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首次宫女起义:16个宫女齐上阵,为何杀不死熟睡中的嘉靖帝?

 皇家书库319 2022-04-23

《大明王朝1566》嘉靖

纵观整个明朝,嘉靖的头脑和心机无疑是排在第一梯队的。

一生工于心计、善于制衡的嘉靖,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靠着对人性的把握,将杨廷和、严嵩等一众“老狐狸”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就是这么一个“老猎人”,差点死在16名宫女手里,给自己增添了一个荒唐的黑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嘉靖其实名过其实吗?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阴谋?想要探究真相,就必须要去看明白嘉靖是什么样的人。

嘉靖真是废物吗?

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开局,以他那个年龄算是地狱难度了。在他14岁时,堂哥正德皇帝朱厚照享乐过度、说没就没,连个皇储都没留下。

国不可一日无君,身为三朝元老、内阁首辅的杨廷和提出了一个建议,叫“小宗入大宗”,也就是让朱厚熜管他哥喊爹,管自己亲生父母喊叔婶。

此外,礼部尚书也接着杨廷和的话头,带着60多名文武官员上奏道:“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当时的场面,就是一帮五六十岁的“老油条”,连哄带吓地威胁一个14岁的小孩。如果当时朱厚熜乖乖听话,以后大概也会成为傀儡。

朱厚熜虽然年幼,但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更何况他也不乐意管指兄为爹。

在商定奉迎其生母进京的礼仪上,朱厚熜坚持要行迎皇太后之礼。杨廷和等人自然不答应,纷纷跪拜表示抗议。

结果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看似稚嫩的朱厚熜比他们还会耍无赖,一边大哭一边提出要放弃皇位,谁想当皇帝谁当,直接打在了杨廷和等人的七寸上。

杨廷和的脸一会绿一会白,纠结了半天,最终做出了让步。几个月后,朱厚熜以皇太后之礼,奉迎亲生母亲入宫,并于次年登基,改年号为嘉靖。

然而这事并没有彻底解决,在杨廷和集团的干预下,嘉靖的生父依旧不能入太庙。

当时支持嘉靖的人也有不少,不过多是张璁、方献夫等官场新人,没有什么话语权。张璁他们提出的“继统不继嗣”虽然很对嘉靖脾气,但有不少奏疏都被杨廷和集团拦下了。

嘉靖三年,张璁被嘉靖提拔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礼仪方面的工作。嘉靖的这步棋,无疑是在向杨廷和集团正式宣战。

同年,杨廷和察觉到自己低估了嘉靖,事态发展逐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便以辞官归乡为由,行破釜沉舟之计。

他毕竟是三朝元老,当时的话语权甚至比嘉靖还重。如果他闹罢工,其党羽必然会借机闹事,搞不好还会逼宫。

谁承想,嘉靖直接装模作样地挽留了一番后,直接答应了杨廷和的辞官请求。

很快,这场权力斗争的决战拉开了帷幕,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带着200多名文武官员,整整齐齐地跪在左顺门外,太监们怎么劝都劝不走。

嘉靖见他们软的不吃,就派锦衣卫抓了8个人。杨慎见状带头大声嚎哭,史书上描述他们的动静为“声震阙庭”。

嘉靖也是被闹得烦了,直接让锦衣卫把这些人几乎全抓进了牢里。随后有180多人挨了杖刑,其中十几人被活活打死。其余人要么罚奉要么充军,杨慎也被赶出了朝堂。

作为这次“大礼议”的胜利者,嘉靖不光如愿让父亲入了太庙,还全面洗牌了整个朝堂,年纪轻轻就掌控了实权。

不过嘉靖拿下实权后,却开始将修道作为本职工作,准备当个道长。就算他上朝,也经常会派人去寻访方士和长生不老之术。

此外,嘉靖还迷上了炼丹。可炼丹不仅没有让他长生不老,反而差点要了他的命。而这,也是宫女们行凶的原因之一。

朱家红丸

嘉靖的丹方有很多,里面的材料也是稀奇百怪,其中最离谱的是一种名为“红铅”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年轻女子的“月红”。

不过这味“药材”只在方士中流行,后来李时珍这种正儿八经的“老中医”,认为这种东西太邪了,直接在书中明确写了“凡红铅方今并不录”。

为什么李时珍尝遍了《本草纲目·人部》中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却这么抵触红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红铅的制作工艺比较缺德。

要知道,月红这种东西不是固定某天说来就能来的,有些人因为体质等原因,会出现迟来的情况。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有些缺德的人就会给她们强灌催经汤。

