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不起的孩子,因父母常说这3句话!你中招了吗?

 诺妈家有男宝 2022-04-24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01
输不起的孩子,赢得不漂亮
 
 周末下午,一家三口玩“大富翁”,谁料尽兴开场,却败兴收场。
 
吃过午饭,儿子有些不满抱怨:“爸爸妈妈,为什么我越长大,你们越来越不喜欢陪我玩?”
 
儿子的灵魂发问,让我们有些惭愧。的确,随着他慢慢长大,“陪他玩”渐渐成为一件“稀有事”。
 
当下,我和老公决定陪孩子玩一局大富翁。
 
儿子兴奋而又幸福得不得了,可开局没多久,他的情绪急转而下。原因无他,因为运气不好,他错过买城市土地,却不断踩入他人阵地,一次次赔钱,很快输得破产。

“这个规则不对!”
 
“我跟同学不是这么玩的!”
儿子嘟嘟囔囔着,忍不住红了眼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看到儿子的状态,老公很不满:多大的孩子了,玩个游戏都输不起,真没用!
 
一开始,我觉得老公小题大做,渐渐地却发现,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

和奶奶玩扑克,儿子习惯提前挑出大牌,打一局赢一局,赢得咯咯大笑;
 
和爷爷走象棋,儿子一看到自己快陷入输的境地,他就开始耍赖弃局;
 
然而遇上丝毫不肯让步的爸爸,儿子没招,每玩一次输一次,几乎每次都“快乐开场,不快收场”。
我有时候想,好胜心强的孩子也不赖,那说明他愿意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但看多了他每每因为失利而懊恼、后悔、伤心,乃至气愤的样子,却又让我隐隐不安。
 
我后来有意识查看儿童心理学相关书籍,却发现:一个输不起的孩子,往往是受了父母无意之间的教育误导。


02

这3句话,父母千万不要说

 
孩子输不起,无他,只因过分看重结果。这种心态,有意无意,源自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
 
当孩子失利时,这3句话,父母千万不要说。不仅起不到安慰作用,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功利得失心,让孩子无法承受失败之痛。

1)“没什么大不了”
 
“没什么大不了”,父母本意想引导孩子看淡结果,却其实这句话反而戳痛孩子的心:父母永远无法理解,每一场比赛对孩子有多重要。
 
记得有一次,儿子班级组织纸飞机飞行比赛。
 
为了取得好成绩,儿子翻箱倒柜找出折纸书,又在 iPad里找视频,他折了很多不同形状的纸飞机,一次次试飞,一次次计时,一次次记录成绩。在比赛前,他对自己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然而那天放学回家,儿子却心情沮丧,他告诉我:他的纸飞机连复赛都没有进。试飞的时候,由于他没有掌握好力度,纸飞机没飞出去没多少,立马栽倒在地上。他后来与进入决赛的同学私下比试,赢了对方,可老师就是不同意让他再试飞一次。
 
“这不公平!”儿子很丧气。
 
“不就是一场纸飞机比赛嘛,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不以为然,故作轻松安慰他。
 
这其实是一句不对的话语。
 
今天再回头再看,那段时间,儿子一连几天陷在“纸飞机的情绪”里,每当有一架飞机飞出了成绩,他总是忍不住跑来跟我“汇报”:妈妈,这架飞机可比我们同学的纸飞机飞得时间长呢!
 
对孩子来说,比赛无关规模大小,只要他重视了,那就很重要。


2)“没事儿,下次你肯定会赢!”
看到孩子因为失败而难过,父母常常会给孩子鼓劲打气,希望孩子尽快走出情绪低谷。

“别难过,下次你一定能赢!”
 
“你这么棒,冠军一定是你!”
然而,无论是父母出于无心之语,还是父母确实渴望孩子能够重新振作,这句充满正能量的话,无异于给孩子挖了一个大坑。
 
没有实际经历,谁能够保证孩子下次一定能赢?并且,这句话在潜意识中更加刺激孩子渴望胜利。



3)“这不是你的问题,确实太难了!”
无论考试、比赛,还是游戏,当孩子失利时,如果难度的确超过了孩子当前的能力,父母在安慰孩子,开导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这不是你的问题,这的确太难了。”
 
父母的这句安慰语,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撇开责任:失败,不是你的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推卸责任,一旦达不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只会把原因归咎于外界。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人为给孩子制造一个超过能力的挑战,当孩子受挫太多,他的承受能力就会越差。
 

03
如何帮助孩子漂亮去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
 
如何帮助孩子漂亮去赢,首先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说到底,孩子输不起,是家长过分关注结果的表象。
 
当孩子第一名的时候给予奖励,当孩子胜出的时候给予鼓励……父母注重奖惩结果,孩子也习惯了接纳一个现实:那就是用自己的成果讨取家长欢心。
 
结果固然很重要,家长更应该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进步层面,孩子体会到努力的喜悦,才能慢慢看淡比赛结果。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理顺失败时的情绪。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喜欢接纳失败,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如果他们闷闷不乐,如果他们因为失败而发脾气,家长们,请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要因为觉得孩子输不起,强制孩子不许哭,让他们把情绪憋回去。
 
这种压制,只会让孩子更加无法走出自己抑郁的情绪,认为是自己的失败才导致父母不爱自己。
 
此时此刻,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去理解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合理发泄情绪,用共情的方式告诉孩子,其实父母理解你。
 
此时此刻,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都能够平复他们难过的心,给他们的心里注入信心和力量,让孩子有更大的勇气去迎面未来更大的挑战。


再次,让孩子多输几次。
 
孩子输不起,从本质上来说,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经历失败次数太少。
 
虽然不赞成人为让孩子受挫,但有一个好的方法,那就是多带孩子去参加运动比赛。
 
体育赛事中有规则,能够用运动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抗挫力。家长也不要担心,孩子本就很脆弱,在体育运动比赛中会更不堪承受。
 
综艺《不要小看我》曾经邀请了12个素人家庭,12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孩子和武术学校的同龄孩子进行运动PK。
 
毫无疑问,所有在场的人都觉得诚实的孩子会输得哭哭啼啼。就连这些孩子的爸妈,比赛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隐隐担心。
 
有一个爸爸担心儿子失败一定会自责伤心,没有必要让孩子过早经受挫折。


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却令家长意外。
 
在外人看来必输的比赛里,这些城市里的娇娇娃却表现出另所有专家感到吃惊的表现。
 
这个被爸爸担心无比的小男孩,他在接力比赛一出场就绊倒了。但他没有哭,而是立刻爬起身,继续往前冲。最终,他保持了微弱的领先优势胜出。

 
甚至,这个孩子在第2轮圆圈攻擂赛中,他明显不是对手,几次被推出圈。但即便这样,孩子依然没有放弃,他的坚强坚韧,令现场的爸爸感到意外。

 
虽然孩子最终还是输了,孩子有点难过,可他并没有输不起。运动让他在经历对抗之后激发起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们变得越来越抗挫,变得越来越坚强!


孩子其实并没有父母想象得那么脆弱,运动精神会让孩子找到面对输赢和化解压力的方式。
 
输有时,赢有时,播种有时,收获也有时。孩子就像那颗种子,父母用爱心浇灌栽培,静待花开总有时。
 

我是诺妈,
专注亲子成长,
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
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