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仇没关系,只要价钱合适,还能继续做生意!

 谋略那些事 2022-04-24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40卷,汉纪三十二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诸将围洛陽数月,朱鲔坚守不下。帝以廷尉岑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在城上;彭在城下,为陈成败。曰:“大司徒被害时,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诚自知罪深,不敢降!”彭还,具言于帝。帝曰:“举大事者不忌小怨。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复往告从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见其诚,即许降。辛卯,朱鲔面缚,与岑彭俱诣河陽。帝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与苏茂等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后为少府,传封累世。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刘秀的将领们包皮围洛陽达几个月,因朱鲔坚守而未能攻下。刘秀因为廷尉岑彭曾经当过朱鲔的校尉,所以派岑彭前去说服朱鲔。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向朱鲔陈述利害得失。朱鲔说:“大司徒刘被害时,我曾经参与谋划,又曾劝更始不要派遣萧王北伐。我确知自己罪孽深重,不敢投降。”岑彭返回,把这些话向刘秀禀报。刘秀说:“做大事的人不计较小怨。朱鲔现在如果投降,可保全官职和爵位,怎么能够治罪呢?有黄河水在此作证,我决不食言!”岑彭又前去向朱鲔转告刘秀的话。朱鲔从城上垂下大绳子,说:“如果你说的确实是真的,请用绳子上城。”岑彭向前准备攀登,朱鲔看到他的诚意,就答应投降。九月辛卯(二十六日),朱鲔把自己反绑起来,和岑彭一起到河陽。刘秀解下他身上捆绑的绳索,接见了他,又让岑彭连夜送他返回洛陽城。第二天早晨,朱鲔和苏茂等带领全体官兵出城投降。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鲔后当少府,封爵世代相传。


【解析】

咱们先来看之前提到过的一段材料。
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即日杀之;

刘玄继位后,刘演部下有人不服,前者为确立权威,将其斩杀,捎带手把求情的刘演也给杀了。

刘演,刘秀的亲哥哥,舂陵军创始人,曾经是当皇帝的一大热门人选。

注意材料里面提到了两个人,李轶和朱鲔,可以这么说他们是杀刘演的罪魁祸首,甚至如果刘秀当时但凡有点不听话,搞不好也被这两人给弄了。

李轶,什么情况。

之前有文章提到,他和朱鲔共同守洛阳,偷偷和刘秀手下大将冯异书信往来表示愿意投降,并且指示部队收缩,对冯异的攻势视而不见,数次卖了友军。

刘秀知道此时表示,李轶这个人太狡猾奸诈,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应该把他投降的书信给各地太守看看。

结果,李轶投降刘秀暴露,朱鲔借机将李轶斩杀。

可以这么说,李轶刘秀必杀,只不过自己杀脏手,政治影响恶劣,但借刀杀人就没有负担了。

李轶死了,朱鲔也慌了,他认为刘秀想秋后算账,自己作为谋害刘演的祸首之一,也逃不了好结果,左右都是死。

这也是为什么洛阳在杀李轶后人心混乱之下还能坚守好几个月。

一方面是朱鲔的确有点本事,另一方面也是朱鲔存了必死之心,自然就在洛阳内行高压手段来死守。

在这种情况下,洛阳能打下,成本会很大,极其不划算。

成熟的政治家不会感情用事,打不过是姿态,谈才是目的,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永恒的追求。

朱鲔和李轶是谋害刘秀哥哥刘演的祸首之二没错,李轶的确被弄死了,但朱鲔和李轶的问题不能相提并论,两者具有独特性。

首先,身份上。

朱鲔出身绿林系,李轶则一开始就和刘演、刘秀起兵。

前者本就是敌对势力,各为其主,拼个你死我活立场派系决定的。

而后者还有战友、同袍之情,实实在在的背叛,这是最让人不齿、仇恨的。

其次,思想上。

刘秀说李轶奸诈狡猾,对人可能是笑里藏刀,心怀叵测,你永远猜不到。

就算他投降了,鬼知道哪天又翻脸抽刀子。

朱鲔就相当于单纯点,也比较有规矩,从他拒绝封王一事能看出有分寸。

再者,动机上。

李轶有点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味道,卖队友,坑同袍

朱鲔也是为了利益,只不过更多还是组织利益,刘演刘秀对绿林军有威胁,那么他就想尽办法除掉两人,可以算是“忠于职守“。

最后,主从上。

李轶是主动投降,且他身上还带着刘秀哥哥刘演的命。

刘秀能不能接受,不说情感上,单从政治影响上,也不能接受。

这就意味着,刘秀用他哥刘演的仇恨来做交易,能理解,不好听。

但朱鲔却又不一样,他没有主动投降,而是拼死抵抗,如果这个时候刘秀赦免他,反而能够得到一个好名声,比如不计前嫌、大义解仇。

总之,如果朱鲔要投降不能主动,要刘秀招降,才能够作秀一番。

如此,刘秀招牌立起来,更能招揽人才,赢得人心。

而主动投降,就会让刘秀到和李轶一样的尴尬局面,极有可能就是洛阳可以投降,朱鲔必须死。

这个风放出去,还不愁洛阳内部不乱起来?

因此,对于朱鲔,搞不好刘秀还不希望他投降太快。

上面这些东西更多是从刘秀的角度上来说。

从朱鲔角度来说,情况有点不一样。

朱鲔想不想活?肯定的,只不过苟活和荣华富贵的活是两码事。

那么朱鲔有没有想过主动投降?

大概率也是想过,就如同材料中提到的一样,担心刘秀秋后算账,毕竟前一个李轶也死了。

这里猜测,朱鲔想投降,但是也知道刘秀不会接受主动投降,因此他必须做出困守死守的姿态,让刘秀来劝降。

果然刘秀来劝降,朱鲔台阶有了,但谁知道刘秀是不是忽悠他,毕竟李轶前车之鉴不远。

于是就有了,彭岑上城,刘秀许诺的场面,得到了保证之后朱鲔才投降的。

有意思的一点。

朱鲔投降之后,刘秀兑现承诺,没有算账,也还给朱鲔挺不错的待遇。

而自此朱鲔也从史书上消失了。
虽为少府,但未寸功,虽有子孙,不见入仕。

这样家族,能”封传累世“,但消亡也不过几代的事情,毕竟没有官场人护着呀。

朱鲔是明白人啊,看得清楚,能活命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还不低调一点 !


【闲扯】

今天要扯的就和标题一样。

只要你搞不死我,价钱合适,咱们就还能做生意。

刘秀、朱鲔就是如此的关系。

历史向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放到现代,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国家外交中,别看现在打生打死,能赚钱的时候,仇恨也能放下,照样拥抱可爱的小钱钱。

美国越南打成那鬼样子,后面还不是做生意。

俄乌现在别看打成这样子,后面还是要做生意。

别看中美关系紧张,其实还不是为了做生意。

当真永远抱着仇恨不放?人终归要吃饭滴。

有矛盾不要紧,有冲突可以理解,只要价格合适,生意继续做,矛盾继续有,这两者可冲突?一点不冲突。

现在问你个问题,假如有个人和你有仇,现在他有个生意,能给你能做,彼此都能能赚不少。

你做不做?

借用让《让子弹飞》里面汤师爷那句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