当时的催经汤对身体的副作用极大,喝了再采完血后,连着几天脸上都没有什么血色,整个人处在一种虚弱状态。

更要命的是,这些女性到了经期时,吃得比尼姑还素,基本上都是露水配桑叶,因为方士们认为这会使血液更为纯净,可以提高丹药的功效。

这种愚昧的做法,导致这些女性身体每况愈下。毕竟她们在本该补血的时间里,吃着没啥营养的东西,身体能越来越健康才叫奇迹了。

仿佛是一种诅咒,老朱家有几个人十分痴迷红铅。甚至嘉靖的曾孙子明光宗朱常洛,就疑似是吃了红铅做的“红丸”驾崩的。

当时朱常洛登基后十天左右,就突然病倒了。令大臣们没有想到的是,朱常洛赶走了太医,转而请内侍开了个药方。

结果这药竟然是泻药,一吃下肚,一晚上连跑了三四十趟厕所,最后虚脱昏迷了。

趁着朱常洛昏迷,太医们来了个“专家会诊”,最后得出了结论:“皇上精气损失过重,应当以补血生精之药调理。谁料服了这么多泻药,致使病情雪上加霜,恐怕......”

就在众人头疼的时候,鸿胪寺丞李可灼站了出来,声称有“仙药”能治好朱常洛的病。他口中的“仙药”,正是红铅制成的红丸。

朱常洛服了红丸后,过了一会儿便坐了起来,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不少,一个劲称赞道:“仙药!果然是仙药!李可灼是大忠臣啊!你明天再进一丸,朕吃了应该就能痊愈了。”

李可灼闻言,一脸愧疚地告诉朱常洛,这药劲太大,3天后才能再次服用。怎料,朱常洛服用了第二颗红丸后,当天晚上就猝死了。

随后,内阁首辅也在群臣的声讨下卸任离京。

不过刑部主事等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案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导致朱常洛猝死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更离谱的是,后来魏忠贤还利用翻案来排除异己,完事又被崇祯翻回去了。此案也就成了谜案,被后世称为“明末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

为什么要穿插举例红丸案?因为此案虽发生在嘉靖的重孙子身上,却和嘉靖被宫女暗杀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最重要的是,除了都是因红丸而起外,这两起事件表面看都很荒唐,但本质上都是“权力的游戏”。

双拳难敌32手

嘉靖性情阴晴不定,且多疑易怒。

据《明宫词》记载:“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李朝中宗实录》中也记载道:“若有微过,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

宫女也是人,进宫伺候人不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谁愿意受虐待?天天大清早起来喝露水啃桑叶,饿着肚子伺候人,结果因为两根筷子没有完全平行就挨顿打,搞不好命都没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作为他的宫女,不光要提供红铅供他炼丹,还经常会被嘉靖打骂体罚。

有压迫就有反抗,忍无可忍的宫女杨金英,暗中跟其他15名宫女姐妹说:“咱们进宫为的是什么?是啃桑叶吃鞭子吗?牛啃草出奶,咱们是啃桑叶做红丸。皇上想把咱们弄死,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把他弄死!”

嘉靖21年10月19日夜,嘉靖睡在曹端妃的宫里。这晚,杨金英等16名宫女,拿着一根细料仪仗花绳,悄悄潜入到嘉靖床边。当时曹端妃并不在房间,床上只有嘉靖一人。

16名宫女蹑手蹑脚地把嘉靖围了起来,按照计划站到各自的位置。说时迟那时快,一名宫女掏出一张黄绫抹布盖在嘉靖脸上,同时一名宫女负责掐住嘉靖的脖子。

嘉靖睡得正香,突然感觉脖子疼,立马醒了过来。他准备起身,却发现四肢和前胸都被人压得死死的。刚想张嘴呼救,嘴里就被人塞了一个大布团。

嘉靖以为这些人要掐死自己,连忙奋力反抗。不过由于他长期服丹药太多,导致身体比较虚弱,一时半会难以挣脱。

宫女这边虽然人多,可由于吃桑叶产红铅,身体素质不比嘉靖好多少。

这时,几名宫女拿出了那根绳子,穿了个绳套,套在了嘉靖脖子上。接着,绳子两端的宫女们像拔河一样,用尽浑身解数拽着绳子。

不过由于身体虚弱,宫女们的力气还是比较低,嘉靖虽然憋得慌,但依旧能偷几口气。

行刺这种事讲究一个“快准狠”,时间拖得越久越容易暴露。为了尽快杀死嘉靖,宫女们又在他脖子上缠了一圈,结果慌乱之中打了个死结。

情急之下,一名宫女拔下头上的簪子,对着嘉靖就是一顿猛刺,给嘉靖的睡衣刺了几个小洞,有几下刺到了肉里,却没有伤到要害。

说白了,就跟容嬷嬷扎紫薇差不多。对嘉靖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项酷刑。

见嘉靖命这么硬,一名宫女开始后悔行刺了,趁乱跑到方皇后那自首。方皇后得知后,带人一路小跑救驾,进门一拳打翻了负责蒙头的那个宫女。

随后,方皇后一面派人抓捕这16名宫女,一面叫人喊太医过来救嘉靖。此次事件,被称为“壬寅宫变”。

谁带的头?

