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19日。 国军进入延安之后,急需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位置。 从延安向北延伸,可以通行的道路并不多,真正可用的主干道也仅有两条,恰好神似“人字形”。所以,胡宗南当时可以判断的选项其实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 ![]() ---东北方向或西北方向。 ![]() 陕甘宁边区紧邻晋西北、晋东南。比起晋西北,国军在晋东南的兵力配置相对较多。 因此,以直观思维而言,往晋西北方向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当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北撤延安的方向,正是沿着东北方向撤离。 而对于胡宗南而言,我军不可能放弃这块经略十余年的陕北,一旦我军主力兵团向东北防线撤离,势必会导致西北战场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国军可以以两大兵团全面向西部压缩,完全收拢整个陕北。 所以,胡宗南最初对于战场的把控能力没有致命的问题,而彭德怀所带领的西北野战军的主力,也的的确确沿着延安西北方向撤离。 胡宗南拿下延安之后,右翼兵团整1军(下辖整1师、整27师[在延安防守]、整90师)沿着西北方向尾随追击,整1师位列公路右侧,整90师位列公路左侧,两支军队协同并进,全力推进战线至安塞地区。 此时,彭德怀所率领的主力在哪里呢? 彭德怀第一时间散开了一部分军队,西北方向的安塞、茶坊、高桥、枣园、兰家坪,东北方向的青化砭、甘谷驿皆分散配置了二纵部分兵力。 一纵、二纵主力兵团则集中在了安塞、茶坊沟壑间,伺机而动。 ![]() 胡宗南作为西北地区的国军统帅,基本的战场判定能力没啥欠缺。只是在战争中,细节上的微操至关重要,胡宗南所忽略的就是这一点。 而这最重要的微操,成为了彭德怀敲打胡宗南的第一杀手锏。 彭德怀给中央去电,大体谈了一下自己对于战场的初步部署:
那时候,彭德怀包括毛泽东等人都没有成形的、可实施的歼敌计划,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敌整1军沿着西北地区推进战线时,我军破获了一份重要的情报。 3月21日,夜晚。 正在工作的彭德怀收到一封电报,胡宗南派遣敌第31旅在24日抵达青化砭一带。 彭德怀马上给中央发电,告知这一重要消息。 彭德怀最初的安排是原驻防在安塞一带的第一纵队(张宗逊)也马上向东挺近,配合第二纵队(王震)以绝对兵力优势吞掉敌第31旅。 可是,当时的张宗逊因为主力南下至高桥地区,无法第一时间向东转运兵力,吞掉敌第31旅的主力完全由我军第二纵队承担,彭德怀亲自率领主力兵团马上向东转运。 ![]() 3月23日。 彭德怀抵达梁村,制定作战计划。
那一天,彭德怀的指挥部也设在了青化砭西北高地。 ![]() ![]() 3月24日,早晨。 我军各部按照计划进入预定位置,彭德怀给负责此次战役的前线总指挥王震打了电话。 电话里没有过多的寒暄。 只说了句:“别着急”。 可大家等待了一天,敌第31旅并没有出现,下去六点,彭德怀让大家撤出前线阵地。 凌晨四点,我就各部再度进入指定位置。 终于,上午10点,敌第31旅出现。 我军独立第4旅中南面切断其退路,新编第四旅则从北面堵死了敌人北进之路。外面兵力迅速发起进攻,仅仅一个多小时后,敌第31旅全军被歼,旅长李纪云、副旅长周贵昌、参谋长熊宗继被俘。 3月26日。 毛泽东代表中央发来贺电:
青化砭战役,本质上对于胡宗南的主力兵团损失并不多,或者说微乎其微。这场战役真正的意义在于,它打击了胡宗南北上进犯延安的嚣张气焰,让他知道即便延安短暂丢失,他想要顺利吞下整个陕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时的胡宗南,不会想到,延安在以后会再次回到毛泽东的手中。 本文地图绘制于“观沧海”——地图分享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