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的秘诀:多读书才会看好病

 经方人生 2022-04-23

真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医理论和临床名家辈出,灿若星河,各种中医书籍和讲座能让我这样的普通岗位的普通小中医能“手可摘星辰”。

最近两三年,大量阅读,大量听讲座,受到了非常多老师的启发,印象深刻的有李士懋教授的脉学理论和“火郁发之”的深邃思想,山西中医药大学高建忠老师的东垣内伤理论体系,以及江西姚氏伤寒学派的一丝不苟搜集临床证据,善于鉴别诊断。每一位先生的理论创新都触及我们后学的灵魂,引导我们老老实实学经典,踏踏实实做临床!

举个前阵子看过的病例(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一个朋友的家人,一喝水就打嗝,反酸,小便黄,量不多,大便不成型。大三甲的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没有任何糜烂、溃疡之类的病变,开的保护胃粘膜、抑酸、促进胃动力、消化酶等药,吃了两周,没解决问题。我看他舌苔水滑,说几句话就要滴口水,我说你口水很多?他说对啊,很苦恼,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症状,背部有巴掌大的地方很痛,睡觉,倚座椅靠背久了,都受不了。

我想到两个事,一是水逆证,水入则吐。这个病人没那么夸张,但他不喜水,喝水就要打嗝反酸,也可以参考“水逆”的机理,加之舌苔水滑,口水满布,这都是津液输布不畅的表现。二是痰饮证,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这个病人不冷,但背后如掌大的地方却是痛,也可能是痰饮导致的不通。选五苓散,加莪术,可以消积食,可以活血脉,一药两用,再加几个理气下气的,试试看嘛,反正西医也去大三甲教学医院看过了,没有效。中医万一试对了呢,我又不是乱试(背靠古今先贤的加身著作,心里就是有底气)。

二诊时病人特别惊讶和惊喜的称赞,开始喝药都怕打嗝泛酸,吃了一周的药,好像胃里的水都能下去了,后背疼痛也改善好多了,本来还要去查是不是后背骨头有问题了,这下也不去了继续中药“断根”……

发这个医案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医术了得,妙手回春,这也不是我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方子。五苓散,方书之祖《伤寒论》里的方子,治疗水湿内停,水逆证。平时我的处方也是,有法有方有出处,方无古今,凡能治病我皆拿来用,不偏经方,不费时方。有些打着“祖传”、“秘方”看病的医生,他的方子不少也是古今医书里记载的。读书破万卷,破的是其中的理,不然家有医书万卷也就是个图书室。

“胸中有万卷书,心底无半点尘,始可为医”。胸中有万卷书是学有根底,将古圣今贤对疾病病因病机治疗的论述认真研究,牢牢记住,这样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增强信心。心底无半点尘是临证看病,不许先入为主,不许主观臆断,不许固化思维,也就是孔夫子说的“四毋”,要规规矩矩的察色按脉,观症望舌,断其气血表里寒热虚实脏腑经络,处方遣药,冀获其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