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黛玉写诗——不落一字,尽得风流 (一)

 Naz摘星星 2022-04-24
年轻的时候我们会有对诗歌有一些误解,什么东西很激动你的心,就会觉得那是好的,而有时候激动来的太快了,反倒不一定好。
 
我们希望激动能持久一点,而不是瞬间的感动。
 
那么我们跟着一个人来学学诗,这个人叫林黛玉,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读过红楼梦?(举手)——还真不少。红楼梦四十八回有一个香菱跟黛玉学诗的故事对吧?
 
香菱是谁?我们大家在高中课本应该都读过一个经典的篇章,甄老爷在元宵夜丢了自己的闺女,叫英莲的,其实本来是个大户人家。丢了没有下文了。但是在后面我们有一个著名的课文叫《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对吧?那里就开始出现下文。
 
下文就是打了个官司。薛蟠把别人给打死了,因为两家人抢一个女孩子,被贩卖的这个女孩子就是当年丢了的英莲,后来到了贾府,取名叫香菱。
 
香菱应该没有太多文化,因为从小就被人贩子卖了。卖了是比较坎坷,但是她也会有一些经历。香菱要跟黛玉学诗,黛玉欣然答应了。这里面有个暗示,对于学诗,首要的是经历,是对生活的洞察,而不是文化。当然香菱还是有点文化。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点,一会展开。香菱接下来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你回想我们自己有时候写点小句子,其实都很像这样的诗对不对?就是用词非常漂亮对,对仗工整,“重帘不卷留香久”那些意象都是很雅致的,一般穷人家没有珠帘,富贵的象征,然后有香,能烧得起香的也是高雅富贵,那种气象,古砚肯定也很昂贵了。
 
这诗听起来感觉非常好,刺激感官,我们觉得有意境,还很美,但实际上你会发现,这个诗你追问它说什么了,它传递给你什么了,什么样的人情,什么样的世故,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体验?没有。对不对?没有。
 
这诗是空的,我们用一句比较现代的术语叫“空的能指”,它是一堆很好的字词,但它是空的。这诗是陆游的,当然我们不能说陆游所有的诗都是好的,但陆游有好诗,比如说我们大家都能背的,叫什么?
 
答: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这个诗为什么好?因为这个诗是不是空的,他写了一个人在弥留之际的独特心情,写了历史,也写了亲情,对不对?
 
写了很多东西。但前面那个诗句里面没有东西,纯好看,没有东西。不是说纯好看就完全不好,只不过纯好看还不够。所以黛玉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我们可以争辩说:“这样的诗也有好处”。它的好处是有,但是不能学这样的诗,因为如果你从一开始学这个路子,你就走不回来了,“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样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看到没有?非常经典。,“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
 
《王摩诘全集》里边最经典的又是《辋川集》,就那么二十首,非常简单,都是五言,“就读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仔细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其次把李青莲——青莲是谁?(答:李白)——的七言绝句再读一两百首,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再把陶渊明、应旸、谢(谢是谁?谢灵运,“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阮——阮是谁?阮籍?——鲍——“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杜甫夸李白的,庾信和鲍照。“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一段传递了一个非常纯正的美学。
 
为什么这些才是好诗呢?下面就由香菱来解释,后来她读了《王摩诘全集》之后的一个反馈,“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也就是说你不一定非得用逻辑的语言完全说出它为什么好,但是想去却是逼真的,如在目前,合情合理,合乎想象。

 
黛玉说“这话有了点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说,“你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有内容,而且有观察,大家记住这个词,如果想写出一首好诗,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对生活有观察。何以见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有两个反常:第一烟不应该是直的,对吧?我们从来看到的,烟都是弯弯曲曲的;不该直的它写成了直,本来是圆的它又直接写成了圆,太阳本来就是圆的,你写它圆有什么意思?
 
一个是写错了,一个是写的太对了,成了大白话,“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可是,“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为什么?因为在大漠的这个地方空气经常是静止的,没有风没有扰动,极度孤寂荒凉的那种感觉,烧的狼烟可以连云直上,太阳非常单调,举目四望看不到别的东西,只有太阳,太阳的圆被放大了,所以说太阳是圆的,“圆”凸显了单调性。这是此情此景的现实,诗人把它提炼出来了,所以诗的气象非常开阔,大胆用这些词只是为了表达一个观察到的真相。
 
所以说“想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字,竟找不出来”,你看这就是写诗的一个检验标准,如果你的词和字是不能够被替换的,你这个诗就可以接近好诗了。如果你觉得还能够被别的东西替换,那肯定还不行。
 
