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年尼克松访华,走到毛主席的住处时:像低级官员住的地方

 昵称tfKn5 2022-04-24

尼克松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就职成为美国总统,他对中国领袖毛主席的印象,大多都是从基辛格的口中得知的。

基辛格告诉他,毛主席家里十分简朴,他的吃穿住行都十分节俭,和当年斯诺所描述的延安场景不差上下。

但尼克松不信,他长期和国民党人接触,国民党官员的生活条件他还是清楚的,他认为,作为一国领袖,再怎么说家里也应该是富丽堂皇的吧。

因此,在1972年第一次访华前,尼克松特地为毛主席送了一份厚礼,那就是一件庞大的瓷塑天鹅,尽管这份礼物不是珍贵的文物,却显得十分的气派。

文章图片2

但当尼克松真正来到中国,走进毛主席的办公室,他却目瞪口呆:这难道真的就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家?

见尼克松之前,毛泽东突然生病

1972年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从元旦开始,毛主席的病情就一直不太稳定,医生建议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或者做一次心电图,但是毛泽东不同意。

医生又建议毛泽东打针输液,但是毛泽东不愿意,医生又建议他服用人参来提高抵抗力,但是毛泽东不相信那些花花草草。医生又提出在肌肉注射抗生素,毛泽东仍然不同意。

无奈之下,医生请求周总理帮忙,在周恩来的劝说下,毛泽东只同意口服抗生素药丸,不过只要觉得健康情况稍有改善,就马上停止用药。

文章图片3

晚年毛泽东

1月6日,陈毅同志在北京逝世。毛泽东得知后,本来身体就不好,心情也瞬间沉重下来。

毛泽东和陈毅是走过半个世纪风雨的老战友,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此两个人的革命友谊便越来越深。

1月10日上午,在中南海的卧室,毛泽东穿着一件淡黄色的睡衣半躺在床上,他面容憔悴,胡须很长,手中拿着一本他翻了很多次的书。下午3点,陈毅的追悼会就要在八宝山举行了,毛主席因为身体不便,没有安排此次行程。

张玉凤曾专门给毛主席看过陈毅的悼词,不足600字的悼词却占了简历的一大半,中午时分,毛主席想到和老战友风风雨雨走过这么多年,心情极其沉重,突然想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了。

吃完饭,毛主席问张玉凤:“现在几点了?”张玉凤轻声说道:“主席,现在一点半了。”

毛泽东望着窗外点点头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说完就径直朝着门口走去。

文章图片4

张玉凤见状,马上拿起大衣就追了出去,并对身边的人说:“快,给周总理打电话。”

周总理接到菊香书屋的电话,马上从西花厅赶来,并迅速给陈毅追悼会那边打去电话,马上提升追悼会的规格。

毛主席突然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这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追悼会上,毛主席被工作人员搀扶着行动缓慢,张茜看到毛主席来了,赶紧过来扶着毛主席。

“您怎么来了?”

毛主席悲痛地说:“我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啊。”

张茜看到年迈的毛主席,心疼地说:“陈毅不懂事,过去还反对过您。”毛主席摇摇头:“不能这么说,他是个好人,不能全怪他。”

毛主席看到大家手臂上都挽着黑纱,悲痛地对工作人员说:“给我手臂上也绑一个吧。”不久,毛主席站在陈毅同志的遗像前,默默进行了三鞠躬。

张茜吩咐张玉凤等人:“毛主席身体不好,早点回去吧。”但毛主席不想回去,他要坚持参加完追悼会。

文章图片5

毛主席在陈毅追悼会上

从这次追悼会回去后,毛主席就患上了感冒,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毛主席,加上在追悼会上只穿了一件睡衣和外套,甚至一病不起。

从那以后,毛主席卧病在床好几个星期,体力虚弱,意识不清,张玉凤回忆,当时医生给毛主席量血压的时候,因为量不到毛主席的脉搏差点吓着。

此时,距离尼克松访华不到一个月,自从珍宝岛事件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风雨飘摇,现在尼克松访华,正是中美关系破冰的第一步。

毛主席告诉周恩来,如果尼克松来了,他想第一时间见到尼克松。但是毛主席身体不好,周恩来安慰说:“尼克松是客人,应该先到国宾馆休息。”毛主席勉强答应了。

文章图片6

周恩来去迎接尼克松

2月21日这天,空军一号降落,尼克松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来到钓鱼台国宾馆。

在飞机场,周恩来和尼克松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个珍贵的历史镜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从视频中看,周总理穿着得体,落落大方。

