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公园.北岸景点

 zzm1008图书馆 2022-04-23

北海公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里有巍峨的白塔,水面开阔,春天百花盛开,争齐斗艳,夏有荷花别样红。其实,在北海公园的北岸还有精美的皇家建筑,很值得游览。

北海公园南北东西门都有入口,西门距离西北岸的皇家建筑较近,所以这次我从西门入园。

沿着岸边往西北方向走,岸边春风拂柳,纤细的杨柳已发出嫩芽,春风吹过,柳枝舞动着妩媚的身姿,真的是美丽动人。一路上梅花、莲翘、玉兰花、樱花都已竟相开放,大约步行20分钟就看到了一个高大的石碑,皇家建筑景区就在眼前。

万佛楼石碑,乾隆皇帝为祝其母80寿辰而建万佛楼(现为遗址区)。万佛楼石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五(公元1770年)。石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文镌刻乾隆御制《万佛楼落成赡礼诗》。石碑原在万佛楼前,1987年移立于此。


万佛楼石碑的基石


万佛楼在极乐世界后,并与极乐世界统称小西天。前为普庆门。



小西天位于北海公园的西北角,紧邻湖边。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寿诞所建。



4月中旬,丁香花开放。


小西天的主建筑是极乐世界殿。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殿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隆团龙藻井,十分庄严。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汉白玉砌成的牌楼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汉白玉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


正南面的月牙河



月牙河上的汉白玉小桥


四周的小方楼




4月中旬梨花落,花瓣落满池。


周围有矮墙环绕,四面建有琉璃砖汉白玉石砌成的高大的山顶拱门的牌楼,十分壮观。南面中间的拱门上镶着白玉石的匾额,镌刻着“水德功证”,“背面刻着“现欢喜园”。



东面的牌楼








北面的牌楼


西面的小方楼和牌楼






殿内的极乐世界,彩泥塑像栩栩如生。



极乐世界内的彩泥塑像






小西天是重檐四角大方亭。黄琉璃瓦覆盖,绿琉璃瓦剪边,攒尖鎏金宝顶,从远处就可以看到金光闪闪的亭顶。整个建气势磅磅礴,雄伟壮观,成为北京最大的名亭建筑,还是亚洲最大的古代名亭。


夜幕下的极乐世界


















绕过小西天东牌楼向前左转便是万佛楼景区。

万佛楼在极乐世界后,并与极乐世界统称小西天。前为普庆门,为三座黄琉璃瓦顶随墙门。入门南北各有牌坊一座,黄琉璃瓦顶,南面牌坊南向额为“大千轮置”,北向额为“满万昙霏”,北面牌坊南向额为“聚诸福德”,北向额为“现大吉祥”。中为万佛楼,七间,楼高三层,顶层为歇山调大脊,各层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庆祝其母孝圣宪皇后八十寿辰而建。而王公大臣纷纷铸佛先献寿,统计近万,故而名为“万佛楼”。万佛楼前左面树宝幡竿,右面立石幢,幢北面镌刻乾隆“御制庚寅万佛楼瞻礼诗”,幢东西南三面,刻清字、蒙古字、西番字。楼之东为宝积楼,鬟辉楼。

199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此处沦为日军司令部,楼中金佛尽被掠夺,后此处渐荒废,1953年,北海公园利用万佛楼区域开办露天电影,岀于安全考虑,拆除了摇摇欲坠的“大千驻轮”牌楼。1959年万佛楼改为仓库;1965年因破旧不堪,当时财力匮乏,且又不被重视,而被当作危房拆除,据说遗留下的部分青白石料在1970年被用于天安门的第二期翻修工程。1987年万佛楼前西侧的乾隆御制“万佛楼成瞻礼诗碑”移至极乐世界建筑群万年;2010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万佛楼遗址进行考古挖掘,

