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0【和我一起读课标】12.“姿势正确”不是小事儿!

 天天向上杨老师 2022-04-24

八月份,主要任务是读课标。鉴于本人水平有限,难以读出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所以想就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一个小问题或一个小观点切入,每一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读”的内容是新课标原文;第二部分“解”,主要是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摘录一些精要,或者是我自己的简单解读;第三部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胡思乱想”,很杂、很乱,不成系统,有的问题自己也没有找出答案,欢迎小伙伴们为我解决疑难,赠送红包哦!哈哈。

12.“姿势正确”不是小事儿!

每当看见学生们写字时摆出“大虾式坐姿”,我就会用手轻轻地点一下他们的后背,他们马上就会意,挺直腰杆儿。因为他们知道,我受不了他们这样坐着,如果再不改,下一步他们的老师就会抛开淑女形象“河东狮吼”了。

刚毕业时,对学生写字的坐姿是不在意的。直到有一次一位老师听完课后对我说:“小杨儿啊,你这节课上得的确是不错的,教学设计合理,学生活动充分,教学效果较好。”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但是……”一听这个词我马上就紧张起来,我明白,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后面这些才是重点。“但是你看看学生写字时都是弯着腰的,你不应该提醒一下他们保持正确的坐姿吗?我看着学生弯着腰写字,是一刻也受不了的。

那个“受不了”震动了我,我只听说过有洁癖的人家里脏一点就“受不了”,听说过贪睡的人睡不够八小时就“受不了”,但是从没听说过有老师看学生坐姿不对就“受不了”!

这个“受不了”是对学生成长的高度负责。

坐姿和成长,有那么大的联系吗?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

读者

杨老师

别急,听我读,听我解,和我一起思考!思考完了再下结论吧!

输入

貌似简单的事

可能

并不像

您想得那么简单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教学建议部分)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评价建议部分)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重要教学内容。”这句话概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地位,第一学段中它是重点,同时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们会看到,每一个学段中都有“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个要求,但是在第四学段(初中)的教学中,我们是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的,觉得那是小学语文教学该做的事。事实上,大多数初中生都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学生考卷的作文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即使考试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把字写清楚,学生也有意识地注意,但是写出来还是不尽如人意。因为习惯已经控制了人的行为。

什么是书写习惯呢?指的是反复练习中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书写方式。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指良好的书写方式。培养书写习惯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又能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坐姿、握笔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等等。其中正确的坐姿包括两点:一是头正、肩平、身直、足安;二是“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不良坐姿不仅影响学生的书写质量,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也很不利。单就握笔姿势来看,不正确的握笔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握笔太低,太靠近笔尖。这样,拇指关节突出,遮挡了书写的笔尖,学生看到书写的字体,必然要歪着头,造成头向左歪;二是握笔太紧,拇指和食指关节严重弯曲,或大拇指和食指重叠,这样指心向掌心压,掌内不虚,指力耗费在笔杆上;三是笔杆没有斜靠在虎口上。这三个毛病都会引起握笔不灵活,书写的笔画僵硬,书写的手容易疲劳。虽然是学生自己感到舒服的姿势,但引起视力下降或颈椎等身体骨骼的发育,也是显而易见的。

“写字姿势正确”只是识字、写字教学中常被我们忽视小小的一点,但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每一个方面中都有许多这样小小的“点”,正是这些小点交互交织、排列、组合,构成整个语文教学的宏观系统。谁能说这些“点”不重要呢?

再往大里说,教学是为了“育人”,教育过程中的小细节往往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有一年,我带初一,发现有几个学生写作业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无论什么作业都用铅笔写。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要他们养成的习惯。为什么呢?我想,一定是因为用铅笔写,写错了可以随时擦除,不会有勾掉的痕迹,这样上级检查作业时一看,这作业多清楚啊!所以,教师提出这一要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上级看到清楚的作业,而不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归根结底,这位教师的教学不是“为了学生”的教学。事实上,这种教学行为极其不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小学生本来思维就是不稳定的,写错的原因就是思考不成熟,急于书写或做题,急于完成,越急就会越出错。长期用铅笔书写,就会形成这样的心理:反正写错了可以擦掉,可以不加思考就下笔写,不能养成“想好了再下笔”的习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是不利的。小学高年级,应该让学生做到“不和橡皮做朋友”。

看,这小小的教学行为中也包含了大问题呢。所以,有时,忽视了“小”,就是丢掉了“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