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经方的药量如何换算?

 linzhongxiaozi 2022-04-25

《伤寒论》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制,往往不同于我们临床上的习惯用量,所以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折算是每一个中医药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有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经方用于临床不仅需施用得当,还要精确剂量才能效如桴鼓。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罗露露

汉代的度量衡制

张仲景是汉代人,所以他所引用的方剂,应当是汉代的度量衡制。在班固的《汉书·律历志》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1200个黍米,有12铢这么重。还说“二十四铢为两”,也就是两个12铢是1两,那就是24铢。“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计量单位用了铢、两、斤、钧、石。它们的进位关系是两个12铢是1两,16两是130斤为1钧,4钧为石[dan]

在这里提醒大家这个「石」字在后世,它是作为一个容量单位,它念[dan],但是在汉代,在这里,它是作为衡重单位,它念[shi]

一、重量:

1.那么那时候1斤和现在的1斤是一回事吗?

从出土文物的考察来看,历史博物馆藏着东汉司农铜权,这就是国家的一个农业管理的最高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这个标准的衡重器具。按照当时的衡重器具的系列来看,这是个12斤的权,那么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等于250克,相当于现代的半斤。

2.那时候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

刚才说到汉代的一斤等于汉代的16两,那么说明现在的250g就是汉代的16两,那么一两就需要用250g除以16,等于15.625克,我们为了计算方便起见,就把1两说成是15克。

3.1石=四钧=29760克;1钧=三十斤=7440克;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1两=24铢=15.625克1圭=0.5克;1撮=2克;1方寸匕=金石类2.74克=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一钱匕=1.5-1.8克;=0.65克;一铢=100个黍米的重量;一分= 3.9-4.2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二、容量:那时候一升相当于现在多少毫升?

我们再谈谈容量,“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这句话,意思是把1200个黑黍米,放到一个容器里,这个容器叫什么呢?叫龠,是汉代最小的容量单位,它能够盛1200个黍米。“合龠”就是把两个龠扣起来,两个龠的容量就叫合,为什么容量单位中用了一个“合作”的“合”字?意思就是把两个龠合在一块,就取了这个合在一起的合字。注意,作为一个容量单位的时候,它就不读[he]而读[gě]。「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那么龠、合、升、斗、斛,这就是汉代班固《汉书·律历志》所记载的关于容量的5个计量单位。根据文物实际测量得出结论,1合等于20毫升,1升等于200毫升,1斗等于2000毫升,1斛等于20000毫升了。

比方麻黄汤,每次吃8合,那就是160毫升。那么《伤寒论》里说桂枝汤,每次吃1升,那就是吃200毫升,和我们今天的人喝药量差不多。

备注:(1斛=10斗=20000毫升;1斗=10升=2000毫升;1升=10合=200毫升1合=2龠=20毫升1龠=5撮=10毫升;1撮=4圭=2毫升;1圭=0.5毫升

三、长度:那时候一尺是多少厘米?

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度量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长度,是汉代关于长度的5个计量单位,它们的进位关系非常规律,都是十进制。从出土文物的考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收集了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出土的汉代的尺子,或者是铜尺,或者是铁尺,或者是木尺,或者是竹尺,通过测量发现,1寸等于2.3厘米,1尺等于23厘米。不过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出土的这14把尺子都没有刻分,可见汉代在量长度的时候,不用特别精确。三国的五虎大将关羽,身高8尺,乘以23厘米的话,一米八四,在当时的年代里的确算是高大威猛。

备注:(1引=10丈=2310厘米;1丈=10尺=231厘米;1尺=10寸=23.1厘米1寸=10分=2.31厘米;1分=0.231厘米

四、具体药物计量

蜀椒1升=50克  

葶苈子1升=60克 

吴茱萸1升=50克

五味子1升=50克 

半夏1升=130克 

虻虫1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 =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12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