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州和它的雷州文化

 哈哈狮的信箱 2022-04-23

图片

雷州的早晨。冯国平 

雷州
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它雄踞雷州半岛中腹
北枕英山,南拱擎雷
仕礼峙东,英榜列西

南渡河经城下流过
吞吐浩翰,直通大海
它被誉为
山环海合,鲲鹏变化之乡

(请横屏观看)

图片

雷州市一景。记者张锋锋 摄


01

鱼米之乡

雷州市内水网交织,河渠纵横
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众多
支流如叶脉分布

图片

鸟瞰南渡河。记者李嘉斌 摄

这里有一条雷州半岛最大最长的河流
南渡河
它承载着数代雷州人的记忆
奔流直下
雷州人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

南渡河从坡子村蜿蜒而来
回环曲折
像一条飘动的丝带
最后奔向南海雷州湾

图片

河流入海口处。施裕红 

南渡河两岸
水田22万亩
是雷州的主粮产区

这一片广袤的水稻田
当地人称之为“东西洋
寓意着“稻田之海”
有“广东粮仓”、“广东第一田”之称

图片

南渡河岸的水稻逐渐变成了金色。记者李嘉斌 摄

88公里长的南渡河水量充沛

灌溉着河流下游两岸的东西洋稻田

让生长的希望源源不断

这片稻田就毗邻大海之侧

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

依海而生,围田劳作

收获食粮,生生不息

图片

粮仓。高世琦 

雷州东西两面临海
海岸线蜿蜒曲折,连绵406公里
滩涂面积近150万亩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
孕育出南方的“海上森林”——红树林

点击图片看红树林中的候鸟。记者李忠 摄

世上桃源何处觅

蓬莱仙景九龙寻


九龙山位于雷州调风镇月岭港
国内首个以红树林命名的国家湿地公园

图片

红树林上有一群候鸟在飞翔。黄凤琼 

四面环山,溪水长流
九条山脉汇聚于此
宛如九龙戏水
被喻人间仙境

数以千只白鹭与海水交相辉映
构成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鹭舞图

图片

栖息河边上的白鹭。记者李忠 摄

雷州海域宽广,港湾众多
有大小18个港口
其中乌石、企水、流沙三大渔港是
广东重点渔港
有两大天然渔场
雷州湾渔场、北部湾渔场

乌石港位于雷州西海岸
三面环海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毗邻广阔的北部湾渔场
盛产鳝鱼、红鱼、黄花鱼、石斑鱼等
年海洋捕捞产量达3.77万吨

图片

乌石海边。记者李嘉斌 摄

曾入选“广东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
登上北面的房参岭可俯瞰乌石港全景
碧海蓝天、椰风海韵
落日晚霞、归帆点点
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请横屏观看)

图片

乌石天成台。黄梅香 

乌石
国内唯一能在西海岸线看日落的地方
有着中国大陆最美日落观测点
是一个集广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
国家级中心渔港
国家AAA级旅游点于一体的新型渔港

北部湾畔蓬莱岛
椰风海韵天成台
图片

乌石天成台。黄华养 

天成台度假村
位于乌石镇北拳海滩
沿海沙滩长达70多公里
沙质洁白柔软
被评价为世界一流沙滩
海水干净,附近海底还有珊瑚礁群
被誉为湛江的“马尔代夫”

图片

乌石,渔归。蔡诚 

历史上的雷州人
视海洋为经济生命线
以耕海为生活的一个主要来源
雷州先民不仅善于耕海而且善于商海
《宋史·食货志》记载:

唐宋时期,雷州港的主要出口货物是米、谷、牛、酒、黄鱼。北宋李纲贬万州,行次雷州,说当地“山果海鲜多不识,欲须传与北人夸”。北宋秦少游《海康书事十首》其八亦云:“裔土桑拓稀,蚕月不纺绩。吴绡与鲁缟,取具网船客。一朝南风发,家室相怵迫。半贾鬻我藏,倍称还君息。”

宋代海康海客
倚赖海上贸易的境况跃然纸上

图片

乌石海上赛龙舟。记者郎树臣 张锋锋 摄


02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
谪居或贬官经过雷州的名宦
有李邕、寇准、苏轼等
他们给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修水利、革陋俗、兴学育才
促进了雷州文化的发展

