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性儿童腹泻“药”点(Ⅴ)-药物治疗(下)

 吴药师 2022-04-25

造成儿童腹泻有两大主要因素:

一是生理因素。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非母乳喂养则很容易引起腹泻,尤其是人工喂养,容器增加了污染的可能;

二是病理因素,即感染。

四、抗生素治疗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儿童细菌性腹泻逐渐减少,病毒性腹泻越来越多,对儿童一般腹泻,不建议首先使用抗菌药。
首先,在大部分情况下,抗菌药对儿童腹泻无效;其次,很多家长在给患儿用抗菌药后,会误以为他已经对患儿腹泻进行了治疗,但腹泻引起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脱水,而患儿脱水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滥用抗菌药实际会造成疾病的延误。
只有当患儿出现血便或者发热时,我们才会考虑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这个时候才考虑用抗菌药治疗。
1.对于
病毒性腹泻,抗生素的应用延长病程(证据评定:B级);
2.痢疾样腹泻患儿、疑似霍乱合并重度脱水、早产儿、合并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应用抗生素治疗(A级);空肠弯曲菌肠炎大多数病程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但对病情重、病情迁延(高热、血性便、病程延长1周以上)者仍需要抗生素治疗,且应在疾病早期使用,可缩短病程和排菌期(A级);
3.
鼠伤寒沙门菌应用抗生素治疗(B级);
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有5类: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ETEC、EPEC和EIEC肠炎当表现为黏液脓便时,使用抗生素(D级),选用磷霉素(D级)、三代头孢霉素(C级)、阿米卡星(C级)、对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使用亚胺培南(A级)。
5.
EHEC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够缩短病程或住院时间,反而使病原菌溶解释放大量类志贺毒素,诱发溶血尿毒综合征(HUS),轻症病例不建议使用抗生素,但对于高热和中毒症状严重者,则可应用抗生素(D级);
6.肺炎克雷伯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迁延,可应用抗生素,疗程为1~2周(A级);
7.
艰难梭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对于轻中型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儿,停用原抗菌药物是最有效而简单的措施,对有严重腹泻者或停用原抗生素后仍然不能有效改善腹泻者,需选用甲硝唑(C级)或万古霉素(D级);
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时,应立即停用一般抗生素,选用万古霉素(A级)或利奈唑胺(D级);真菌性肠炎应用抗真菌药物(D级)。

推荐意见
即使怀疑为细菌性腹泻时,不首先推荐使用抗生素,因为大多数病原菌所致急性腹泻均是自限性的;对于痢疾样腹泻患儿、疑似霍乱合并严重脱水、免疫缺陷病、早产儿以及有慢性潜在疾病的儿童推荐应用抗生素治疗。

五、抗病毒药物

尚无针对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应用于急性腹泻病的治疗无证据,不推荐应用。

六、中医中药

采用辨证方药、推拿、针灸等方法。疗效有待临床试验验证。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7):483-488.

2.李代昆, 黄勇, 府伟灵,等. 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4):322-324.

科室:合肥京东方医院药学科
作者:刘彦会

审核:张军娣
编辑:刘彦会 
主编:吴新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