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山畿》

 zqbxi 2022-04-24

       华山畿是江苏省的传统民歌。属于南朝著名的爱情民歌集,现有乐府《吴声歌曲》25首,亦见于元《至顺镇江志》卷二十。《华山畿》是南朝时流行在长江下游的传统民歌。

       相传当时有个女子,在哀悼为她殉情而死的恋人时,唱了一首歌。歌的开头一句便是这句惊风雨、泣鬼神的"华山畿",后来用它作为歌调的名称。《乐府诗集》中共二十五首以此为名的歌曲。


  

        宋少帝时(南朝宋少帝,公元423年在位 宋少帝刘义符(406年-424年),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422年)即位,次年改年号“景平”(自423年开始)。.)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古今乐录》曰:“《懊侬歌》者,晋石崇绿珠所作,唯'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隆安初民间讹谣之曲。宋少帝更制新歌三十六曲。齐太祖常谓之《中朝曲》,梁天监十一年,武帝敕法云改为《相思曲》。”《宋书·五行志》曰:“晋安帝隆安中,民忽作《懊恼歌》……)【宋少帝时,有一首《懊恼》曲,也是改变《懊侬歌》的歌曲之一。】

        少帝时,南徐(今江苏丹徒)一士子,从华山(是江苏华山,不是陕西的西岳华山)畿jī(畿:山边)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少帝时期,在南徐有一位读书的年轻人,从华山畿去云阳。看见客舍有个女子年约十八九岁,喜爱她但没有机会,就感染了心病。】

       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蔽膝 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果然病好了。差,即“瘥”,病愈)。【母亲问他得病的原因,他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母亲为儿子此事到华山一带寻访,找见了这个女子后把娘儿俩所听说的所感受的事情的缘由都说给她听。女子听后就解下围裙要他母亲暗中放置在他的席子下让他睡在上面,定会病愈。(母亲回家后这样做了)没几天果然病痊愈了。】

        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有一天他(整理床铺)忽然拿起席子  看见了围裙就抱着它,于是试图吞食它而被噎死了。呼吸将停止时,对母亲说:“安葬我时用车子装载我,从华山经过。”母亲顺从了儿子的心愿。等车子到了女子的家门前,拉车的牛再也不肯前进了,无论怎样鞭打拍打,牛总是不肯动。】

       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呼天喊地之语),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为谁施:为谁而活下去。施,施用。)【女子说;“姑且等会儿。”进门打扮沐浴,一会儿又出来了。唱道“华山畿啊……你既已为我而死,我独自活着为谁而生活呢?”】

        盬(“盬”是衍文,不必解释。在传抄、刻版、缮写过程中误添入的字,前人称之为“衍文”)欢(对所爱者的昵称)若见怜(见,表示对己方,如“见谅”,就是原谅我;“见教”,就是指教我;“见怜”就是怜爱我)时,棺木为侬开。’【亲爱的人啊如果真的爱怜我时,棺木就为我开启吧。】

       棺应声开,女透(“透”,即跳。《南史  后妃传》:“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棺木真的应声而开,女子立刻跳入棺木中,任凭女子家里人怎样敲打,(棺木再也打不开了)大家对它没有一点办法,于是只好将二人合葬,人们把合葬的墓称之为“神女冢”。】

作品简介

      故事发生地当时南徐州治(今镇江市)至云阳(今丹阳市)的华山,就是今距镇江主城区30多公里的姚桥镇华山村,此村位于镇江--丹阳的陆路要道中点,也是丹徒、丹阳两县交界处。当地不仅有神女冢(当地叫"玉女墩")遗址、南朝银杏树,而且风俗、口碑资料尚存,历代诗家吟诵不绝。2006年7月,该村又发现六朝古墓群,证明当地确为六朝古村。

作品背景

有两个背景。

     《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女子,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车载从华山度,比至女门,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乃合葬焉,号'神女冢'。自此有《华山畿》之曲。"

      后人怜之,渐渐演变出了下面的结局。

      《诚斋杂记·华山畿》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作品原文

华山畿二十五首(选一)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

注释

①《华山畿》现存二十五首,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这里所选的为第一首,据《古今乐录》,写华山附近一对青年男女的殉情悲剧。华山,在今江苏句容市北。畿,山边。

②侬:我,吴地方言。

③为谁施:为谁而活下去。施,施用。

④欢:对情人的爱称。

此外二十四首

闻欢大养蚕,定得几许丝。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为?