南下的“北风”与蔚蓝的海洋混合碰撞
春风化雨,冲刷浇灌着红土地
最终孕育出了
以清朝“陈氏三杰”为代表的大批本地人才
而且至今仍显示着迷人的魅力
滋养着后人

图片

雷城老街。记者张锋锋 摄

天南重地,海北名邦

雷州是广东省唯一市(县)级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雷城内风情万种,绰约多姿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图片

三元塔。谢小岱 

三元塔公园
“雁塔题名”为古雷阳八景之一
塔高57米,八觚九级,石构须弥座
八面雕刻花鸟虫鱼
画面古朴粗犷,形象逼真
堪称岭南地区石雕艺术之精品

图片

雷州西湖。记者张锋锋 摄

西湖
大文豪苏轼在此醉游
湖心有苏公亭
湖畔有浚元书院、龙宫及西馆、
寇公祠和十贤祠古迹
成为南方园林之秀
图片

天宁禅寺。来源网络

天宁禅寺
始建于唐代大历五年
是雷州第一古刹
苏轼爱其环境清幽
题“万山第一”以匾其门
海瑞题“天宁古刹”门额于此
这些皆为镇寺之宝

图片

俯瞰雷祖祠。李琼 


雷祖祠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称“雷岗耸异”
为雷阳八景之一
祠内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
至今尚珍藏于洞内
堪称中国文物之瑰宝
图片

雷祖祠风光。记者李波 摄

雷祖是雷州民间信仰之一

隋末唐初
古雷州之地由合浦郡改为东合州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
陈文玉出任东合州刺史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刺史陈文玉将故土“东合州”之名
改为“雷州”
 
从此,“雷州”之名
便与陈文玉这位历史人物一起
形成岭南地区独特的“雷祖文化
 
陈文玉被奉为雷祖
有关于雷的活动
必定在雷祖的纪念祠里面举行
雷州人世代承袭着
铸鼓换雷,祭拜雷祖,傩舞祈雨”的
古老信仰

图片

雷州换鼓。记者李波 张锋锋 摄

雷州换鼓
中国四绝之首
古老的雷州半岛先民祭雷盛典
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017年在央视《魅力中国城》惊艳亮相
高铁湛江西站站房设计
“雷州换鼓”成外形设计主元素

图片

雷州市松竹镇傩舞。吴文康 

傩舞俗称“走成伥”
动作原始粗犷、威武强悍
表现驱灾逐疫,祈祷平安
被称为人类舞蹈活化石
图片

勇者从火海中飞奔而出。记者张锋锋 摄

下火海,也称“过火场”
在雷州半岛流传已400多年,惊险神秘
素以场面壮观、参与者众
且人人具有大无畏的勇士精神著称
2009年列入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精彩的舞龙表演。吴文康 

历史上的雷州
“汉越杂处”的多民族聚居
让雷城地域融合诸多文化形式
形成独具特色的雷歌雷剧
被列为国家非遗项目
图片

《雷祖陈文玉》精彩演出现场。记者李嘉斌 摄

雷州歌是用雷州话演唱的雷州民歌
讲究音韵,格律严谨
是雷州文化的瑰宝

由雷歌衍生的雷剧
广东四大剧种之一
被誉为雷州半岛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雷剧《春草闯堂》。记者李忠 摄

雷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这门地方传统戏曲
逐渐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戏曲艺术

像雷歌、雷剧一样
深植雷州沃土,长盛不衰
传承一代又一代的
还有雷州石狗
图片

在田园中蹲守着的石狗。记者李波 摄

雷州石狗
被称为“南方兵马俑”
源于古雷州一支名为“盘(槃)瓠蛮”的部落
他们尊崇狗为先祖
并用岩石雕刻石狗作为部落的图腾
赋予石狗镇守一方的使命

雷州境内的石狗大约有两万只
距今已有1400多年
它们遍布在各镇2500多个村庄
石狗造型千姿百态
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在全国绝无仅有
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图片

雷州城区内的巨型石狗。记者郎树臣 摄


03

靠活的人间

对雷州人而言
生活的最爱境界
大概是“识活靠活”

雷州人靠活的一天必定有美食相伴
在这座美食云集的小城里
曲街、骑楼、伏波、城外的古老小巷中
变化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陪伴人们成长的美味
图片
对于雷州吃货而言
靠活就是
那一口鲜美的杂鱼汤
那一口咬得“咔咔”作响的“炒米爽”
那一口柔绵顺口、回味无穷的“土丹粥”

