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解热镇痛药物(二)——对乙酰氨基酚

 吴药师 2022-04-25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又称扑热息痛,别称泰诺林(Tylenol)、必理通(Panadol)、百服宁(Bufferin)。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PGE1主要作用于神经中枢,它的减少将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下降,体表温度感受器感觉相对较热,进而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抗炎作用较弱。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

短期使用一般不引起胃肠出血。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服用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对乙酰氨基酚片可以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来的发热。所以说,发烧是可以吃,能够起到退热的作用。

另外,对乙酰氨基酚片,还可以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比如头痛、偏头痛、牙痛、痛经、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等。在用法用量方面,一般12岁以上的儿童以及成年人都是一次一片(0.5g),6~12岁的儿童一次半片,可以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但是24小时内的总量不要超过4次。

用药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个别的患者会出现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比较罕见的有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再就是引起面部水肿、口腔溃疡、支气管痉挛等这种比较罕见的表现。及个别的有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引起转氨酶升高、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

对乙酰氨基酚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毒性,所以剂量控制至关重要,欧美国家推荐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剂量为4g/天;而国内一般定义的安全剂量是2g/天(因为亚洲人群的基因水平、饮食习惯、肝肾功能与欧美人群完全不一致,出于安全考虑制定的)


儿童应如何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是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这条途径在婴儿出生数周后形成,因此对乙酰氨基酚只能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1岁以内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儿童应选用滴剂、混悬滴剂和口服溶液,不宜选用片剂。小于12岁的儿童建议按体重给药(每次10~15mg/kg)。
特别提醒:FDA规定的成人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剂量是4g,《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的成人最大日剂量是2g。


妊娠期间能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既往已确立妊娠期间服用治疗剂量的乙酰氨基酚的疗效和安全性,故对乙酰氨基酚一直是孕妇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
但最新研究数据发现,妊娠期间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增加小儿患哮喘的风险,且妊娠头三个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风险大于妊娠中晚期使用的风险。
用药建议:目前未发现对乙酰氨基酚有致畸作用,妊娠期间可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已生育有哮喘患儿的孕妇则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参考资料

[1]Guidance/CG47 Feverish illness in children:Assessment and initial management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NICE clinical guideline 160) 

[2]Evidence Update 73 – Feverish illness in children (February 2015). 

[3]罗双红,舒敏,温杨,等. 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标准版).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J], 2016,11(2):81-96. 

[4]陆权.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 年).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J],2013,28(9):680-686.

[5]张新义,刘丽珍,侯 豫.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致儿童急性肝衰竭1例[J]. 人民军医,2013,56(4):433

[6]李  毅,于学忠.急诊医师如何早期识别及处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J]. 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0):10

科室:合肥京东方医院药学科
作者:戎成婷

审核:高珊珊
编辑:刘彦会 
主编:吴新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