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藏特别企划 | 诸神的面具:解读三星堆古蜀文明图像的秘密

 RK588 2017-12-15



幻想纳尼亚,远胜阿凡达


今约三千年或更早以前,在四川盆地曾出现一个繁盛的三星堆文明,它的传奇性和神秘程度足可比拟纳尼亚、阿凡达异世界,在此神奇国度中,人们崇拜着太阳/鸟类的图腾,祭祀时还要以面貌诡异、双目突出的青铜面具来与天地沟通。而稍晚,相隔50公里外,另一个强盛的金沙文明接续被发现,它同样出土带有太阳与鸟类图腾的玉器、青铜器及鬼斧神工的金箔面具,这两大遗址及出土秘宝,使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得以崭新的面貌惊现于世人眼前。


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扬雄《蜀王本纪》

 

传说远古之前,中国西南方、长江上游的岷江流域,曾孕育出一个伟大的古蜀国,经过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氏等一代代蜀王之统治,这里成为沃野千里、粮食充足、资源极其丰裕的“天府之国”。只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316年,蜀国被秦国攻灭,此后这里的历史便逐渐被人遗忘,而世人对蜀地的印象,也就停留在那是一个“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野蛮国度。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一个社会经济曾经高度发展的国家,文化怎可能如此落后?终于,在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人员的铲子掀开这片灿烂的古文明,使得沉睡3000多年的地下神秘王国首度与世人见面。相隔15年后(2001),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外的金沙村内,也发现大批珍贵文物,其时代与三星堆文化正好前后接续。从此之后,“三星堆──金沙”遂成为古蜀文明的代表,不但清楚地揭示这个国家文明的特质,其出土文物当中所蕴藏的鬼斧神工的艺匠巧思以及独特的美感,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履缔世界纪录的三星堆青铜器

1986年的这次三星堆文化遗址(前3000-800年)发掘,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其中,在一号和二号两个祭祀坑,出土了上千件青铜器、金器和玉石器。这些出土的文物不仅与中原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即使放诸世界文明史,与古埃及、西亚或希腊文明相较,亦有其重要地位。其中更有数件文物缔造世界之最的纪录,例如最早、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96厘米);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高262厘米);最大的青铜纵目面具(82.5×77.4厘米),以及一次出土数量最多的青铜人头像和面具(达60余件)。

 

由于青铜材质比一般石头更加坚硬,再加上制作过程中以高温铜液浇铸器形的特性,让艺术家更能自由挥洒,创造出比石雕更为写实、复杂的人物造型和姿态,因此,在西方的近东、希腊、罗马等地区,青铜人像一直居于青铜艺术品的主流地位。然而,在三星堆遗址发掘之前,中国并未发现青铜铸造的人形造像,反而是中原地区出现了大量以青铜原料铸成的各式各样容器和乐器作为祭祀祖先的重要礼器。从这一点便可看出三星堆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在文化及艺术上的明显差异。


东方第一长人,神巫奇技

1:青铜大立人像,三星堆遗址出土,通高262厘米、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所有青铜造像中,最吸引众人目光的无疑是站立在雕饰着华丽纹饰的三层台座上,身高262厘米的青铜大立人像(图1。此像的躯干如同竹竿般高瘦细长,身上穿着衣摆下垂、形似燕尾的服装,头戴高冠,脸部五官浓眉横扫、巨目瞪睁,鼻头高高隆起,嘴巴紧抿成一条直线,左右两耳上扬,下颚和脸庞成桶形。整体观之,其脸部轮廓线条简洁、强劲,传达出一种威严肃穆的神情。此外,他的手肘平举,强壮的臂膀和夸张的巨拳与高瘦的身躯形成强烈的对比,显露出一股震慑众生的气势,吸引着所有在他面前驻足凝视的观者。

 

这尊青铜立像的身形和动作虽然皆模仿一般真人,但其脸部五官及手部的比例被夸张,使他看来具有一种诡异神秘的特质,或许是为了刻意强调他拥有超凡的能力。至于双手中空成环状,似紧握着某项物品,有可能是玉琮、令牌或象牙等用以象征神权的圣物,也可能是祭祀用的物品,让人推测立像的身份很可能是集神、巫、王三者于一体的古蜀国领袖人物之一。


