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证明了,国乒队医佐证了丁宁受伤的事实,与球迷想的不一样

 冬不拉拉 2022-04-23



如果不是一篇关于国乒幕后人员的采访,相信很多球迷至今认为2015年的世乒赛女单决赛,丁宁在比赛当中的崴脚受伤是不存在的。在绝大多数刘诗雯的粉丝眼中,当时的丁宁肯定是假受伤,就是为了借助医疗暂停,打乱刘诗雯的进攻节奏。

可通过队医袁朝明在接受采访时的描述,丁宁不光在2015年的脚出现崴伤的情况,在2017年地表12强赛开赛前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现象。这已经是反复出现的情况了,为何丁宁老是会出现这种崴脚受伤的情况呢?

图片

原因就是因为丁宁个子比较高,通常个子高的选手重心低,速度不是他们的优势。跟速度快的选手对攻的时候,频繁地来回护台跑动,一旦到了决赛那种高强度的对抗上,丁宁脚部受伤的概率就很高了。

为何乒乓球选手不需要个子太高的,原因就在于速度不占优势。而乒乓球本身就是一个对速度有着很高要求的体育项目,丁宁能够获得大满贯还在于国际乒联没有更改尺寸之前,近台快攻并没有成为主流打法。

图片

所以乒乓球尺寸材质更改之后,丁宁的防守反击打法就不占优势了,在比赛过程当中显得比较被动,最终无缘参加东京奥运会。以前的国乒打法讲究来回对拉,更加在意的是比赛观赏性。所以刘国梁进入国际乒联之后,又对乒乓球的材质进行了更改。

因此我们看到在刚刚结束的大满贯赛事上,国乒选手之间的对抗增加了回合数,双方几乎都很难一板打穿对手。而伊藤美诚似乎没了之前那样的威胁性,原因就在于乒乓球材质变软了,减少了攻击力道。

图片

国乒队医袁朝明从2004年就进入了国乒,一直在帮助受伤的选手进行恢复。袁朝明一直倡导的理念是预防为主,因为任由伤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运动员参加各种比赛。袁朝明反复提醒选手,疼痛就是运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因为自身没法调节,才出现的一个预警。

只要从伤病的早期进行预防和调理,很多伤病其实不会积累到质变。所以尽管很多国乒选手看起来受伤了,但并没有到那种直接不能比赛的程度。国乒有这种专门的医疗专业人员,是不可能任由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

图片

只不过很多球迷刻意夸大一些选手的伤病,以此来解释选手成绩不佳,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只要选手出现在赛场之上,就说明达到了比赛的要求。那种突然打着受伤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丁宁在比赛当中崴脚受伤是因为个子比较高,那种个子比较矮的选手,不可能出现这种突发情况的。

通常个子矮的选手身体协调性比较好,伊藤美诚就是明显的例子,在近台发动进攻比较快速,几乎是趴在球台上进攻。再加上又是站在近台,不像个子高的选手在中远台移动幅度比较大,因为打近台的选手中远台优势小,不可能轻易退台,反而减少了来回跑动距离。

图片

袁朝明看到丁宁在2015年崴脚受伤,在外籍康复师的帮助下经过半年时间才恢复。受到启发的袁朝明发明了一套帮助运动员快速恢复的方法,在2017年丁宁又出现崴脚受伤的时候,袁朝明通过冰敷跟药物双管齐下,只用了七天时间就帮助丁宁恢复了,使得丁宁赶上了地表12强赛。

袁朝明正是通过丁宁崴脚受伤的事情,进行学习积累总结出了一套好恢复方式,应该说这些队医面对的情况不一样,也一直在寻找好的方式竭尽全力的帮助国乒选手做好医疗保障。袁朝明特意拿丁宁脚部受伤做举例,反而间接验证了丁宁经常脚部受伤的事实。

图片

袁朝明作为国家队医,相信这些给运动员疗伤的例子都是记录在案的。这总比那些球迷妄加猜测要强得多,因为球迷的这种猜测,使得那些经常受伤的运动员反而成了诈伤。那些假受伤的运动员反而成了真伤,所以有些事情确实经不起推敲。

球迷也要学会思考,除非是在比赛当中突然出现了伤情,不然的话哪有所谓的带伤出场的情况。如果真要伤筋动骨的话,胳膊都抬不起来,还怎么握球拍呀?只是很多球迷或许连乒乓球拍都没有用过,根本不清楚只要胳膊稍微受伤疼痛,球拍都拿不稳,更何况是上场比赛了。

图片

因为那些不懂球的球迷根本不知道球拍的重量,还以为球拍很轻呢。所以有些球迷认为自己的偶像在比赛当中胳膊受伤了,肩膀受伤了,导致比赛成绩不佳的事情完全是无稽之谈。看到运动员在肩膀、胳膊上贴上的肌肉贴,那只不过是起到一些缓解疲劳的作用。

图片

胳膊、肩膀擦一块皮就疼痛难忍,要是内部肌肉受损,根本不可能坚持比赛。所以奉劝普通的球迷,还是要多掌握一些医疗知识,没有实际体验过就妄下结论,只能给运动员抹黑。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