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生命奥秘的七个封印(下)

 m彩虹之约h 2022-04-23
前面的四个封印我们都已经讲过了,那么就剩下最后三个封印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讲第五个封印——真我的忘记。
真我就是能够记得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情况,能够满足自己生命的真正需求。这好像是件很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不是吗?
可是这时候如果有人来告诉你,你不记得你自己,整天都是处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你其实是活在想象和白日梦里。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想肯定是不愉快的,甚至是愤怒的,会觉得说此话的人是不是有病,讲出这么莫名其妙的话。
可事实真如你所认为的那样吗?我们到底记不记得自己呢?

图片

我们可以先来做一个实验。大家可以先把手边的事情都放一放,闭上眼睛,花一分钟的时间来盯住自己的呼吸,让注意力全部都放在呼吸上,不要跑走。
实验结果会怎么样呢?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在做这个实验,对自己诚实的话就会发现,在这一分钟的时间里,几乎都不能完全地盯住自己的呼吸,甚至连几秒钟的时间都没有。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跑走,被头脑里的思绪、念头、想象给带走,里面飘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像在播放连续剧似的,马不停蹄的滚动着,不能自拔。
人们是如此深深地沉溺于此。因为深入去观察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脑海里的这些想象和白日梦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最担心的、最痛苦部分的呈现,其实也就是欲望和压抑的折射。

图片

人们不停地幻想令他愉快的白日梦,也在时刻的想象令他痛苦的白日梦,如此交替更迭,永不停歇。
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身边发生的情况基本上都处在无意识的状态中,都是模式化的运作。如果让你回想一下前一刻所做事情的详细过程,你还能想得起来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当时你是处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头脑没有被想象和白日梦占据,注意力能够完全在所做的事情上,那么才能清晰的记住每一个细节、步骤。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人们不记得自己,都被想象和白日梦占据了,注意力被分散,人处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因此看不到自己真实的情况,更感受不到自己真实的状况,真我被忘记了!

图片

接着,我们来看第六个封印——低等情感的执迷。
低等情感的特性是二元性,它们之间相互对立,但又同时存在,并且具有相等的能量。人们所熟知的亲情、友情、爱情都属于低等情感。
它们时刻牵动着人们的情绪,一会儿开心一会痛苦,一会儿低落一会兴奋,一会儿忧心一会儿舒心等,此起彼伏,让人们执迷于此。
诚然,对于这些低等情感人们是有心理上的需求,这是生物本能的设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它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会满足人一部分的心理需求。不过要想让人们的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和愉悦,则需要从高等情感里才能获得。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为能从低等情感里完全获得满足,犹如空中楼阁,只能让自己陷入于无尽的挣扎和痛苦中。

图片

可事实上人们都执迷于此,紧紧地抓着这些不放,为它们生为它们死。
就以亲情中的母子(女)关系为例。母亲爱孩子,孩子也爱母亲,这是不可否认的事情。
都说母爱是最无私和最全然的,可深入下去的话就会发现并非如此,里面掺杂了太多的东西。除了生物设计这部分本能的爱以外,更多的几乎都是对自己未完成部分的延伸。打着爱的名义,为你好的借口,不断地要求和控制自己的孩子。这里面其实是非常丑陋的。
有多少的母亲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因为这样那样各种的不满足和未完成,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成为了她们的精神支柱,成为她们生活的动力,成为她们炫耀的资本,成为她们活着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

图片

在这样的期望和寄托下,孩子成为了她们的所有物。她们看不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或者说看到了也当没看到,只是一个劲地要求他们、控制他们,时刻紧盯着他们。从而使自己变得紧张、不安、敏感、脆弱、空虚、恐惧,而这些情绪又会加剧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窒息着孩子,导致了现在孩子的自杀和抑郁变得越来越多。
那些整天在网上晒娃、口口喊着老母亲怎样,怎样的,她们内心深处的主要需求会是什么呢?除了彰显自己,以此获得别人的注意力外,真正的爱又有几分呢?
而孩子们因为心理的需求长期得不到回应,所以他们就会失望,放弃,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利用父母,投其所好,以失去生命的活力为代价迎合他们,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关系里面除了交易,还是交易,但都是打着爱的名义进行。
其实不单单母子(女)情感如此,其它的情感亦如此。深度剖析的话就会发现,全部都是利益的交换,相互的控制,注意力的相互夺取而已。所以真正的情感几乎是没有的,而内心的渴求却又如此的强烈,怎么办呢?那么就要从高等情感里获得。

图片

因为高等情感是一元性的,它的能量是极其精微,它没有对立,只有合一。所以处在高等情感中的话就会让人一直处在愉悦和满足的状态中,这不就是一直都是人们所渴求的吗?
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封印了,就是理智的机械懒惰。
什么是理智的机械懒惰呢?它是指人们借由外在累积的知识和观念来对待、处理所有的事物。这样的理智是线性的,是需要推算的过程才能得到结果。
理智的机械懒惰只是知识的记忆,不是全然的了解,它只是头脑的知道。而全然的了解,不单单是头脑的知道,而是整个身体的知道和感受,并且了解也不会因为知识的增加而增加,它需要我们的实践和领悟。所以往往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观点或想法,有着全然不同的了解。

图片

理智的机械懒惰是含糊不精准的,即使是同一个字都会有成百上千种的理解,是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所处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所决定的。因此沟通只能停留在实际生活的需求层和技术层,不能深入到生命需求的层次。
而真正的理智是了解,是全然地知道。它是断点的、跳跃的,它没有过程,它是直接到达结果。
就如很多数学天才可以不经由过程而直接知道结果,甚至是在题目没有说完之前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又如居里夫人连续研究了三年的课题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直到有一天筋疲力尽而休息后,在睡梦中得到答案并记录下来,醒后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答案就在那里。
所以真正的理智是没有过程的,它是直接地看见,是连接高等意识的全然的了解,是最高智慧的盛开。

图片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的理智是开放的,清晰的,真正的理智是成为整体的意愿。

一旦开启了真正的理智,并且能够一直处在其中,那么我们就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导师,永远能发现正确的建议,也就无需再向外求取了。
以上就是人的七个封印。假使能够全部都揭开的话,我们的生命会有怎样的奇迹诞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