万佛楼,今只存普庆门、宝积楼和妙湘亭,曾经雄伟气派的万佛楼,我们只能从老照片中寻览它的风姿。

2019年9月26日首次开放。







万佛楼老照片








露天陈设器物座,用于摆放青铜器、奇石、铜香炉等。




万福楼前东侧幡杆之夹杆石,是藏传佛教寺院布局中的特色标志。

此件夹杆石,二龙,足五爪,与云海之间戏珠,具有典型的清乾隆时期风格。夹杆石的作用在于可以使幡杆根基更加稳固。



宝积楼,为万佛楼的东配楼,两层五开间,占地218平方米。据同治、光绪年间内务府《陈设档》记载,宝积楼与鬓辉楼共供奉佛像约一万六千尊。












万佛楼景区西侧有座妙相亭,为保护一座佛塔而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亭的底平面呈“亚”字形,由48根直径50多厘米的红漆圆柱支撑。上面为八角形重檐攒尖顶,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宝顶,此亭雕梁画栋,装璜富丽,结构精美巧妙。亭内有座佛塔,位于亭的中心,此塔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全部用汉白玉石雕筑,塔高6.88米,石塔基座是十六角形的须弥座,下枋上雕有海浪和假山石,上枋上雕有缠枝西番莲,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双龙戏珠和云文图案,塔身的每面各雕一位罗汉像,每位罗汉像上方镌刻着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御作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赞》。塔身上有塔檐,檐下雕有腾龙,眼角各雕有狮子头,塔檐顶上有一层须弥座,上面雕有双龙戏珠和宝相花等图案。须弥座上方又有一层檐,外形象一顶唐僧的毗卢帽。塔檐顶上的塔刹是一座小型的覆钵式塔。佛塔上的16尊罗汉像石刻为石刻艺术中的珍品。因亭内十六尊罗汉像仪态古朴、庄严,故被称为“妙相亭”。

石塔上的十六罗汉像是五代时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真迹原藏于杭州孤山的圣因寺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在第二次南巡时看到了这十六罗汉像,他根据梵经改正了画上原题的罗汉名,并题写赞文。后来杭州孤山圣因寺主持僧明水募资,将五代时贯休和尚所画的十六罗汉像临摹成石刻,乾隆诏令建塔,把十六罗汉像镶于塔身。












走岀万佛楼景区,紧邻的就是阐福寺。阐福寺位于北海公园西北角,前身是明代的“太素殿”,是明英宗朱祁镇在1458年修建的一座避暑行宫,清廷入住中原后,历代皇帝也在此避暑沪逍遥。清乾隆七年(1742年),曾作为先蚕坛的蚕馆,清孝庄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为喇嘛寺,要求仿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规模模,踢名阐福寺。

阐福寺,是淸代皇帝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阐福寺包括牌楼、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佛殿等。如今牌楼已经无存了,但上面所嵌的乾隆御笔福田石刻却保留了下来,现陈列在大佛殿遗址展厅内。


阐福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曾有四柱九楼牌坊一座(已无存),绿琉璃瓦顶,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为天王殿,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后额为“宗乘圆镜”,联为“妙华普观无穷境;慧日常悬自在天”。东西有钟鼓楼,二层三间,上檐为歇山顶,上下檐均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





进入阐福寺大门后,左右两边是钟楼和鼓楼,但这里的钟、鼓楼与一般的寺庙是有区别的,阐福寺的钟鼓楼是两层三室,上檐是歇山顶,显示皇家庙寺的与众不同。

这座是钟楼。



鼓楼



进入山门看到的是天王殿,单檐歇山的屋顶,绿黄色的琉璃瓦,绿剪边。


天王殿后面的匾额为“宗乘圆镜”,联为“妙华普观无穷境;慧日常悬自在天”。



大佛殿前东配殿


大佛殿的西配殿


阐福寺的正殿叫大佛殿(已无存),这是遗址。大佛殿供奉着六面千手千眼佛,其佛身是由整株金丝楠木雕刻而成,上面镶嵌各色珍宝。相传慈禧太后每遇年节,常到此拈香拜佛。可惜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其正殿大佛身上的珍宝被日法俄军盗挖一空。1919年,由袁世凯卫队改建的消防队在大殿内做饭引起大火,大佛殿、后殿八方亭全部烧毁。



大佛殿的老照片


大佛殿遗址后,是现代的建筑,是阐福寺大佛殿展室,东西有厢房。


东西厢房与玉兰花相映衬











历史上,闸福寺大殿与万佛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北海北岸一道壮丽的风景。这里是礼佛场所,又是皇家园林。既有寺庙的庄严,又有园林的雅致。它们与琼岛白塔隔池相望,让整座北海置身于佛国世界之中。如今阐福寺、万佛楼遗址对外开放,人们可以更近距离地触摸到那段历史。


走出阐福寺,对面就是五龙亭。


五龙亭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代屡有修葺。此处原是明代太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拆除太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


五龙亭伸入水中,五亭俱为方形,并且按照前后的方位错落分布。


五龙亭,中间亭子最大,称龙泽亭,为皇帝休息时所用。屋顶为重檐攒尖顶,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着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右边两亭为“澄祥”、“滋香”,澄样亭为重檐,滋香亭为单檐;左边两亭为“诵瑞”、“浮翠”,与左边相同。整组建筑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安排,且不同建筑的设置也充分显示了皇权等级的区分。

五龙亭皆为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龙泽、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单孔石桥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悬华带匾一方。



