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窗幽记:经典名言10句,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空妙有 2022-04-24

《小窗幽记》是明末文人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语句凝练,多记录创作者的生活况味。

文章图片1

《小窗幽记》与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合称为「处世三大奇书」。《小窗幽记》全书一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等十二卷一千五百余则,内容涵盖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相传,明朝灭亡后陈继儒归隐山林,但他仍心系苍生,以慷慨悲怆之辞上书官府,当事者为之动容,经常采纳他的建议。也就是在隐居期间,陈继儒完成了《小窗幽记》的创作。

本文选取书中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文章图片2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为人处事要有七分正直,以营生;

为人处事要留三分糊涂,以防死。

点评:清朝画家郑板桥曾言「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在郑板桥看来,万事都要作糊涂观,才可让心灵宁静。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与其想办法让对方产生初交那样的欢喜,

倒不如相交久了让对方产生不厌恶之情。

点评:俗话说「最好的感情,是久处不厌。」人生分分合合本来无常,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但是若能长久地在一起,那就更为难得了。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一个人可以笨拙一点,

但不可显得过于聪明;

一个人可以收敛一些,

但不可过于锋芒毕露;

一个人可以随和一点,

但不可过于自命清高;

一个人可以退缩一点,

但不可过于积极前进。

点评:陈继儒认为能够做到上述几点就可以明哲保身了。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伏藏越久,

飞得越高;

拔苗助长,

结束必早。

点评:孟子曾经讲过一则寓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大意是,宋国一位农夫瞅着禾苗长得慢,便将禾苗拔高一截,回家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起来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花繁柳密之处,

内心不被沾染,

才可说有手段;

狂风骤雨之下,

不被大风吹倒,

才可称为英雄。

点评:花繁叶茂、柳丝交织如烟,世间美景如此,若能做到不动心,足见其心境见识非同一般。

文章图片3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说一句话,不如读两句书;

读两行书,才能言之有物。

点评:「两行书」即书架上两排书。多读书,少说话;书读得越多,说话就越合乎道理。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眼中没有一点灰尘,

才可读尽千卷书籍。

胸中没有什么成见,

才能融通人情世故。

点评:有些人喜欢先入为主,那么这些人只能看他赞成的书,而看不到持相反意见的书。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摩擦。如果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越积越多,岂不心累。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感情保持长久最难,所以多情的人情不深。

天性按照规律运行,再任性也无法丢掉它。

点评:情是一种执着,情深者心必苦。情最难以琢磨、难以把握,所以有人就感叹「情到深处情转薄」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不近人情,世界就会显得恐怖;

不懂事理,一生像活在梦境中。

点评:如果不通人情事理,那么诸多事情将会真假难辨,岂不是像活在梦中。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

先是淡薄而后浓郁,

先是疏远而后亲近,

先是接触而后相知,

这才是交友的方法。

点评:人之常情,滋味先淡后浓,感觉是最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