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人见过柳公权的作品70多件,只可惜…

 文冠厚朴 2022-04-24

学习书法,临习碑帖是登堂人室的必由之路。可是上下几千年,碑帖数万种,究竟从何学起,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纵观书法名家的成才之路,有两点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第一,他们都是临古代碑帖,很少学当代书家的字。

第二,古代碑帖中,他们又非常注重临习名家、大家的名帖。


图片


唐代楷书法度谨严,笔力道劲,名碑荟萃,名家辈出,欧阳询、颇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是唐代书法名家中的佼佼者他们创造的欧体、颜体、柳体、褚体精炒绝伦,成为楷书艺术史上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时至今日,学习者无出其左右!

而说到我们所学习的柳公权,就不得不说说他的经历以及作品。

柳公权(公元778- -865年),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柳公权从小就酷爱学习,12 岁就能写一手漂亮的词赋。
图片

图片

42岁时被刚刚即位的穆宗召见,以后历侍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朝,深得皇帝垂青,历任右拾遗充翰林学士、起居郎、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太子少师、金紫光禄大夫、河东郡开国公,死后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博贯经术,通晓音律,才思敏捷,世传曹子建七步能诗,柳公权则三步成章。尤以书法极精而被皇帝屡屡召见。帝向公权问笔法,柳公权答道:“心正则笔正, 乃可为法。”

图片

由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非常畅销,因此家资巨万,而奴仆盗用,从不过问,但对笔砚法帖,则视若珙璧。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以后又遍临欧阳询、颜真卿等同时代人的碑帖,旁取北碑刚劲雄强的笔法,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博采众长,终于形成了清健道劲、挺拔丰润的艺术风格。

诚如米芾在《书评》中说:“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 点尘俗。”
图片

柳公权在楷书艺术上成就之大是很少人能与之比肩的。他一生中书写了大量的楷书作品,据《宜和书谱》、《集古录》等书的记载,宋人所见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就有70多件。

遗憾的是,由于战火频仍,岁月流逝,绝大多数作品已经散失不传,流传至今的仅有20多件。

目前存世中较有名的楷书碑刻有《太上老君常清静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司徒刘沔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复东林寺碑》等,楷书墨迹有《送梨帖后跋》,其中尤以63岁时所书的《玄秘塔碑》最利于初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