嘉靖获救后,因为惊吓和缺氧,卧病在床了一段时间。期间,是方皇后委派司礼监进行调查的。

司礼监在对这16名宫女严刑拷打后,得出了一个足以震动朝堂的答案:杨金英等16名宫女只是“亲行弑逆”,主谋竟然是看似与此时毫无关联的王宁嫔,同谋者为当晚侍寝的曹端妃。

嘉靖醒过来后,脑子昏昏沉沉,同时也又惊又怒。看着司礼监的调查结果,嘉靖一气之下批示道:

“凶恶悖乱,好生悖逆天道,死有余辜。你们即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锉尸枭首,示众尽法!”

就这样,王宁嫔、曹端妃、以及那16名宫女被押到闹市之中,当着大庭广众的面被活活凌迟处死。在《明史·世宗本纪》中被记载为:“宫人谋逆伏诛,磔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

此案虽然告一段落,却并不代表没有疑点。其中最关键的是,王宁嫔和曹端妃真的谋划了行刺吗?

如果不是她们,那幕后真凶是谁?难道真是16个宫女受尽折磨,自发组织的?

据书中记载:“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也就是说,嘉靖当时在气头上,而且身体还未恢复过来,头脑昏沉。看到司礼监的调查结果,想都没想就信以为真。

等他身体恢复过来后,经过一番暗查和思考才发现自己杀错人了,曹端妃还真是冤枉的。

那么接下来就要证明,王宁嫔是否也是冤枉的?在先存的史料中,并没有证据表明王宁嫔也是冤枉的。查阅的资料越多,越能看出王宁嫔确实是主谋。

王宁嫔没有给嘉靖生个一儿半女,史书上对于她的情况描写不多。和她相反的是,关于曹端妃的资料却比较充足。

曹端妃的长相在嘉靖的后妃中是数一数二的,同时她还是嘉靖长女和三女的生母,因此嘉靖对她十分宠爱。

当时嘉靖经常睡在曹端妃那,引起了方皇后等后妃的不满,其中醋味最大的是王宁嫔。

王宁嫔生性善妒且心机极深,她嫉妒曹端妃的美貌,也嫉妒她能给嘉靖生孩子。在这种强烈嫉妒心的驱使下,王宁嫔没少顶撞曹端妃。

曹端妃受了这么多气,自然要向嘉靖告状。嘉靖听后大发雷霆,找机会怒斥并警告了王宁嫔一顿。

恼羞成怒的王宁嫔,就这么钻了牛角尖,准备杀害嘉靖并嫁祸到曹端妃头上。

她的计划很简单,暗中给杨金英提供计划和帮助,让她联络十几名受尽折磨的宫女。

随后,再让宫女们趁嘉靖去曹端妃那睡觉、曹端妃照例去看小公主的间隙,潜入其中暗杀嘉靖。

结果她也没想到,一个死结竟然让嘉靖活了。杨金英被捕后,也很快就把她供了出来。

自知大难临头的王宁嫔,在接受司礼监拷打时,谎称自己与曹端妃密谋刺杀嘉靖,把无辜的曹端妃拖下了水。

重点来了,她的这话骗得了别人,却骗不过方皇后。方皇后深知至王曹二人矛盾不可化解,不可能突然联手。

但方皇后心里也十分嫉妒曹端妃,于是便将计就计,坐实了曹端妃的同谋罪名。

嘉靖之后做的一件事,也侧面证明了,方皇后确实是曹端妃冤死的幕后推手。

在《世宗方皇后传》中讲了一个小插曲:“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

大意是说,壬寅宫变5年后,方皇后所在的坤宁宫起了大火,太监们请嘉靖派人去救方皇后,结果没想到嘉靖根本不搭理,导致方皇后被活活烧死。其中缘由,不言自明。

因此,“壬寅宫变”的导火索是嘉靖为了取红铅、炼红丸,疯狂折磨宫女导致激起众怒。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后宫乃至朝堂各方势力之间的角逐。

此事过后,嘉靖开始了长达20年的潜心修道生活。他虽然把朝堂“托管”给了严嵩等内阁官员,却一直能牢牢掌控大局。

“壬寅宫变”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必须把矛盾转移,让手下人互相制衡,这样他才能高枕无忧。

否则稍有闪失,那帮不省心的人就会给他想出别的荒唐死法。高处不胜寒,当皇帝也很难。

参考资料

[1]《明宫词》

[2]《李朝中宗实录》

[3]《明史·世宗本纪》

[4]《世宗方皇后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