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28 策反

 了用民 2022-04-25

NO.328

李愬回答说:我这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之前袁滋一直消极避战,叛军上下都轻视他,现在听说换了新的将领,他们一定会加强戒备,所以我故意放纵部下,展现出军令不整的一面,这样叛军以为我懦弱可欺,肯定会放松警惕,以后我军才能得到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他所料,叛军在得知李愬上任以来的行为后,都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义不掌财,慈不掌兵,这样一个婆婆妈妈的人,怎么可能在战场上有什么作为!

然而他们错了。

这一切都是假象。

事实上,李愬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设想——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趁对方麻痹大意之际,出兵奇袭蔡州(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

不过,他虽然大胆,但并不鲁莽。

他知道这绝非易事。

因此,他并没有操之过急。

公元817年二月,在一次遭遇战中,李愬手下的骑兵俘虏了淮西将领丁士良。

此人是淮西军中一员猛将,此前曾杀死过不少讨伐军,故而李愬麾下的很多将士都对他极为痛恨,有人甚至提出要将其剖腹剜心。

但甲之蜜糖,比之砒霜。

一些唐军将士把丁士良当成毒药,李愬却把丁士良看作是自己的解药。

在他看来,奇袭计划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详细了解叛军的虚实,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突破口,就是丁士良这样的敌军将领。

因此,当丁士良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他帐下的时候,李愬非但没有对他作出任何处罚,反而马上命人给他松绑,并对其嘘寒问暖,关心备至。

丁士良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愿意归顺唐军,戴罪立功。

他果然说到做到。

在丁士良的策划下,唐军轻松拿下了叛军大将吴秀琳据守的文成栅(今河南遂平西南),招降了吴秀琳。

文成栅即半年多前李愬的前任高霞寓兵败之地,战略地位颇为重要,文成栅的收复,对唐军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李愬麾下的将士一扫之前的颓势,士气大增。

而对于淮西的降兵,李愬也非常优待,他不厌其烦地亲自接见他们,随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他们作出妥善的安置,会做饭的当炊事兵,会写字的当文书,反应快的当侦察兵,啥都不行的当反面教材……

而对于那些想回家的,李愬就发给路费:你们都是朝廷的百姓,我不能不管……

这让降兵们全都感恩戴德。

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期待过这样一个领导。

他们可能一直在期待这样一个领导!

很快,李愬爱兵如子的名声,伴随着“跟着李愬,才是正路。发钱发物,友爱又和睦”的童谣传遍了中原大地。

受其影响,不少叛军士卒纷纷前往李愬的驻地投降。

对吴秀琳,李愬更是待若上宾,不仅好吃好喝尽情款待,还把其视若知己,推心置腹,凡事都与他商量。

不久,凭借吴秀琳的帮助,李愬又设计擒获了另一名叛军大将李祐。

李祐在叛军中的地位比吴秀琳、丁士良更高,能力更强,给唐军造成的伤害也更大,因此李愬手下的很多人都嚷嚷着要血债血偿,非要杀掉李祐为自己的战友报仇。

但李愬对此的反应,却像苹果手机在运行后缀名为.apk的软件时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他不但没有对李祐下手,还将其看作了自己的左右手——他经常召李祐到自己的帐中议事,常常一谈就是半夜。

这下子,那些一心想要置李祐于死地的唐军将士们再也受不了了。

有人甚至编造谣言,说李祐是叛军派来的奸细,说得有鼻子有眼,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

为了平息事态,李愬不得不安排了一出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