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

开门枕水渚,三刀治一鱼,历乱伤杀汝。

未敢便相许,夜闻侬家论,不持侬与汝。

其六:

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要绳,自经屏风里。

理解:为一个男人的绝情而心痛,以至于难过得解开床上的绳上吊自尽。

其七:

啼著曙,泪落枕将浮,身沈被流去。

理解:我哭着到天明。泪流的可以让枕头浮起来,身子将被泪水冲走。

将懊恼,石阙昼夜题,碑泪常不燥。

别后常相思,顿书千丈阙,题碑无罢时。

奈何许,所欢不在间,娇笑向谁绪。

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泪溢河汉。

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

著处多遇罗,的的往年少,艳情何能多。

无故相然我,路绝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一坐复一起,黄昏人定后,许时不来已。

摩可侬,巷巷相罗截,终当不置汝。

不能久长离,中夜忆欢时,抱被空中啼。

腹中如汤灌,肝肠寸寸断,教侬底聊赖。

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

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郎情难可道,欢行豆挟心,见荻多欲绕。

松上萝,愿君如行云,时时见经过。

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

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

腹中如乱丝,愦愦适得去,愁毒已复来。

赏析

很简单的南朝乐府,却莫名地喜欢。也许这喜欢正是因为它简单。——出自小号鲨鱼原文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女子,悦之,因感心疾而死。及葬,车载从华山度,比至女门,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乃合葬焉,号神女冢。自此有《华山畿》之曲。” 

  ——出自《镇江》 

  这首诗,列《华山畿》二十五篇之首。是说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今镇江)的一个读书人,从华山畿(今丹徒)往云阳(今丹阳),偶然见到了一位女子,很喜欢,从此相思成疾。书里的说法是“悦之无因,遂感心疾”。士子终于缠绵病死,遗言要葬在华山旁,他初见那女子的地方。于是素车白马,迤逦而行,到得山脚下,突然拉车的牛不肯走了,正是女子的家。女子出来,见了士子的棺木,没有悲伤,没有惊愕,很平静地说等一下。然后回屋,梳洗、沐浴,盛装而出,唱着这一阙歌。棺木应声而开,女子纵身而入,不再出来。 

  它的文化风向标,那些流传在江南的民歌,也是这样。就连文人也多仿民歌而做乐府,喜做抒情小诗,少闻慷慨悲声。南北方各自有其乐府诗,南方以清商曲辞为主,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存诗八卷。南朝民歌以吴声歌曲、西曲歌两部分最为重要。 

  ——出自《中国文学史》 

  《晋书"乐志》云:“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华山畿》是吴声歌曲曲调里和《子夜歌》一样重要且广为人知的曲调。郑振铎先生曾说:在乐府诗吴歌里,“其中惟《华山畿》最为重要。” 

  ——《镇江》 

  我看见有人叹赏:这几首,语句都非常短,简直是毫无预兆破空而出。如同断章,短的好象是长诗里截出来的寥寥几句,首尾的句子,都已佚失。但细细品味,又觉这几句,已经足够,或者余韵悠长,意在言外,或者音如裂帛,声调锵铿。民歌往往如此,很少精雕细琢,却犹如浑金朴玉,自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语出肺腑,相较精雕细琢的文人诗,另有一种特殊魅力。 

  ——出自网友上善若水 

  从南北朝到现在,中间横亘着千年岁月,然而,有些情怀从未更改,今时今日的女子,与那长夜难眠泪湿衾枕的女子有什么本质不同?“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多少人也曾这样仰天长叹心意虚空。 

  在风吹帘栊的刹那恍惚里,在半梦半醒之间,谁没有过这样的怀疑、惊喜、和失落。谁不曾希望拥有一份恋情,盼望着久天长朝朝暮暮相爱相守?——灵魂与灵魂,瞬间与瞬间,严丝合缝。你告诉我,过去和现在,一切,有什么不同?诗如镜鉴,我们照见的,是我们自己的面目。 

  ——出自网友上善若水 

    《华山畿》的爱情故事,有悲喜两种传说。另一种是大团圆的结局,据元代林坤编著的《诚斋杂记"华山畿》记载,故事的大概没有发生变化,仍是那个士子为一陌生女子相思成疾,被士子的母亲知道,母亲就去华山附近寻访那女子,找到之后说明了情况,女孩为士子深情感动,偷偷脱下蔽膝教她带回密置男子卧席下,士子的病好了一些,发现自己卧席下有女子的衣裳,就将衣服焚烧,将灰喝下,不久临终,吩咐母亲将他葬于华山附近,母依其言。车过女子家门口,女子出来相见,歌而棺开,纵身扑入抱住士子,士子复活,两家相庆,为他们举行婚礼。 

  ——出自《镇江》 

  古代丹徒石桥华山上建有神女祠,当地人称“玉女祠”,己毁。 

  据说至今丹徒石桥华山村每年春天,清明前后,青年男女至玉女墩旁供香、烧纸,祈求保佑婚姻幸福、美满的古风仍存。 

  至今丹徒当地老百姓仍称《华山畿》为“小梁祝”,小,并非是指故事长短,而可以理解为初具雏形的意思。 

  ——出自作者康新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