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亦正亦邪:基因技术助力抗结核药精准应用

 吴药师 2022-04-25

近日,一对通过基因编辑而获得对HIV病毒免疫的双胞胎在中国诞生,一时间,全球舆论哗然。虽然基因编辑,在伦理上反人类,但同为基因技术的基因检测却在药物精准应用方面有着巨大贡献。

基因技术,亦正亦邪,像极了金庸笔下那个“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的黄老邪。不同的是,黄药师七分邪三分正,而基因技术应该是三分邪七分正。

基因测序,像极了黄药师的弹指神通,精而准:

为了制定出更准确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决策而改善用药结局,WHO推荐所有结核病患者用抗结核药物时应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的药敏试验,结核菌的耐药类型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痰培养检测方法需要5~9周时间,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实际需求。此前已有大量的证据证实基因检测在预测药物敏感性方面优势巨大,但是关于DNA测序能否用于准确预测对一线抗结核病药物的敏感性,尚未可知。

近日,新英格兰杂志就做了关于上述问题的一项研究。

研究者们从六大州16个国家搜集的10290株结核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耐药性评价。通过基因测序结果来预测一线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耐药或敏感性表型(当患者的含有某个耐性或敏感性的基因时,其药物作用于效果截然不同)。
研究者发现,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耐药基因型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7.1%、97.5%、94.6%和91.3%,准确预测这些药物敏感性的特异性分别为99.0%、98.8%、93.6%和96.8%。这些说明了DNA测序预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表型与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易感性相关。

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不容,基因测序精准用药,基因技术亦正亦邪。

桃花岛上,桃花纷飞,黄药师一势落英神剑,对手望风而逃。

参考文献:

1.CRyPTIC Consortium and the 100,000 Genomes Project, et al. Prediction of Susceptibility to First-Line Tuberculosis Drugs by DNA Sequencing. N Engl J Med. 2018 Oct 11;379(15):1403-1415.

END


科室:合肥京东方医院药学科
作者:韦孝晨
审核:张军娣
编辑:刘彦会 
主编:吴新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