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3件事,活出你自己

 儒风大家 2022-04-25

作者 :儒风君 · 娴淑

有人向禅师请教:“师傅,为什么我总是放不下一些人和事?”

禅师回答说:“这世间没什么放不下的。”

“可我就是放不下”,那人十分苦恼。

于是,禅师让他抱起一个木桶,命弟子往桶里倒水,水越倒越多,桶越来越重,那人不得已放开了双手。

禅师告诉他:“多了,自然要放下。”

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是如意还是失落,该放下的,及时放下。放下三件事,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1放下攀比,做真实的自己

从前有个猎人,抓了一只翠波鸟。

这只鸟很快筑了一个小巢,刚好能容下它自己,便停工了。

后来,猎人又抓了一只翠波鸟。

从此,这两只翠波鸟开始没日没夜地筑巢,因为都见不得对方的巢比自己的大。

没多久,第一只累死了,而第二只也身心疲惫。

动物如此,人何尝不是!

谁工资高,谁房子大,谁车子贵,谁孩子优秀,经常互相比。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盲目地攀比别人,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盲目攀比不仅滋长虚荣心,也产生嫉妒心,尽管拼尽全力也难以顺心。

因为我们喜欢拿自己没有的比别人拥有的,所以烦恼不断。

海伦凯勒说过:“我一直在哭,哭我没有新鞋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人没有脚。”

要知道,我们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我们。

我们羡慕别人家孩子出国深造,别人羡慕我们家孩子在家孝顺;

我们羡慕别人家房子大而舒适,别人羡慕我们家没有贷款压力。放下攀比,远离虚荣,放平心态,量力而行,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 

2放下欲望,做轻松的自己

曾经有一位行者,他心中疑惑:“人的欲望是什么?”

于是,他来到寺庙向禅师请教,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今天先回去,明天午时再来,记住不能吃饭喝水。”

行者照做了,第二天如约而至。只是他此时又渴又饿,但禅师还是没有给他答案。

而是将他带到果林,并给他一个大口袋,告诉他可以随意采摘,行者又照做了,采得满满一大袋水果。

回到寺庙后,他很快吃下好几个苹果。

禅师问:现在还饥渴吗?

行者答:不了,吃不下去了。

禅师指指剩下的一大袋苹果,说:“辛辛苦苦采摘,用力背回来,此刻对你有什么用呢?”

行者顿悟:多余的苹果只是累赘,这就是欲望。

是呀,生活中的你我,何尝不是和那个行者一样追求着多余的东西。

欲望引着我们大费周章去追求,最后往往费力不讨好。

凡事适可而止,并不是越多越好。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道:

“一个人能放下越多,就越是富有。”

“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

放下生活里过多的欲望,就是心灵的枷锁。放下越多,越富有。

杨绛先生也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到中年,放下欲望,回归本心,活得轻松自在。 

3放下抱怨,做进取的自己

有一个年轻人被迫背井离乡,一路不停抱怨。他来到一个洪水冲垮的村庄,见到一位农夫站在被洪水淹没的田地旁。

年轻人问农夫:“你为什么不抱怨洪水带来的灾难呢?”

农夫说:“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了,抱怨也没有用。虽说洪水淹没了庄稼,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的养料,使土地变得肥沃,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的。”

年轻人受到启发,不再抱怨命运,而是积极进取,从一名药剂师助手,变成了奶粉研发专家。这个年轻人,就是雀巢的创始人亨利·内斯特莱。

抱怨,从来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有放下抱怨,才能成就自己。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刚开始抱怨时,大家还挺同情她,可后来听她不停地抱怨唠叨,就没有人再愿意理采她了,甚至有点厌烦她。

没人喜欢听别人抱怨。抱怨多了,会破坏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有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当抱怨变成了一种习惯,它将改变人的大脑结构,使这种负面思维根深蒂固。

最终变成一个“慢性抱怨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各种抱怨。

婆媳矛盾、夫妻不合、子女不孝、朋友失信,等等生活锁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抱怨不断,生活依旧。

卡耐基说过:人内心的幸福,来自对现有生活状态的知足和感恩。

不妨试一试,改变说话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法,积极进取,迎接人生的下半场。  

儒风君说: 

倪萍在《姥姥语录》一书中,记录姥姥讲过一句话,大意是:

“有什么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有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

人生,是一个翻山越岭的旅程,途中有许多坎坷。

行路的人,请你放下三件事:攀比、欲望、抱怨,然后轻装上阵。

余生,愿你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