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大公桥(281)

 宜昌石头书屋 2022-04-25

  

▲老办公室

我不是宜昌人,94年才第一次来到宜昌。刚刚大学毕业,赶上三峡工程上马,宜昌一下子就火遍全国。记得当年如日中天的猴王集团一口气就招了400多应届毕业生。我不是报的猴王,而是北山坡下、夷陵大道旁的一家机械厂。因为厂里的单身宿舍在街对面的大公桥街,也就和大公桥有了联系吧。

因为我在学校就是党员,还是干部,又读的是中文系,所以进厂报到就直接分到了厂办。厂办一共五个人,办公室主任小张是市委某领导的儿子,用那时的话说,下到基层就是锻炼一下,两年后,他就被调到另外一家机械厂当了副厂长;在那家厂倒闭以前,又调到某银行信贷科当科长去了。

很多年后,为了申请一笔贷款,我找到了小张,那个时候,他已经是那家银行的主管副行长了。看见我的到来还是很高兴的。亲自给我倒茶、让座、递烟,一点架子也没有。两个人坐下后,说了好半天当年那家机械厂的老同事的情况,还详细的打听了我现在这家厂的经营情况和销售情况,根本没有打官腔,也没有暗示要“再研究研究”,而是很爽快的签字同意。只是再送我到电梯口的时候,握着我的手低声说:“就此一次,绝无二回”。我知道,他完全是看在我们当年一起共过事的关系。

“老施不是老师而是老施”。这是我们向朋友介绍老施的时候必说的一句绕口令,要知道宜昌话没有卷舌音,所以“si”“shi”不分。所以有时候解释不清,只好让老施占我们的便宜,当我们的老师了。老施的笔杆子了得,无论是写报告还是写总结总是大笔一挥,改都不用改就是标准文牍,写一些应景的短诗和一些抒情的短篇小说,只要投稿就肯定能获奖,这叫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情以何堪。

老施是厂办年龄最大的,当年就已经快四十了。原来是环城北路某家纺织厂的工人,被老厂长慧眼识珠调到这个厂里来当了“一支笔”。也许和我们有年龄隔阂,也就来往很少,平常也就上下班打个招呼。那个时候厂办其他的三个都是年轻人,只要发了钱总是今天你请大家喝酒,明天我请大家跳舞,也是增进同事关系的一种方式。

可是老施吃归吃,可绝不请客。就是他有一次作品得了一等奖,发了300块钱也没见鼓个泡,放回血,私下里我们会嘀咕老施是个葛朗台(吝啬鬼),可请客的时候还是会记得他,他也乐呵呵的一起同去,抽烟喝酒样样都行。记得厂里发最后一次生活费,大家决定吃一顿“散伙饭”,采取“抬石头”“打平伙”(AA制)的方式,每人50块,老施说手上没带钱,要我先垫着,结果也没有了后来。

后来过了很多年,老施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孙女10岁生日,请我去喝喜酒,我犹豫了好久,带了个999元的红包就到酒店去了。可是我没想到当年厂办的只来了我一个人,而宾客满座的大厅里也没看见当年厂里的同事,就有了些尴尬。喝了两杯酒我就找了个借口先走了。老施送我到电梯口,说了些“路遥见马力,日久见人心”之类的话,还说我够朋友。我很想提醒他还欠着我50块钱没还,最后还是忍住了。开车走了很远,我才想起来,他连喜烟都没给我抽一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