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沿 |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服务供给变革

 雨阳2019 2022-04-24
图片

本文大概

2405

读完共需

12

分钟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三部分内容:从教育主要矛盾变化看教育服务供给需求;互联网推动教育服务供给变革的转型方向;互联网推动教育服务供给变革的发展路径。


作者 | 徐晓明


01

从教育主要矛盾变化看教育服务供给需求


(一)教育服务供给的教育公平需求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服务的低效供给甚至无效供给,导致教育公平的质量差距逐渐拉大,无法保证人人享有优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方面。

基于互联网以及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向农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进行输送,教师智力资源可以在区域间进行在线流转,线下的物理资源逐渐被盘活,以解决校内物理资源供给的不足。

(二)教育服务供给的高质量教育需求

目前,教育服务更多是基于学校的、班级的、标准化的和供给驱动的(陈丽, 等, 2021),导致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突出表现为学校规模化教学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教育服务供需之间逐渐变得相对平衡。教育体制内资源和体制外资源能够融通,进而弥补了校内学习者对优质且个性化资源的渴望;线上线下有梯次、立体化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逐步形成,丰富了学习者获得教育服务内容的渠道;选课走班、跨校组班等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出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服务供给的终身学习需求

就当前教育的发展实际而言,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保障不够、质量保障落后等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时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对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进而依据其实际需要,实现教育资源等教育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供给。


02

互联网推动教育服务供给变革的转型方向


图片

(一) 供给主体的转型:由单一主体供给转向多元主体参与的供给

个人、社会大众、社会组织、在线辅导机构、科研院校等通过互联网这一管道均能加入到教育服务的供给中,充分发挥多元供给主体的协同力量,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包含教育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模式等在内的教育服务,由此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服务供给格局。

(二)供给形态的转型:由固定的自上而下供给形态转向动态的协同分工供给形态

“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改变了教育服务供给的内容、主体等,每一位学习者既成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也成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多元主体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参与教育服务供给,不同主体、组织、层级以及领域之间的对话也随之加强,进而形成一种动态关联、高效互黏、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协同分工供给形态(李奕, 2015)。

(三)供给决策的转型:由“经验主义”的供给决策转向“数据驱动”的供给决策

教育服务供给决策依据不仅来源于经验和个人情感,还要基于大量的客观数据。而今,互联网这个新空间能够让一切留痕,所有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过程数据甚至心理诉求印迹等都能够被全面、真实地采集,并且实时存储在网络云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建模等技术能够精准识别每一个个体的需求,从而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

(四)供给模式的转型:由统一模式的学校教育供给转向时空灵活、消费驱动、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供给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会改变教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为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打破了统一模式的学校教育服务供给,逐渐形成了时空灵活、消费驱动、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

(五)供给监管的转型:由结果性供给监管转向基于数据的全流程供给监管

“互联网+”时代,教育服务供给的每一个环节变得开放、公开与透明,并能产生诸多海量数据,客观的数据为实现教育服务供给的全流程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昊, 等, 2020)。


03

互联网推动教育服务供给变革的发展路径


(一) 运用新知识观与新本体论指导快速转变供给方式

以新知识观和新本体论为指导,开辟网络交流社区,让更多用户贡献自己的经验,并转化为个性化且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同时企业需要将重心放在运营、维护、促进联通等方面,实现长久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

(二)利用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优化教育服务供给过程

“互联网+”时代,教育服务供给过程的优化需要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作为底层支持,进而强化教育服务供给过程中的监管,同时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渠道,保证教育服务供给过程透明化。第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第二,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渠道;第三,注重教育数据隐私保护。

(三)创新与新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相匹配的制度设计

第一,尽快厘清政府部门的职责边界,明确监管责任,划分职能权限,建立健全教育服务供给的准入机制、退出机制、筛选机制和评价机制。

第二,利用互联网促进教育服务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购买和使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质在线课程,鼓励纳入日常教学体系、管理体系,

第三,建立健全“引进来”的政策制度,提升与国际知名教育科技企业合作供给的水平,在自适应评价、在线学习资源、智能环境、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互认等方面创新教育服务供给内容 (郑旭东, 等, 2018)。

第四,加速建立资源产权保护机制,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参考文献:郭利明,郑勤华. 互联网推动教育服务供给变革:需求变化、转型方向与发展路径[J]. 中国远程教育,2021,(12):21-27+62+76-77.


图片


教育部11问答详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

前沿 | “三个课堂”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发展的研究

前沿 | 教育类57本核心期刊投稿方式汇总

前沿 | 2022年教育技术学七大核心期刊重点选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