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71

 润寅甲 2022-04-25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这一条是讲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太阳病,使用发汗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发汗太多,造成大汗淋漓的状态,病家体内津液不足了,也就是身体内部的水分少了,原文说是“胃中干”,体内水少不能敛藏阳气,所以火热外散,病家就会烦躁,严重的话是睡不着的,因为人睡眠是“阳入于阴人则寐”,现在阴不足了,不能藏住阳了,所以病家就睡不着觉,这时候没有潮热、大便困难等典型的阳明病表现,只是水分相对少了,所以让病家适当喝些水,把体内的水分补充上来就可以,这种情况下,喝水的原则是“少少与饮之”,也就是 少量频服——一会儿喝一两口,一会儿喝一两口,每次少喝一些,但是多喝几次,这样的话,喝进去的水能够完全吸收,如果一次喝特别多,喝进去的水也只是在胃里存着,是无法被人体吸收的 ,不能吸收的话,那就是废水,也就是病态的水饮、水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