尼克松的车队穿过天安门广场朝城西疾驶而去。造访北京的外宾都被安排下榻在一座戒备森严的林园宅邸,钓鱼台,直到今日还是如此。

文章图片7

钓鱼台国宾馆于20世纪50年代末启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十周年。钓鱼台国宾馆的多数别馆虽是新建筑,但地点本身富含历史典故。历代骚人墨客雅好钓鱼台的粼粼湖水、蓊蓊林园。

明代诗人王嘉谟曾赋诗,咏叹钓鱼台的幽微美景:“垂柳满堤山气暗,桃花流水夕阳低。”皇亲贵胄纷纷在此修葺行宫,并于楼台上垂钓。擅长书法的乾隆皇帝还亲书题匾“钓鱼台”三个字,至今仍镶嵌在钓鱼台的西侧瓮门上。

尼克松告诉周恩来,他对中国的了解大多都是从基辛格的口中了解到的,现在非常想见毛主席。周恩来笑着说:“毛主席已经打来好几次电话了,现在他老人家正在家里等你呢。”

早在一年前,基辛格就率先来到中国,为尼克松访华铺路,毛主席对基辛格十分欢迎,基辛格是美国政府的国务卿(1973年上任,此时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外交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辛格曾对周恩来说:“中国对于我来说,太神秘了。”

文章图片8

基辛格告诉周总理,以前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概都是从古代历史中,最出名的恐怕只有孔子等人,近代以来,毛主席的名字在美国几乎人人尽知。

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几十年前,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经过爬雪山过草地,顺利完成了长征,1936年在陕北的时候,美国记者斯诺曾采访过毛泽东,当时还给毛主席拍摄了几张照片。

莫不想,这些照片和长征的故事一经发表就轰动了世界,长征这个伟大的奇迹也被全世界熟知,原来一直被蒋介石追着打的毛泽东的竟然这么厉害。

所以当尼克松从基辛格的口中得知了他亲眼见过的毛主席后,也是十分吃惊的。尼克松问周恩来:“我听说毛主席的卧室全是书?”周恩来笑着说:“等你见到毛主席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9

毛主席的卧室

关于这点,尼克松也是从基辛格的口中得知的,基辛格曾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见到的毛主席的卧室:

这是一间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地上、桌子上到处都是书,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领导人的会客厅。

毛主席的卧室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一切朴实无华的日用品,脸盆,牙刷等,剩下的全是书。书架上,茶几上,桌子上,就连他的床上一大半都堆的书。基辛格无法想象,这就是新中国的领袖毛主席一直生活的地方。

说到这里,尼克松已经完全被毛主席这个“神秘人”吸引,甚至迫不及待了。在尼克松的印象中,作为一国领袖,他的家里应该是富丽堂皇的,因为自从蒋介石的书房被公开后,基辛格对中国领导人的认知就是如此。

但是接下里的事情,打破了基辛格对毛主席的那些看法。

文章图片10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在中南海,毛主席正倚靠在沙发上端庄地坐着,他的身上穿着秘书专门拿出来接见外宾的衣服,这是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这也是毛主席的所有衣服中看起来最好的衣服了。

将近80岁的毛泽东显得有点着急,他在沙发上一会看书,一会让秘书去打电话。

此时尼克松已经坐着车,来到了中南海的大门前。中南海是取自两个人工湖,中海和南海而来,这两个人工湖把中南海和紫禁城隔开,这里一直是戒备森严,很少有外人进入。

这里居住着很多中共领导,周恩来和朱德等都在这里,尼克松的车子绕过红墙,穿过通道,两旁都是高墙深锁的房子,不一会,几辆车子在丰泽园门前停下,周恩来率先下车迎接尼克松。

尼克松从车里下来,紧皱眉头,他抬头看了一圈,用英文对身边的秘书说,这里看起来有点不起眼。然后问周恩来:“这难道就是毛主席住的地方吗?”周恩来点点头。

文章图片11

尼克松感到十分震惊,他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他的震惊,他这样形容房子的外观:“这像是一个低级官员住的地方。”

周总理笑着说:“毛主席就住在这里。”

