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博物馆;九大镇院之宝

 衆妙之門 2022-04-23

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文章图片1

龙形觥

文章图片2

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

1959年,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一件青铜器,这件器形独特、纹饰奇绝的青铜器,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被学界命名为“龙形觥”。龙形觥独特的造型与花纹装饰,与同时期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相区别,龙形觥所属的山西石楼县桃花者村遗址就是商代晚期方国文化系列。长腹弧鼓,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盖面中央有一个蘑菇形钮。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形觥吊起加热酒,另一端没有封口是用来散水蒸气的.器物底部有长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稳,整体如一停泊的龙舟,造型独特,独具风采。器身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盖面为逶迤的龙身,与器物前端的龙头相衔接,两侧衬以漩涡纹和云纹

晋侯鸟尊

文章图片3

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

西周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 ,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兽形觥

文章图片4

高21.7厘米,长24.5厘米,腹深9.3厘米

为商代盛酒器。整器均以雷纹为地·。满花浮雕,立体感较强。耳部前端为一兽面,兽角似蜗牛触角,上装饰云纹与两周曲折纹,角顶部三角雷纹;浓眉大眼,叶状招风双耳,张口露齿,牙齿以曲折纹表现,圆状下颚。头顶正中装饰以圆雕兽角。盖后也是一个兽面雕饰,角向内卷曲,以两人对视的卷鼻卷尾夔纹表现。器盖顶部正中装饰两组兽面纹,近盖尾的一组较大,角呈三折状,另一组无角,叶形耳,圆目,两组兽面均以盖正中的一道扉棱为鼻梁。共有四条扉棱将器身分为四部分,颈部每组纹饰均装饰夔纹,腹部装饰两组兽面,角做三折状,浓眉大眼,叶状双耳

铜牺立人擎盘

文章图片5

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

铜牺为一昂首竖耳的神兽,牺背立一女子,束发披肩,双手前伸环握圆柱,柱顶置可转动的镂空蟠虺纹圆盘。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该器造型奇巧,光润典雅,纹饰华丽,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卓越水平

庙底沟彩陶罐

文章图片6

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

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侈口,圆唇,短颈,宽肩,上腹突出,下腹内收,小平底,上腹部以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侯马盟书

文章图片7

因为该玉片上文字刊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于订盟誓约中所记载的言词,因此称作“盟书”或“载书”。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出现在公元前550年。

书写于玉石的这些文字不但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也因运笔娴熟流畅,字形活泼多变,有其艺术价值。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

第六璜联珠串饰

文章图片8

西周六璜联珠组玉佩总长度达到140厘米,单件玉器共计293件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由一件人龙合纹玉佩、5件龙纹玉牌、2件玉管与分作两行六组的62件颗红玛瑙珠、8件红玛瑙管以及6颗料珠相间串联而成

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的西周六璜联珠组玉佩无论从玉料、造型,还是从纹饰、雕工上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堪称虢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

文章图片9

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

画面内容沿续汉代以来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传统故事,如帝舜、周太姜、卫灵公、齐宣王、晋文公、孙叔敖、汉成帝与班婕妤,以及孝子李充、卫灵公夫人、蔡人妻等。屏风的工艺制作采用榫铆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虞弘墓石椁

文章图片10

通高217厘米,通长295厘米,通宽220厘米

弘墓石椁于1999年7月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发掘出土,之后暂存于晋源区文物旅游局。2004年至2008年,按照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安排,虞弘墓石椁数次入选展览项目,先后赴美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博物馆展出,2008年6月入藏山西博物院该石椁雕造精美,是反映北朝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物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