龙泽亭




龙泽亭的藻井


这是另外四个亭的藻井


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古称龙亭。
















当年,中间龙泽亭专供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焰火,其余四亭是文武官员陪钓之地,。清人诗日:液池西北五龙亭,小艇穿花月满汀,酒渴正思呑碧海,闲寻陆羽话茶经。

原是帝后钓鱼赏月游乐的地方,如今是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亭子里有唱歌跳舞的老人和蹦跳的孩子,欢歌笑语,情意盎然。



铁影壁为元代遗物,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民国三十六年(1947)壁身移至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影胡同找回基,从而使这一文物得以复原。




穿过五龙亭继续向前走,来到了快雪堂。


快雪堂依山而建



快雪堂位于北海公园北侧,在阐福寺的东侧。大门掩映在高大树木之间,不是十分引人注目。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北高南低,随山就势而建,古朴而幽静,占地2900平方米,为庭院式格局。庭院独有的重檐垂花门、景窗、卧角廊和抄手游廊与各大殿相连。

做为帝王行宫原本只有一座两进园,分别为澄观堂、浴兰轩。后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收到臣下进献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爱不释手。乾隆便命人将诸多名人书法刻于石上,并亲书快雪堂记。

为收藏48方书法石刻,在两进院的基础上,增建了快雪堂,就此这座行宫变成了三进院落。

快雪堂大门上有末代皇帝溥仪的御弟溥杰题写的快雪堂书法博物馆匾额



快雪堂历近几百年依然风韵不减,门上雕刻还是那么的油润精美,发出青铜一样的光泽,特别是扁框里的蝙蝠造型非常独特优美!




快雪堂三进院落,从前到后分别为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这组建筑是根据地势南低北高随山就势而建,古朴幽静,庭院式建筑,有重檐垂花门、景窗;有回廊、卧角廊、抄手廊与各大殿相连,院落三季有花果,四季常青绿,精巧别致,玲珑剔透。

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義之的《快雪时晴贴》与乾隆皇帝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院内苍松、翠柏、游廊彩绘,最有看点的自然是这四十八方精美石刻。










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浴兰轩,则是乾隆皇帝在祈福大典前沐浴更衣用膳和休息的场所。


4月19日再次来到快雪堂,浴阑軒前的牡丹花已盛开。





第三进院落是乾隆帝特批增建的大殿一一快雪堂。大殿用珍贵的金丝楠木修建,没有油漆,保持了原木本色。由于岁月沧桑,颜色发站暗,显得愈发庄重古朴。大殿前叠高约5米的大型太湖石为山,状若浮云,石的一面刻有乾隆御笔“云起”两字,另一面刻有乾隆诗作一首《云起峰歌》。“山”中有甬路通过。院内树木高大,四季常青,绿草茵茵,环境清幽。


丁香飘香映雪堂







这里民国时期曾为“松坡(蔡锷)图书馆”,梁启超任馆长,所以这里处处有林徽因和粱思成恋爱的足迹和故事,而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也在此举行。


金丝楠木制作


院内的假山有两块高大而奇特的太湖石,小的一块高约4米,大的一块高约5米,一块玲珑,一块剔透,乾隆皇帝亲笔题写了“云起”二字镌刻在石的南面中部,并特做了一首《云起峰歌》。在歌中他将此石比做翻腾涌起的浮云,人称云起石。


云起石


《云起风歌》:

移石动云根,植石看云起。

石实云之主,云以石为侣。

滃滃蔚蔚出窍间,云固忙矣石乃闲。

云以无心为离合,石以无心为出纳。

出纳何不知,离合涉有为。

因悟贾岛句,不及王维诗。



快雪堂有回廊、卧角廊、抄手廊与大殿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庭院式格局。镶嵌在游廊墙壁上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贴与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清代大书法家马德昭的一笔福、一笔寿、一笔虎。



藏字画:克己复礼,修身正心。独占鳌头。


风竹: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


雨竹: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快雪堂外梅花香












来北海公园一定要来快雪堂亲眼目睹快雪时晴帖,这里是艺术的殿堂,书法的瑰宝。


快雪堂后山的右边就是九龙壁。九龙壁是影壁,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北海的九龙壁两面有龙,升降各异,为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18条七色蟠龙,加上壁上壁顶共有大小蟠龙635条。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在阳光照射下栩栩如生。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最具特色。



九龙壁原大圆镜智宝殿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为城砖而砌。



3月份和同学游北海公园


从小西天开始,一直到九龙壁,边看边走边拍,用时半天,收获不小。下次来再去西天梵境看看。

写个游记目的是游时走马观花,闲时阅它。

谢谢欣赏!

历史资料来自网络。

更新于 20小时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