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一些器官或功能会衰退,容易出现一些身体疾病或异常情况,因此老年人日常用药的频率也会高一些,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常备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物。有文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远高于一般成年人。那么老年人在用药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用药的坏习惯需要避免呢? 一、点名用药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居多,有些老年人凭着“久病成医”的经验,每当慢性病复发时,直接去药店买药吃。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是不顾自身所患疾病和自身身体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若不顺其意则会责备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其实,老年人这样随意用药,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药源性疾病”。老年人虽然用药经验丰富,但毕竟不是医生,只有经过医生的诊断,才能决定是否该吃药,该吃何种药。 二、用药品种多 很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或是几种慢性病,为了使病好得快一些,往往要求医生开药时面面俱到,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就越好。其实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应用,不但没有增加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降低疗效或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用药品种越多越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毒性,降低疗效。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就是要用最少的药物控制疾患。 三、慕名吃药,跟着广告走 不少老年人如果觉得某一种药对某种病疗效不错时,便对此药“情有独钟”,以后患上了症状类似的疾病时,都用这种药,直到出现毒副作用时才去医院咨询。有些老年人则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有些医药广告的过誉之词往往成了误导老年人用药“赶时髦”的教唆犯。许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有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便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进行治疗,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滥用“祖传秘方”“灵丹妙药”。殊不知,很多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四、相信“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认为价格贵的药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力量大”,见效快。实际上药物不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一味热衷于“贵重药”,不但浪费了钱财,而且对疾病的治疗和身体本身也无益。 五、过分依赖滋补药 很多老年人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其实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全都是“虚证”,如果滥用补药,反而会扰乱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补药也不宜久服,长时间服用会引起腹泻、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性欲亢奋、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因此“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才是应用滋补药的基本原则。 六、过分依赖吃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疾病能够痊愈,全是药物的作用。其实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要驱除疾病,全靠自身的免疫力,而药物只起一个增援部队的作用。药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有些疾病不用药物治疗也可以解决。 参考文献 The end ![]() 科室:合肥京东方医院药学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