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祭享先蚕的习俗和礼仪制度,也与嫘祖有关。先蚕就是蚕神,是最先发明创造养蚕的人,随着蚕桑丝绸业的发展,而成为后人崇拜祭祀的偶像。 在传世文献中,成书于西周战国时代的《礼记·月令》大概是最早记述这一礼仪制度的。文中说,每年的季春之月都要举行活动,“命有司无伐桑拓,仍修蚕器;后妃斋戒,享先蚕,而躬桑以劝蚕事”。这段记述说明,西周时期享祀先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进而说明了蚕桑丝绸业在西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养蚕的创始者,纪念嫘祖的习俗被逐步演变为礼仪制度,这便是“享先蚕”的由来。这一重要的礼仪制度,经秦汉两晋到唐宋,历代统治者都沿袭遵循。 据史书记载,从3000多年前的周代开始,朝廷的统治者对祭祀蚕神活动就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当养蚕之前,蚕季开始时,都要举行祭祀蚕神的典礼,祭祀仪式十分隆重,由皇帝或国王亲自主祭,要用三头牛或三对雌雄羊,甚至还有用奴隶的。 在民间也是如此,对蚕神的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为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根据当地的风俗祭祀所崇拜的蚕神,有祭祀“蚕花娘娘”的,有祭祀“蚕三姑”的,也有祭祀“蚕花五圣”、“青衣神” 等蚕神。其实,蚕农对所崇拜的蚕神并没有多大的讲究,只要能保佑蚕桑丰收就是了。民间供奉蚕神的场所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地方建有专门的蚕神庙、蚕王殿,有的地方在佛寺的偏殿或所供奉的菩萨旁塑个蚕神像,还有的地方,蚕农只是在家里的墙上砌一个神盒,供奉印有蚕神像的“神码”。伴随蚕神崇拜,蚕乡还有各种祭祀活动,如江南一带清明 “轧蚕花”就很是隆重。 ![]() 不过,在我国广大的山野乡村,蚕农供奉的蚕神除了嫘祖外,还有蚕神马头娘和青衣神蚕丛。 考古学证实了青衣神蚕丛并非空穴来风。2007年11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组织开展了 “探秘三星堆,寻访南丝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动”,考察队从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三星堆出发,沿着古老的西南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向南探寻着地上的遗迹和地下的文物。 当考察队进入青衣江流域的雅安市时,他们在市文管所里见到了一件非常奇特的羊头双耳陶罐。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件带有三星堆文化特点、装饰着羊头纹的双耳陶罐,是史前时期生活在西北高原的游牧民族羌族的典型器物。史籍中说,在遥远的史前时代,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沿着高山峡谷向西南延徒,其有一部分定居在青衣江流域,建成了青衣羌国。这件珍贵的羊头双耳陶罐的发现似乎说明2000年前的青衣羌国与3000年前三星堆的古蜀国有着同样的来源;似乎证明三星堆时期的文化,后来从成都平原传到了青衣江一带。 上述情况是否说明,青衣神的故事与传说已被考古学所证实了呢! 在一部分史籍和传说中,蚕丛不仅教人养蚕,还教民农事,对古蜀时代内陆农业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蚕丛是古蜀国的国王,四川由此而被称之为“蚕丝之国”。就流传范围的广度和产生时代的久远来说,蚕丛都略逊于嫘祖神话,但从考古学来说,蚕丛得到了更多出土文物的证明。 1986年,考古工作者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一件双眼突起的青铜器一一纵目青铜面具。这件珍贵的文物,最为独特和醒目的就是那双向外鼓出的眼睛,也就是“纵目”了。 考古研究表明,三星堆纵目人面像的重见天日,不仅能够证明蚕丛氏存在的可能,甚至能证明一个“纵目人”族群的存在。历史学家李伯谦先生肯定了这个答案,他说:“金面具是蜀王蚕丛氏的象征!”四川大学教授林向也说:“纵目人是古蜀国蚕丛氏之特征。”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具和青铜大立人,据考古学家论证,就是蚕丛的形象。这使得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成为信史,也为蚕丛纵目的传说提供了实物佐证。 “蚕丛纵目”的传说是否告诉我们,三星堆文明就是一个种桑养蚕的文明?! 不过,也有学者断定,三星堆遗址独特的文明是古蜀国通过“西南丝绸之路”与古印度、古南越等海外贸易及文化融合的结果...... 也许是因为古蜀国的影响力,如今在四川、重庆一带,有关蚕桑起源的传说异常丰富。 2013年元月14日,我们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先生的家中,意外地了解到在古蜀国首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纺机和织机。 文物保护专家吴顺清先生告诉我们,这次考古发掘是由他主持,由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与成都考古研究院共同组织,经他的手出土了一批纺织机。出土时保存基本完好,每架纺机和织机上面都还有缠有彩色的丝线。特别有意思的是,同时还出土了一批彩色的工匠俑,每个木俑身上,都标有身份,说明是干什么工种的。 王丹华先生听了,非常高兴和兴奋,连连说这是中国纺织考古上的一个突破性的成果。她还告诉我们,过去在考古发掘中也曾出土过纺织机械,但那一般都是明器,不是实际使用的,意义不大。 过后,吴顺清对我说,踏板织机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是我们过去在考古发掘中一直没有发现过,只是在东汉时期的画像砖上多有出现。这倒与这次考古发掘的情况相吻合。他还说,踏板织机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纺织技术的一大贡献。 看来 ,这次由吴顺清主持的考古发掘 ,在中国纺织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来源:《荆州文旅频道》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卫平 张 旗 2022-03-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