蒂勒也先后进军好莱坞,但后者并不成功。与此同时,瑞典国内的电影工业也因此受到质疑,加之欧洲整体经济乏力,远不及美国,欧洲电影几乎真的也“沉默”了,好在时间到了1930年代,大家一起迎来了有声电影的时代。

—— 1930-1940 ——

       1933年,瑞典电影协会成立。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和有声电影本身的魅力使得人们纷纷涌进影院,此时的瑞典电影产量极高,还出现了一个特殊名词 Pilsnerfilm ,直译便是比尔森啤酒电影,实际就是喜剧电影,人们边喝啤酒边看,只为身心的极度放松。其中一部 Pensionat Paradiset (1937)《小旅店天堂》在初期因为夸张前卫而被禁,如男扮女装、女性穿泳衣等,但在声讨浪潮中,影片还是得以上映并取得票房大胜。

图片

Pensionat Paradiset (1937)《小旅店天堂》

—— 1940-1950 ——

       1940-1950年,瑞典电影渐渐回归默片时代的理性和艺术的经典,导演Alf Sjöberg 阿尔夫.胡伯的作品Hets (1944)《狂乱》获得巨大成功,并成为第一部得到金棕榈奖的瑞典电影。而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副导演便是当时26岁的Ingmar Bergman 英格玛.伯格曼(此处要说明,导演的中文译名是根据英语读音而译,实际在瑞典语里他的姓读为白曼或伯曼,与另一位瑞典明星Ingrid Bergman 英格丽.褒曼同姓,但不知为何,国内有两种音译)。

图片

Hets (1944)《狂乱》

        1946年伯格曼拍了自己编剧并独立执导的影片Kris《克里斯》,之后到1950年,他又连续出品了8部质量参差不齐的影片,其中包括他的经典之一Till Glädje (1950)《欢乐颂》。(导演实在太出名,相关资料也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说明:文中有翻译与国内不同,尤其是音译部分,皆因国内音译多以英语发音为主,并不准确之故。但有些已成俗,如伯格曼,那就俗下去吧。

—— 1960-1970 ——

       这是瑞典电影行业产生变革的年代,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位化学工程师、作家亨利.沙因Harry Schein出资成立瑞典电影工业联合会,对电影工业进行了大胆改革,尤其是将票房收入的10%归入电影工业联合会并用以新电影的拍摄,这一运作保证了有才华的导演不必操心资金而全心投入电影创作,可以说,伯格曼能在这一时期拍出不少影响后世的作品,这一项改革功不可没。除了伯格曼的实验性影片,还有受美国性解放思潮影响,大胆拍摄此类题材的导演Vilgot Sjöman 维尔高特.胡曼和女演员兼导演Mai Zetterling 麦.瑟特琳。而以社会现实和政治为创作主题的导演詹.特鲁尔Jan Gustaf Troell和Bo Widerberg 波.维德伯也崭露头角,这两位与伯格曼被称为瑞典现代电影先锋。后两者虽然没有伯格曼出名,但也都获得了国际电影奖项。Bo Widerberg导演的影片Mannen på taket (1976)《屋顶上的人》(国内译作《满城风雨》)虽是一部探案片,但背后的社会问题更引人沉思。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066/

图片

Mai Zetterling 工作中

        而在大导演纷纷上阵的时候,一位来自哥德堡的年轻人Roy Andersson(罗伊.安德森)却另辟蹊径,在1970年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影片En kärlekshistoria《爱情史》(国内译作《瑞典爱情故事》),获得第20届柏林电影节4项大奖。两个少年纯真的爱情发生在现实都市的纷烦与焦躁中,而导演大量运用夕阳般的暖黄色光来表现爱情的唯美,成为后来不少爱情片导演的模仿对象。影片中的爱情只是一条红线,它串起的还是现实社会,这也是它不同于一般爱情片的地方。