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白字和青字似乎也没有道理。但你如果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如果是在一个多云的秋天,那么水面会变白;潮来的时候天地都是泛着青,就是云彩有点变蓝的那种感觉,你可以留意一下。
 


所以这都是因为对生活的观察,不是一拍脑袋,不是说我学一点精彩的词,学会修辞就可以写出好诗来。
 
所以香菱说“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这个“橄榄”出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欧阳修也写过《橄榄》诗,大概意思是说,这个橄榄,刚吃的时候未必好吃,没啥味道,但慢慢嚼,越嚼越有味道。好诗就是这样的。
 
更重要的是后面。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如果一首好诗写了一个情景,能让别人置身于其中,不光是写了一个风景,大家就置身于风景中;写了一种感情,别人也能置身于这种感情中;你写了一个战争,别人也能置身于战争中,就是任何东西都能让人置身其中,那么这是一个好诗的象征。
 
渡头余落日,你发现这些诗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虽然作为一个隔了几百年的人,你可能不理解当年的生活,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些修辞,什么“墟里上孤烟”,你觉得是修辞,实际上它不是修辞,它就是准确的一种描写。
 
所以我们来看王维的诗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看这首《鹿柴》,我们小时候就背过这首诗,不理解,这首诗太简单了对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发现没有?这诗没有难度,就像我们现在说话都差不多。我哪怕翻译成一个现在的大白话:我们去山里游玩了,这山很空没有人,但是突然我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所以你想想这种意境,他能给你用简单的十个字画出一幅画,这幅画非常有空间感。
 


非常的有意境,那么什么叫有意境?第一,没有人和有人之间的这种张力出来了。首先它是直观的,它在你的体验上、你的视觉上建立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情景,但是它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这诗厉害就厉害在——你知道王维字摩诘,来自《维摩诘所说经》,一个著名的佛教经典,里面倡导的教义也与这首诗相关,可以自己了解一下。他修禅修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年纪比较大了,写这个诗应该是已经到五十多岁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一个人修禅修到一定境界的表现。这个东西妙就妙在,它确实是我们去爬山能够体验到感觉,但又是一个人内心修养到一定程度的境界,你知道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修到什么境界就是禅?不是远离人世去涅槃,也不是跟我们一样去追求那些很切迫在眉睫的利益,而是既在人间又出人间。
 
我虽然在人间居住着,但我“心远地自偏”。因此,“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就是似在人间又非在人间的那种感觉,“空”是佛家的一个关键词对不对?你说你看到这个诗不会乱想,你觉得这个诗人写的就是一个去爬山的情景,这个是第一层。所以中国古人讲意境,先要写出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体验到的,一个直观的东西,但是在背后还有一个意义。这个就很了不起。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个也非常妙。我们如果傍晚的时候去爬过山,知道树林大概在中午,阳光会从树梢打到林地里面,就有光,然后慢慢到下午光就消失了,树林就暗下来了。但是如果你在树林里面走一下午,走到傍晚的时候,突然阳光全都照进来了,为什么?因为树叶都长在高处,但下面的树干挡不住太阳,所以当太阳西斜,反而又照亮了深处,我们也叫“回光返照”对吧。
 
这是很妙的一种生活观察,每天傍晚大家都看到云彩非常漂亮,你观察它有一个特点,太阳往西边的时候慢慢的云就变黑了,但是不要着急,再等大概半个小时,这个云就变成金色的了,为什么?因为太阳再低下去,它就把光翘起来了,光又回来照到云的肚子上,这是王维告诉我们怎么欣赏落日的一个特点。云都已经变黑了,我们很多人以为没啥可看了,就决定走了,其实那是因为太阳在云后面,被云挡住了天会变黑,太阳再下去一点,让出角度来,天反而变成金色了。
 


你看你要写出这样的诗才是一种好诗,因为你观察生活,观察到了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一种微妙的东西。
 
首先你看到的就是这十个字,你看到一幅画,但这幅画有一个非常妙的东西,“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个人到了晚年,意识到人生的智慧,本来已经消失的青春之光又回来了。

多妙啊,看上去他就写了每一个人去爬山的时候傍晚的经历,但是他却同时写了一个人修行一辈子得到的境界,关键不露任何痕迹,我们要是写自己的人生体悟,爱用大词,对不对?“存在”啊,“死亡”啊,“我的天啊”……唐代的司空图说:“不落一字,尽得风流”,说的就是鹿柴、辛夷坞这种诗。这才叫“风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