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宗义:黄山观松

 zzm1008图书馆 2022-04-23

图片

黄山观松

一说到黄山,人们就会想起“迎客松”。因为这多少年来,国宾仪式迎接国外元首的背景图案就是“迎客松”。它不光是黄山奇松的代表,还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乃至热情迎接国际友人的美丽画卷。

书上说:“黄山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尤其是树上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两只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

图片

人们到黄山,观赏迎客松的最佳位置应该是站在玉屏楼前,就可以看到悬崖上青狮石旁“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全貌。但现在游客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审美眼光、艺术品味情趣各不一样,即使按照徐霞客说的位置,已经观赏到了最美的景色,仍然余兴未尽,不到黄河心不甘,还要挤到石台上抢着近距离细观。挤上去了就兴致倍增,引为自豪。尤其要把迎客松作为背景拍照留念,回家分享给亲戚朋友,也炫耀一把,或作日后翻阅。

我和大家一样,从玉屏楼下来,排着队挤到距离迎客松最近的石台上,顾不得细看,先照相,先定格下这幸福美好的一瞬间。大家都拥挤着抢占这一块宝地,我也不敢太多留恋,先给别人让出位置,退到下侧平台,观赏周边景色。好处是过了一会儿,观松台上的人确实少了点,我又上去趴在栏杆上细细品味。虽然说树形还是人们说的那样,高近十米,胸围两米,枝下高2.5米,中部伸出七八米长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其实并不是别人想象中那么神秘的美。

图片

黄山上经历了千百年风雨洗礼,霜雪相逼,冰冻摧残,雷电威胁,古树名木遇到夏天的阳光雨露,仍然生机勃勃,正如一个诗人说的:

日映岚光轻锁翠,

雨收黛色冷含青。

和青年小伙子一样,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把连绵起伏的72峰,白云生处的36源24溪8潭4瀑16泉妆点成波澜起伏的绿色海洋,让游客左看是漫山遍野的林海,右观是卷雪堆浪的云海。可是,今天已有800多年树龄的迎客松,明显萎缩老化,郁郁不展,不再是过去书上说的郁郁苍苍,蓬勃向上。当然,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动物、植物的生命力和人类一样,“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这当然不由我为此惋惜!

而让我感慨最深、最为兴奋的,却是光明顶,比较宽阔的地带上,近年来人工栽培的一大片,一丛丛,经过技术造型,像制作盆景那样培植出来的松树。这种人工技术造型,就像南方的人参果长出娃娃头,像洛川县、白水县的苹果,果面上长出“福”字“寿”“囍”字,让它听人的话,按照人的要求生长,这当然比天然生长有艺术了。人的智慧是世界上最宝贵最伟大的智慧。可以安排自然界各种植物、动物的命运。像桀骜不驯的野马野牛、野猪野羊、野鸡野鸭,被驯化得乖乖听人的话,按照人的意志去长肉产蛋挤奶……

图片

培植出来的松树,挺拔、潇洒、苍翠、矫健、多姿、秀丽,巍然屹立的,弯曲变形的,像波浪形的华盖,像山顶上的凉亭,像扭动的舞女。又像黄山的奇石怪石,如天狗听琴,仙女绣花,武松打虎,军师下棋。像老人躺着,像少儿跳跃。又像桂林的山一样,青如削翠,高似摩天。似骆驼,似巨象,似黑虎,似孔雀,如绣球,如宝塔,如雨伞,如灯笼,如水桶,如火焰……千姿百态,神奇有趣,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心底的烦闷一扫而光,产生无限喜悦。

现在杭州的景区、广场、公园、河畔、小区,到处都有盆景一样的雪松、塔松、马尾松、罗汉松。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栽培修剪造型技术,一定会向各地推广。到那时,也一定会在西安、宝鸡、渭南、延安、榆林及陕甘宁青新疆戈壁滩,整个西北、华北遍地开花,形成风景。到那时,北方不光山清水秀,也会到处都是树木的风景区,森林化风景化的乐土,到处都有和黄山一样秀丽壮美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文中配图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图片

高宗义,陕西白水人,鲁迅文学院学员,《人民文学》创作班学员,韩城市教育局退休干部,客居杭州市萧山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