戴着假面的诸神


2:青铜人头像,三星堆遗址出土,高36.6厘米、宽17.3厘米、纵径13.8厘米


除了这尊全世界最高、被誉为“东方巨人”的青铜立像,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57件青铜人头像(图2,同样是世界仅见。这些青铜头像又分为平顶与圆顶两种,颈部多呈倒三角形,由此判断可能是为了另与铜质或其他材质的身躯结合使用,或用木桩套插固定,作为神庙中的祭祀神像之用。有趣的是,大多数头像皆与上述青铜立人像一样,刻意强调脸部的五官轮廓线条,试图塑造一种庄严、肃穆、冷峻的神秘特质,而非模仿真人写实的特征与个性。唯独一尊头像被塑造成杏状立眼,双唇紧闭,略带笑容,下颌宽圆,面部丰腴饱满,整体造型线条流畅,表情温和恬静,可说是三星堆出土青铜头像中最具写实风格的一件,有人认为此头像很可能代表了古蜀国女巫的形象(图3



3:青铜人头像,三星堆遗址出土,通宽20.6厘米


 此外,在三星堆出土众多的青铜人头像中,还可见到4件贴有金面罩的头像(图4。其头部造型和五官与其他头像大致相同,但脸上贴覆着以金块捶拓成的金箔,上齐额,左右两侧罩耳,唯独眼眉镂空,看起来金光熠熠、耀人眼目,具有一种尊荣高贵的气质,既可能代表某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也或许是为了加强这些青铜人头像的神力,让其所施的法术更加灵验。



4: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三星堆遗址出土,头纵径17.8厘米、横径15厘米、高45.8厘米


 与上述青铜人头像造型相似、同样具有神力并且被广泛运用在祭祀活动中的,还有呈U字形的青铜人面具(图5,一共出土20余件。这些面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不同形制,其两侧上下及额部中央多半有方形穿孔,可能是用来系绳以将其悬挂于木柱上,作为图腾供人膜拜。这类出现在古蜀文明中的人形面具,除了以青铜材质铸造,也包含黄金制品。例如较三星堆时代更晚的金沙文化遗址(公元前1250-650)即出土一副金面具(图6,其面部圆润饱满,下颔宽圆,耳朵外展,眉毛呈弧形向下弯曲,双眼成枣形镂空,鼻梁高直,大嘴镂空成微张的形状,略带笑意。其造型、五官皆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或面具相似,唯尺寸仅高3.74厘米、宽4.92厘米,造型更为小巧精致。


5:青铜人面具,三星堆遗址出土,高12.6厘米、宽15.8厘米、厚0.25厘米



6:”金面具,金沙遗址出土,高3.74厘米、宽4.92厘米、厚0.01-0.04厘米


一切都是眼睛&太阳

在众多面具中,体积最巨大、造型最奇特的,莫过于青铜戴冠纵目面具(图7。该面具呈方形,高31.5厘米、宽77厘米,倒八字形刀眉,眉尖上挑,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而形似《西游记》中猪八戒扇风耳的双耳则向两侧展开。此外,其额头上还铸接了68.1厘米高的夔龙形装饰。此面具刚出土时,可见其眼、眉、口唇等部位皆涂上黛色、朱砂等颜料,造型看来十分神秘诡谲,尤其呈圆柱状向前突出的眼球,更显得夸张骇人。三星堆遗址中一共出土3件眼睛前突的青铜面具,体形皆极为硕大,可见其在祭祀场合中必然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传说古蜀国最早的国王蚕丛即因“目纵,始称王”,而根据学者的研究,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眼睛凸起的圆柱,很可能就是古人所谓的“纵目”,因此这类面具或许正代表了古代蜀王蚕丛的造像,同时也是祭典中最重要的主神。



 7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三星堆遗址出土,通高82.5厘米、面具高31.5厘米、宽77.4厘米


在三星堆遗址中,以眼睛作为表现主题的文物,还有数十件(组)青铜眼形器(图8和铜眼柱,造型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柱形等十多种形式,其周边均有穿孔,可以组装或悬挂。三星堆大量眼形器的出土,代表了古蜀文明崇拜眼睛的实例,这或许与古代巫教文化认为巫师的眼睛能看见神鬼幽灵此一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存在着另一种可能,即古蜀人与古代世界的许多民族一样,把眼睛与太阳联系在一起,将这些青铜眼形器当成礼拜的对象。



8:青铜眼形器,三星堆遗址出土,长57.3厘米、宽23.4厘米、厚0.3厘米

 

