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梯的 “ 7个盲区 ”,你知道吗?

 吸氧 2022-04-24
图片

如今,电梯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区、办公大楼内,电梯更是随处可见。

在日常乘坐电梯时,有7个盲区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很严重的后果。

所以,各位千万要留心!

客运轿厢直梯盲区

盲区1:电梯门感应盲区

电梯门有一个感应盲区,过于细的物品不能被感应到。如儿童安全绳、牵狗绳、背包挂饰、较细的棍状物等等。

图片

▴用细木棍测试,电梯门无法感应

真实事故案例:

某男孩身上绑着儿童安全绳,进电梯时电梯门没有感应到绳子,直接关门,男孩被吊到天花板上。幸好后来绳子断裂,男孩未出大事。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1. 进电梯时一定要检查一下,书包带、宠物绳、裙子的裙摆等等,防止被夹。

2. 不要拿脚、手等身体任何部位,或各种物品去挡门。

3. 需要等人时,请直接按电梯开关键。

盲区2:电梯和门柱之间的缝隙

电梯和门柱之间存在缝隙,稍有不慎会酿成事故,特别是儿童乘坐电梯时。

图片

▴ 用细木棍测试,木棍被电梯与门柱间的缝隙夹断

真实事故案例:

某家长带着女儿坐电梯,孩子的手放在电梯门上,随着电梯门打开,孩子的手被拉到了电梯和门柱的夹缝中,造成事故。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1. 家长抱着孩子等待乘坐电梯时,要远离电梯至少一米远,防止孩子玩闹时不慎将手搭在电梯门上。

2. 家长要教育孩子离电梯应保持一米远,且不能随意触摸电梯门。

盲区3:电梯外门和内门之间

电梯的外门,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坚不可摧,因为在电梯没达到时,其外门和内门之间是空的,如果用力去顶撞,电梯外门能被撞开的,有随时发生坠落的危险。

图片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1. 一定要等电梯停稳,且确认无误后才能上电梯。

2. 不要倚靠、撞击电梯门。

3. 电梯故障停运后,不要随意扒电梯门。

自动手扶梯盲区

盲区1:踏板与围裙板之间的缝隙

乘坐扶梯时,电梯踏板与电梯扶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如果人体或物品离踏板边缘较近,很容易被夹。特别是橡胶材质的鞋子、女性平时穿着的长裙、塑胶袋等等。

图片

真实事故案例:

某男孩下电梯时将脚靠近电梯侧面的缝隙,被夹。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1、乘坐扶梯时双脚稳站在梯级中间,不要将脚靠近梯级边缘。

2、携带物品乘坐扶梯时,尽量不要将物品放置在梯级上,或摆放在中间位置。

3、小孩子体积比成年人小,更加要注意远离梯级边缘。

盲区2:扶梯踏板与末端梳齿间存在的缝隙

扶梯末端的踏板与梳齿间存在一定缝隙,有测试人员模拟小孩手被加入梳齿板内,结果测试用人偶的手臂被死死卡在缝隙间。

图片

事故案例:

某男童脚被死死卷入梳齿板,经消防人员抢救才得救。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1、一定不可以逆向搭乘扶梯。

2、家长要提醒小孩远离手扶梯,搭乘手扶梯时必须要有成年人陪同。

3、搭乘扶梯即将到达末端时,注意安全。

盲区3:手扶梯把手安全隐患

扶梯把手是产生大小事故最多的部位,特别是儿童安全事故。

图片

事故案例:

搭乘扶梯时,很多小孩没有及时脱开手,导致手被缠进把手下方的扶手带中;还有很多好奇贪玩的孩子会爬上去,趴在扶手带玩,但扶手是一直在运动的,且力度不小,在上面翻倒跌落的事故案例不在少数。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1、如果遇到危险情况,请及时按下扶梯上的急停按钮,上下两端都设有急停按钮!(如上图)。

2、日常普及乘梯安全知识,看到小孩在扶梯玩耍时积极制止

3、带小孩出行的家长应看管好小孩,避免出现危险。

盲区4:婴儿手推车等物件禁止推上手扶梯

在手扶梯入口设置有明显的禁止使用手推车的标识,大家应该令行禁止。

图片

事故案例:

某宝妈勉强将婴儿手推车推上扶梯,不慎连人带车滚下了梯级,导致婴儿受伤。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为了您和孩子的安全,请勿将手推车推上扶梯!

现代社会,乘梯安全很容易被忽视,请各位多加注意,避免事故发生!

上海锐翔上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奚鸿翔
供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