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掉“尚方宝剑”: 对《人民的名义》的质疑

 陆味书斋 2022-04-24

2017-04-12

这部剧在朋友圈,微博火了,人们都说它尺度大。无可否认,这是一部良心剧。好的东西值得大家去分享,但这里也有我的几个疑问:

1.把中国政治的前途寄托在这样一群手执尚方宝剑的“青天”人物身上是否可取?

2.如果没有这种省长、市委书记、反贪局长,我们该怎么做?

3.在青天大老爷、尚方宝剑不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够依靠制度建设、深化改革来完成它们的任务。

第一,中国政治的前途能否寄托在“青天”身上?

答案是否定的,这部剧能火,它代表着一种中国几千年来政治权力的来源问题。我们常常听见一些勤政廉洁的干部这样说:“我会为老百姓做主的。”,也常常听见上访百姓频频呼喊:“请青天大老爷做主!”谁是主?我们所选出来的这些青天,不是替我们作主的人,而是是为我们服务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分内之事,都是我们众多纳税者的血汗钱供养他们。

我们不会因为一个鞋匠技艺高超而去崇拜一个鞋匠,亦不会因为一个农夫尽职尽责而去歌颂一个农夫,而我们却会因为一个勤政廉洁的干部做好本职工作而去让他替我们做主,替我们思考,替我们决策,替我们……纵观中国政治的走向,尽管在一个具有强大自我反思能力的政党领导下昂首阔步走到今天。但是,我们应当改变这种对“青天”的崇拜,要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方式的变革,让组织人事任免制度能够更趋于规范化、透明化,让这种“尚方宝剑”的崇拜转变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而这种自信的关键,就正是党的组织领导,包括党的干部培养,人事任免,责权追究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如果没有如此敢作敢当的省长,市委书记,反贪局长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当然应当相信,一定会有的,因为和我同样求学于政治学专业的莘莘学子们很多都立志要成为剧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如果没有呢?如果我们现在所在的地区,领导干部都是不作为,胡作为,乱作为,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越位缺位错位问题频发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加强民主政治监督。答案很简单,但是做到却很困难。

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是需要训练的,而我们大多数公民明显缺乏这样的机会,更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也往往因为拘泥于形式而未能唤起人们的参与热情;

其次,与民主政治监督所配套的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还在并将长期处于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用制度去诱导人民参与民主监督并能够保证他们的诉求能够得到回应,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第三,我们如何才能依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去取代对英雄人物的幻想?

我想可以用四权来概述,那就是建立起一套保障人民能够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具体制度规范。

知情权就是进一步推进对一定级别干部的信息公开制度,包括对他们财产,子女,任职履历等信息的调查整理和公开,如果有志于成为一名对党和国家负责的干部,那么这应当是一项负责的根本。

选择权就是允许人民拥有一种说“不”的权力,并且保障这种权力能够一定程度上制约官吏的所作所为。

参与权就是进一步完善对干部的举荐和举报制度,为何“带病提拔”现象频发?究其缘由就是因为干部的举荐和举报的各权力主体之间力量分配的不同,导致选出的干部不受人民的监督,不为人民负责,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产生于人民。

监督权要求我们创新监督方式和保证监督质量,我们的监督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还停留在一种上访与反上访之间的博弈,普通群众监督方式不规范,甚至出现了职业上访者,而上级政府也没能及时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并未设立一个机构来接纳处理这些问题,这就使得监督滞留在突击检查,书信举报等等单一的形式。用一个玩笑来说,什么时候人民能够进人民政府,那么监督权就真正得到落实了。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剧,但我相信人民的名义能够为一套民主法制的社会制度代表,比我们如孩童一般期待英雄来拯救我们要实际得多。英雄很重要,但我们很多政府官员都和笔者以及读者一样,虽然想要成为一个道义上的完人,但却力不从心,甚至在很多诱惑面前,只能挣扎在良心与欲望的斗争之中。如果幸运的话,大多数政府官员都让良心战胜了欲望,但总还是有那个别少数人,他们是社会的蠹虫,他们吃的是人民的信任。

丢掉对“尚方宝剑”的幻想,不要幸运,不迷信英雄,一个现代性的国家是没有尚方宝剑的,人民的名义需要制度代言,希望在反腐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戏之后,能够完善党的组织领导,让人民的党管人民的干部,代表人民的名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