事实上,太阳崇拜在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是颇为流行的现象。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许多重器,如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上都刻画大量各式各样的太阳纹饰,并且在考古过程中,亦发现6件青铜太阳形器(图9,器身为圆形,正中太阳凸起,周围连结五道呈放射状排列的芒条。虽然目前学界对此器物的名称、功能尚存有歧见,但多数人认为它极可能是安置于古蜀国神庙或用于祭祀仪式的神器,若将其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便能成为太阳的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



9:青铜太阳形器,三星堆遗址出土,阳部直径28厘米、高5厘米、直径85厘米


通天遁地——以神树为中心

由前面所介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不难看出古蜀文明的重要特征,即是以神(偶)像、眼睛和太阳崇拜作为宗教祭祀活动的核心。然而,古蜀人如何与天上的神祇沟通?艺术又在当时的祭祀活动中扮演何种角色?关于这些问题,从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巨型铜树及以动物为主题的各式纹样中,或许可以勾勒其大致的情况。

 

在相当受欢迎的科幻电影《阿凡达(Avatar)》中,居住在潘多拉星球的纳美人通过膜拜可以与祖先、神灵沟通,而且他们还拥有可提供能量来源的巨大远古神树(Hometree)来维系整个星球和人类的命运。然而,在敌人摧毁这棵神树后,整个纳美人的世界便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三星堆遗址中,也同样发现有6件大小不一、以青铜铸造的神树,虽然多数已经残毁,但其中的一号铜树(图10经过修复后,已恢复至接近完好的状态。



10:一号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出土,高396厘米

 

此棵铜树高396厘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残缺,估算其原本的高度应该将近5米。铜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由三道像神山的拱形足支撑。树干笔直,主干上套有三层树枝,每一层又分出三根枝条,全树共有9根树枝,各自以柔和圆弧的角度下垂。在每根枝条的中部又伸出短枝,上头长出带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青铜小鸟。而在铜树主干的一侧,还有一根绳索状的东西,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龙的身上长有刀状羽翼,头上生出长短犄角,造型十分奇特怪异。此外,还有一件青铜人首鸟身像,造型为一人鸟合体的神物,原来也是附属于神树的部分,后来掉落残损。

 

这座中国境内迄今出土最高大的铜树,不仅在铸造工艺和装饰纹样方面称得上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杰作,很可能亦在古蜀文明信仰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根据古籍文献记载,此棵铜树可能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树,名叫建木,供天帝上下,往来于天地间。换言之,神树等于是通往天上的天梯。除了神树本身具有通天的功能,作为附件的神鸟、人首鸟身、巨龙等神物亦带有实现天地神人交通的辅助作用,这点在许多远古的巫觋文化中都十分常见。因此,英国艺术史学者罗森(Jessica Rawson)曾如此描绘:“三星堆的青铜树使用了贵重材料,即用青铜来铸造,也许是暗示了它所表现的是人世以外的一个非物质的世界,它以神树的躯干、鸟、花和树身上供人们膜拜的太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通天的主题。”换言之,“铜树本身即是一种舞台道具,它们描绘了神灵的世界,对于那些参与这出剧的人有极重大的意义。”

 

一同找寻三星堆

11:青铜持璋跪坐人像,三星堆遗址出土


假使我们将三星堆古蜀文明看成是一个具有巫觋色彩、政权与神权合而为一的强大国度,那么上述这些青铜立人像、青铜头像、金面具、太阳形器,以及可能代表蚕丛的青铜纵目面具与高大的青铜神树,显然构成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文化网络世界。而参与这个社群活动的,还有手持玉璋祭祀的巫师(图11、铜虎、铜蛇以及其他的精灵伙伴。古蜀时代人们的宇宙观和祭拜活动,如实地反映在一具业经修复的青铜神坛(图12中,透过贯穿天地间的通天渠道──神树之协助,这些神物和巫师们便带领古蜀国的人民进入另一个世界,那里可能是祖先神灵的故乡,也可能是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永久的归宿。



12:青铜神坛,三星堆遗址出土,残高53.5厘米

 

巴蜀地区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曾经在远古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国家间的战争兼并,整个古蜀文明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其历史亦淹没在荒诞诡谲的神话和充满想象力的方志笔记里。无怪乎唐代诗人李白会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述说他与蜀地之间在空间与心灵上的隔阂。然而,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掘,让今日的我们有幸比李白更接近神秘的古蜀,透过诸神、假面、神树以及围绕其周遭的精灵神物,共同沉醉在一个既是现实、同时也超现实的世界中。



本文转载自《典藏古美术》(繁体版)20123月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