尼克松一行人走进门厅,那里放着一张乒乓球桌。毛泽东的医生用肢体向他们示意,指引他们走向主席的书斋。

为避免主席再度失去耐性,毛泽东的医生站到门外焦急地等待。只有中方摄影师从旁记录了尼克松与毛泽东首度会面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在助手的搀扶之下,走向尼克松。

文章图片12

毛泽东用双手握住尼克松的手好一会儿,亲切地表达欢迎之意。摄影师用镜头真实地捕捉到了两人握手的画面。

另一张照片显示,这一群人就坐在毛泽东汗牛充栋的藏书前,地板上摆着瓷制的痰盂,这至今仍是中国办公室里的标准陈设品。

文章图片13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鉴于毛主席的身体原因,这次谈话本来计划是15分钟,但是却持续了一个小时多。期间毛主席的话语非常幽默,尼克松也十分高兴和毛主席谈话。

尼克松告诉毛主席:“我听说您从小就爱看书,从您的这个书房看,您真是饱读诗书啊。”随后,尼克松还表达了自己对毛主席的文章和诗词的崇拜。

最让尼克松感到震惊的是在这个房间的一角,放着毛主席的木板床,床上放着的全是书。毛主席的床是工作人员特意经过加宽的,一大半都是用来放书的。

毛主席床上的书加起来有几百本,三排一摞地放着,有的足足有二尺高。这些书都是毛主席常看的,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凌乱,实际上井然有序,怎么放的,哪本书放在什么地方,毛主席心里清清楚楚。

毛主席笑着说:“我那些文章不算什么,我写的东西也不足为训。”尼克松听完翻译则执意说:“主席您谦虚了,您是改变了世界的人。”

文章图片14

毛主席听到这句话又说:“我能改变的也只是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一句幽默让尼克松自叹不如。

在这期间,毛主席曾突然伸过手来握着尼克松的手足足一分钟,然后说:“这真是动人的时刻。”这次谈话结束的时候,毛主席告诉尼克松,自己身体不太好。但尼克松回应说,您看起来气色不错。

当尼克松从毛主席的卧室离开后,久久不曾说话,因为他被毛主席的居住环境,和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到了。

原来基辛格说的一切都没错。基辛格曾这样评价毛泽东:“或许除了戴高乐之外,我见过的人,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这样拥有这般纯粹和强韧的意志力。”在尼克松眼里,他的感觉同样如此。

在回美国的路上,尼克松对秘书说:“毛泽东这个人对战略概念有伟大的远见。”

多年以后,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说毛泽东身上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而且他的思绪“快如闪电”。

文章图片15

邓小平和中美关系正常化

实际上,毛泽东和尼克松迈向这次历史性会面的道路,可谓是南辕北辙。

1913年,当尼克松出生在加州的一个安静的小镇时,毛泽东已经是弱冠之龄,他曾经有过革命经历,帮助中国推翻清朝政府。到了30年代,尼克松刚刚考入大学,毛泽东已经和蒋介石开始了残酷的斗争。

1937年,尼克松在洛杉矶的一个小镇上,当了一名律师,而毛泽东正在陕北的窑洞里,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写着一篇又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不久,当尼克松在当地的服务俱乐部发表演讲,打算从政的时候,毛泽东正在和国民党谈判,中国内战一触即发。

毛泽东的成长背景,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的性格,共同造就了他的领袖气质,毛泽东个性坚韧独立,接受新思想很早,从来不会盲目地服从中国守旧的传统。

所以,当尼克松读到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日后,邓小平的访美,让中美关系开始新的阶段。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邓小平还在江西劳动,没有参与其事,直到1973年复出以后,才参与了大量的外交工作。

文章图片17

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离开北京前往美国进行正式访问。随行人员有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外交部长黄华等众多官员。当天下午,邓小平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受到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国务卿万斯等的欢迎。

从此以后,中美关系打开了新的局面,邓小平在美国见到斯诺的夫人时就感叹,从1936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多年,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十分不易的。

当然,对于尼克松而言,最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一如基辛格说的那样,他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成为毛泽东的粉丝?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女儿形容她崇拜的明星能带来电磁般的冲击,我承认我没这种感觉,但在毛泽东面前,他确实给了我这种感受。

文章图片18

在2009年火爆全网的一幅油画作品《和但丁讨论神曲》中,出现了影响世界的103个名人,有人发现,在这幅巨大作品中,坐在最中央的就是中国的毛主席和周总理,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正是毛主席的人格魅力,他影响了整个世界,他带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