来雷州,食一碗人间烟火
从街头走到巷尾
从早到晚
雷州的美食足以让人吃不重样

图片

制图:郑莹

雷州覃斗芒果,源远流长
1995年,覃斗紫花一号芒果
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
(水果系列最高奖项)
1996年,覃斗镇被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
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水果
2005年被认证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除了以上官方头衔
覃斗芒果在民间也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
深受吃货喜爱

图片

绘图:土狗一号(ID土狗知你心)

为什么覃斗芒果能成为芒果界的顶流

芒果有“切核一万,自损果肉八千”的体质
但,覃斗芒果肉厚核薄
果实可食用率67-73%
肉嫩渣少,香味浓郁
咬一口,爆出的汁水
重现出浓浓的亚热带风情

(请横屏观看)

图片

雷州覃斗芒果主产区。记者张锋锋 摄

雷州属北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光照足,雨水少,湿度低
年平均气温23.2℃
有利于芒果形成极佳的品质

而覃斗芒果主产区地处雷州半岛西海岸
土壤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丰富
养分含量较高,且地下水资源丰富

优越的自然条件
让覃斗芒果赢在了起跑线上
图片
如今,雷州数万亩芒果林
成为年产值3亿多元的产业支柱
承载着百万雷州人
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梦想和使命

雷州青枣

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

图片

覃斗青枣。记者李波 摄

雷州青枣风味独特,甜度高

皮薄肉厚、核细汁多、清甜脆爽

是当地的优势水果之一


图片
雷州还有数不清的地道美食
猪仔肉、牛骨仔、英利烧猪、辣蛇杯、
白籺、瓜补、叶搭饼、猪肠粉、水饼、
雷州大粽、甜糟、雷州拉粉、八宝饭、
水晶凤爪、kao子、薯粉、炒咬墙、炒粉
......

图片

居住环境的改善

也让雷州人越来越靠活

雷州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经过集中整治

农村面貌如“整容”般大大改变

村貌更整洁靓丽

村民生活更舒心

 

图片

雷州客路镇邓宅寮村怡人的环境。记者刘冀城 摄

过去一年

雷州市2211条村庄已消灭垃圾围村现象

雷州还将持续发力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图片

雷州客路镇东坡村乡村别墅。陈龙 
辛苦劳作一天的雷州人
回到干净的家中,洗洗脸
一口小酒,一口烧猪肉
松脚,靠活

04

后浪推前浪

雷州流沙村
“中国珍珠第一村”
产珍珠的历史由来已久
先秦时期,珍珠被称为“南珠”
由于其特殊的色泽和品质
一度成为朝廷贡品

图片

流沙珍珠。记者张锋锋 摄

流沙村每年加工的马氏珠母贝珍珠
占全国90%
流沙南珠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
流沙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珍珠第一村”

今天,生活在流沙村的人们
怀抱着“珍珠人生”的美好梦想
用生活的磨砺,打造出
这片土地上晶莹亮丽的灿烂珠光
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珍珠。记者张锋锋 摄

雷州
这片从水火中崛起
因雷而动魄惊心的滨海之地
引航着雷州半岛焕发出崭新的荣光
图片

蓝天下的大唐雷州发电公司。记者李忠 通讯员夏天 摄

乌石作业区通用码头,四面贯通
承载着高端临港产业的蓝海梦
大唐国际雷州电厂正式投产运营
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获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复
……
图片

南海四号钻井平台在乌石油田作业。记者吴智恒 摄

交通是城市跳动的脉搏
承载着雷州未来发展的雄心

东雷高速雷州段完成投资4.57亿元
时速350公里湛海高铁进入可研阶段
粤海铁路乌石支线进入前期勘查阶段
雷州高铁片区7条新建道路13.7公里
加快推进国道207线邦塘至白沙段改线
及省道、县道、乡道改造
提升雷州交通内联外通能力
图片

东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桥横卧雷州、东海岛两岸,气势恢宏。记者张锋锋 摄

雷州文化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文化,涵盖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

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个板块,其中又以广东板块最为显眼,而广东文化,过去认为“广潮两系”,改革开放后则多称“广潮客”三系,近年来则有广潮客雷四系说法,甚至有五系观点,即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  、雷州文化、高凉文化。在岭南文化中雷州文化也是粤西地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日我们来介绍一下发生在雷州半岛的风土人情。