图片

《瑞典爱情故事》剧照

        这一时期Hesse&Tage 汉瑟与托耶这一对出身广播脱口秀节目的搭档也进一步投入电影业,二人不但会导、会编、会演,更重要的是对娱乐业的管理和经营也相当有效,发现和培养了很多电影人才,在本国影史中留下了的一页。

—— 1980-1990 ——

       这是瑞典社会进入现代化的时期,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几近完善,民众生活平安富足,喜剧和历史题材剧成为两大主流,此时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已渐式微。但瑞典的喜剧电影由于文化原因,只在北欧几国内流行。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以Lasse Åberg (拉瑟.奥伯)这位“傻大个”为主角的系列搞笑影片。 

       90年代是瑞典新生代导演开始他们早期职业生涯的阶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Lukas Moodysson卢卡斯·穆迪森, 这位17岁就发表个人诗集,后转行当导演的第二部作品 Fucking Åmål (1998) 《同窗之爱》,表现了两位少女间的爱,票房成绩在瑞典国内超过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另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女导演进入这个体系,以她们独特的风格涉足各类电影题材。

图片

《同窗之爱》剧照

        80年代,探案系列电影斜逸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那时起瑞典出现了一大批探案小说作家,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探长Beck贝克系列还是探长Wallander瓦兰德系列都畅销欧美,以这两大部系列小说改编的电影质量各有优劣。其中导演Kjell Sundvall舍尔.松斯瓦尔拍摄的Jägarna(1996)《狩猎者》,不局限于案件本身,而是把问题指向了人性、社会和法律的困境,这部影片捧红了演员 Rolf Lassgård,他出演了各种硬汉,而在晚年时却在En man som heter Ove中成功扮演了那个让人又恨又爱的独居老人Ove。

图片

Jägarna(1996)  剧照

—— 2000年 至今 ——

        进入21世纪的瑞典电影和北欧其他几国相同,越来越趋向多元视角的现实题材影片、文艺片、纪录片和惊悚片,这些影片往往独树一帜,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的大片风格,它们都是小型电影公司的小成本制作,但剧本的精良、拍摄手法的独特和深度的思辨是瑞典电影现在的整体面貌。其中的代表人物是Ruben Östlund 鲁本·厄斯特伦德,他的作品Turist (2014)《旅行者》(国内大概译为《婚姻风暴》)Rutan(2017)《正方形》(国内译为《抓狂美术馆》),两部影片都直击人性,但导演完全以第三者视角,不对人性进行评判,是非对错完全取决于观众本身的价值观。

        另外,关于民族、种族、校园霸凌、老年问题的影片也不少,如女导演Amanda Kernell阿曼达.柯尼尔拍摄的Sameblod(2016)《萨米人之血》,女导演Anna Odell 安娜.欧黛Återträffen (2013)《同学聚会》,表现手法干净又犀利,拍摄和叙事各有千秋。

         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也算是继承瑞典电影一向的传统,这种影片看似简单,但要在120分钟里体现原著精神并不容易,但基本都很成功,其中的代表作有: Hundraåringen som klev ut genom fönstret och försvann (2014)《百岁老人爬窗逃跑记》以及 En man som heter Ove (2015)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不知为什么国内翻译时加了“要去死”)。

图片

Turist (2014)

         瑞典电影100多年的历史就这样简单介绍完了,它历经辉煌,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自己的贡献。今天面对好莱坞的大制作和网络时代媒介的竞争,和大多数欧洲电影一样,以原创资源丰富、深度内涵和独特视角在电影界立足。

以上

再次感谢 @弦乐四重奏 所贡献的精彩信息内容,这是电影真探转发她的第二篇文章了!如果有听友或者观众打赏,将全部转交给弦乐女士图片

参考:

1. 瑞典电影档案:  http://www./ 

2. 瑞典历史网: https:///svensk-filmhistoria/ 

3. 瑞典电影工业史: https://www./sv/fa-kunskap-om-film/filmarkivet/histori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