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前苏联“开”飞机

 春城春短春芳 2022-04-24

90年代初,苏联似乎在工业结构方面出现了问题,轻工产品严重匮乏。便急切地把求助的目光转向了中国。1990年12月份,我随市政府代表团前去苏联。应邀与苏联乌斯基-伊利姆斯克市洽谈用国内的轻工产品电冰箱,洗衣机,纺织品以及食品等与苏联方面木材、载重汽车、大型机械进行易货贸易有关事宜。

代表团一行六人,由一名市领导带队,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出发,经三个多小时就到达了苏联边境城市伊尔库斯克。乌斯基-伊利姆斯克29岁的市长和当地军工企业负责人朱可夫竟然乘坐一架雅克40型专机,到机场迎接我们。

文章图片1

雅克40飞机

(雅克-40是前苏联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研制的三发短程喷气式支线运输机。截止1979年初,大约生产了1000架。交付前苏联民航750多架,前苏联空军约90架,这种飞机还是苏联第一次成功打入西欧市场的商用飞机,出口约150架。法国、西德等国家都订购了一定数量,至今没有一种俄制飞机能够超越它。)

看到主人如此重视,竟动用专机接送我们,代表团全体人员受宠若惊,上帝般的自负感油然而生。但是人家似乎没感到很特殊,在他们看来其实乘坐专机出行就是家常便饭。

在机场经短暂的休息和用餐后,代表团便乘坐汽车来到了停机坪的大门前。这个停机坪大门简直简易得让人难以置信~其实就是用松树杆子绑成的一个简易栅栏。没有看到门卫更谈不到安检。司机下车把简易大门抬起来,嘎吱嘎吱地挪到了一边儿,然后上车拉着我们径直开到大雪堆旁的雅克40飞机旁边。三位机组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而随意的工作:飞行员开始发动飞机,通讯师开来了一台加热车,将加热车的帆布制成的大风筒插进雅克40的肚子里,开始吹热气加温,机械师则开来了一台加油车开始给飞机加油。温度升高后,大家便上了飞机。通信师开始用电台哇啦哇啦和机场调度方面取得联系。获得了起飞的命令后,飞机便经由雪地向跑道滑行。

飞机上升期间,我便和朱可夫厂长聊起了飞机,朱可夫居然拿出来一本黑色皮的《飞机驾照》!说:在我们这里,开飞机就像开汽车一样普及。因为苏联太大了,尤其是我们乌斯基-伊利姆斯克市,靠近北极原本就没有人,国家动员了十万年轻人过来才兴建的“共青团城”。距离中心城市几千公里,这么边远的城市又没通火车,进出就全靠飞机,我们厂就有各种小型飞机、直升飞机多架。很多飞行员都是兼职的,所以《飞机驾照》普及率很高。

听到这,我简直瞠目结舌!苏联不是很困难吗?现在我们还以“救世主”的身份来到这里挽救水深火热的苏联老大哥,难道我们都搞错了?

我正胡思乱想,不料朱可夫拍拍我的肩膀:走,你也去开一会儿飞机,很简单的。简直吓死宝宝了!百般推辞不过,最后终于走进了驾驶室被摁在了驾驶椅上。飞行员说正好我到后边儿去喝杯咖啡,你先开一会儿吧。就像日本电影《追捕》里边儿的远博先生教杜丘怎样开飞机那样,告诉我盯住屏幕上代表飞机的那条绿线,和代表设计好的路线的红线重叠起来就可以了。下边的手柄是负责修正左右的;方向盘是修正高低的,巡航高度定为7000米,已经锁死了不用动。油门儿是负责巡航速度的,定为750公里/小时,也锁死了不用动。说罢飞行员还真的到后边去喝咖啡去了,把我一个人扔到驾驶室里。我左右掰了掰手柄,果然飞机就开始拐弯了。我慢慢儿的修正,让屏幕上的两条线重叠起来,就像在玩游戏机,居然飞得也很平稳。朱可夫进来得意的笑道:怎么样?开飞机不是很难吧。

飞行员喝完咖啡进来说,一会儿我们要降落到一个军用机场加油,到时候你们都不要下飞机也不要出声,因为军用机场比较严格,不允许外国人进入。在军用机场加完了油,我们继续飞往乌斯季-伊利姆斯克。

飞机开始降低高度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下面出现了大片漆黑的原始森林,没有一丁点儿灯光,一望无际,十分壮观又有点恐惧。可以隐约看到坐落在原始森林中的乌斯基-伊利姆斯克市。降落时,机组三人都集中到驾驶室,分别负责各种仪器开关和操作。我在后边抻着脖子看,飞机就像一只大鸟缓缓落向跑道,地面指引灯不断划过。三人不约而同地有节奏地低声呼喊着我们代表团女翻译的名字 : “刘-莎!刘-莎!刘-莎!”可能美女能给飞机带来好运吧。代表团一行的目的地~乌斯基-伊利姆斯克市到了……

文章图片2

我市领导会见乌斯基-伊利姆斯克市代表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