图片

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西汉以来,位于半岛腹部的“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是雷州半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航运的中心,因而被称为“天南重地,海北名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位居祖国大陆紧南端边陲,优秀的中原文化广泛吸收融会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如雷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剧、雷州音乐、雷州傩舞、雷州石狗、雷州珍珠等“雷字号”风物,凸现雷州文化特有风采。雷州文化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府、潮州、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图片

雷州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特色明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特色:非遗璀璨,令人叹绝。雷歌、雷剧、雷州石狗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音乐、姑娘歌、蜈蚣舞、人龙舞、雷祖文化、石狗崇拜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歌四句一首,每句七个字,讲究雷州话发音平仄押韵,似七绝唐诗。雷歌创作手法灵活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一首雷歌仅二十八个字,可完整地表达作者对事或对人的描述、评价,言简意赅,艺术新颖,朗朗上口,雅俗共赏。历代流传下来的雷歌几百万首,近年编印出版的《雷歌大全》、《雷歌大典》共收集了其中的二十万首。雷剧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是雷州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仅雷州市就有近100个业余雷剧团常年在城乡演出,年演出2万多场次。雷州籍著名雷剧演员林奋,2001年上北京表演荣获梅花奖。徐闻县雷剧团表演的雷剧《雨仔落泱泱》,2009年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雷州石狗为雷州古越人崇拜的图腾,春秋时已形成石狗崇拜习俗,这一民间习俗从未间断,一直流传至今。雷州石狗因历史悠久,不同时代形态不同,神态各异,有的文质彬彬,有的虎视眈眈,每一尊石狗都融入了当时的文化元素。通过考察石狗造型,可以从侧面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雷州音乐、姑娘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极强的艺术吸引力,让人陶醉,让人痴迷。

图片

雷州人重视科举,文风蔚盛,历史名人不断涌现。雷州先贤进士出身者23人,举人出身者200多人, 最具代表性雷州名人——陈文玉、陈 瑸 、陈昌齐、陈乔森、莫玖等。宋代以后的雷州属荒蛮之地,被贬朝臣多数来这里,仅宋代贬谪入雷州的名贤有寇准、赵鼎、李纲、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光、胡铨等。他们为推动雷州文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雷州文化发展史上一座座里程碑。

图片

州二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文物保护单位达15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雷祖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为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的纪念祠。该祠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三殿四进。祠内有千年石人、乾隆赐匾、历代碑刻等珍贵文物,其中有寇准诗刻、苏轼赋刻、李纲词刻等。雷祖祠系古雷阳八景之一,是'天下四绝'之一雷州换鼓的发源地。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古雷阳八景之一。塔九层,高57米,初名'启秀塔',寓肇启文风,培育俊秀之意。后因挖地基时得蛇蛋三枚,更名'三元塔',以示'三元及第'之兆。

图片

“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据史书记载,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留下足迹的名人就有22人,包括寇准、李纲、苏轼、苏辙、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文豪。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和清廉刚直的浩然正气,在雷州半岛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唐宋之前,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先贤们逗留雷州半岛期间,开办书院,倡导教化,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思想及生产技术,并写下了无数诗词文赋。他们为官做人的浩然正气,也给当地带来了清新的风气。及至清代,雷州涌现了以陈瑸、陈昌齐、陈乔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地人才。如今,雷州已成为粤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名城。

图片

雷州半岛饮食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填补雷州半岛饮食风俗史研究的空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类族群在雷州半岛繁衍生息,其中,著名的百越先民、南迁汉人、莆田迁民对雷州饮食风俗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雷州饮食风俗是雷州半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沿海、多雷地区的特征,还具有汉越融合等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具体反映在饮食风俗的细节上。雷州饮食风俗还具有原创性、稀有性,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之于一日三餐,处处彰显雷文化的韵味,显示雷州文化特有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雷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饶。肥沃的大地慷慨地为勤劳的人们奉上香甜的优质大米,鲜美的鱼虾,晶莹的白糖,圆浑的南珠,壮硕的牛羊,争奇斗艳的花卉,甜美的岭南佳果。还有那风味独特的雷州小吃——叶搭饼、嘉岭乙、乌石甜糟、英利烧猪肉、客路白切狗等令人大块朵颐,回味悠久。

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
雷州古貌焕发新姿,蒸蒸日上

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
雷州古貌焕发新姿,蒸蒸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