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的配伍应用

 穷经 2022-04-23

王业龙

              安徽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

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味苦,平。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疗疮。1.〈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游、泄痢,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应用与配伍

用于外感热病及三焦火盛之证。

黄芩苦寒能清上、中、下三焦实热,尤能泻上焦实火。治肺热咳嗽,《丹溪心法》以本品一味制成清金丸,以“泻肺火,降膈上热痰。”复方常配瓜蒌、枳实等,方如《医方考》清气化痰丸;若肺热夹痰,咯痰黄稠,面赤烦热,唇口干燥者,黄芩配南星、半夏以清化痰热,如《洁古家珍》小黄丸;肺热内壅,兼腑气不通,证见喘嗽气粗,大便秘结,可与大黄、杏仁等配伍,以通腑清肺,方如《张氏医通》黄芩泻肺汤;若肺热而兼小便不利者,以本品配栀子清上利下,如《卫生家宝》黄芩清肺饮;若燥热伤阴,咳嗽咽干口燥,须与养阴润肺之天冬、麦冬等同用。治阳明气分热盛,或温热病热入心经,证见高热不退,心烦口渴,甚至神昏谵语、吐衄发斑者,本品泻火解毒,临床常与黄连相须为用,方如《肘后方》黄连解瘘。山茱萸、龙骨为之使。”《金匮要略》泻心汤。本品与柴胡相伍以和解少阳,治少阳证之寒热往来,常用方如小柴胡汤;若寒热如疟,寒轻而热重者,则与青蒿、竹茹、枳实等配用,以加强清热作用,方如〈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治肝火头痛、头晕,目赤肿痛,常配夏枯草、龙胆草以清肝明目;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可配伍菊花、钩藤以清热平肝。

用于湿热黄疸,泻痢,湿温,热淋等。

黄芩味苦能燥,寒能胜热,可治多种湿热病证。治湿热中阻,心下痞满鞭痛,干呕心烦,本品配半夏、黄连等以清热除痞。治湿热黄疸,每用茵陈、山栀,若佐以本品,有增强其清肝利胆退黄之功。治湿热泻痢,腹痛,身热,可与葛根、黄连等药同用,以清热止痢,方如黄芩汤,葛根芩连汤。治湿温病湿热交阻,证见寒热不扬,汗出而热不解,胸闷口渴,小便短赤,舌苔淡黄而滑,常与滑石、通草、蔻仁等清热渗湿药配伍,方如《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的热淋,小便短赤涩痛,可配木通、白茅根等以清利湿热。

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黄芩功能清热,并有止血作用,凡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均可应用,可以单用,复方常与生地、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于妊娠胎热不安,心烦呕恶。黄芩性寒,可清热安胎,每与白术、当归同用,以养血健脾,清热安胎,方如《金匮要略)当归散。若虚热扰动,胎元不固,以致胎动流红,则于人参、熟地、川断益气养血补肾之品中,加入本品以清热凉血,使血宁则胎安。

用于热毒疮疡,瘰疬,疥癣。黄芩既可泻火解毒,又能胜湿敛疮。治热毒痈疮,可与大黄、白蔹为末外敷;若毒盛攻心,可与黄连、连翘同用内服。治湿热所致的口疮,疥癣以及皮肤赤痒多水等皮肤疾患,可与苦参、蛇床子等研末调敷。治瘰疬。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清热泻火、解毒生用,治上部热证酒炒用,猪胆汁炒可泻肝胆火,炒炭用于止血。枯芩轻虚,多用于上焦之火,子芩重实,多用于下焦之热。

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禁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