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 ![]() 与口服糖皮质激素相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少, 适用于几乎所有哮喘患儿。 尽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相对温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随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向肺部输送的改善,全身吸收的增加,也会出现与口服糖皮质激素相似的不良反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分为局部及系统性不良反应。 ![]() 1.局部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由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残留物刺激口咽气道黏膜引起, 除与药物种类、输送装置、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相关外,还与患儿年龄及药物依从性等因素相关,表现为咳嗽、发音困难、声音嘶哑、清咽、自觉口渴及口腔念珠菌病, 口周皮炎和舌体肥大发生率较低。 此外, 同时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合并糖尿病的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局部不良反应风险会增加。虽然局部不良反应影响较小,但会降低儿童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咳嗽通常与压力定量吸入器的关系更大,而使用干粉吸入器一般只有在配方中含有大量乳糖时会出现咳嗽;发音困难及声音嘶哑与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肌病相关,持续声音嘶哑应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化学性咽喉炎可出现类似咽喉返流的清咽表现;口渴与口腔念珠菌病相关或由咽喉刺激引起;口腔念珠菌与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后局部免疫抑制或唾液葡萄糖水平升高相关。减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可以缓解患儿47%的咽喉部症状,临床医师可通过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控制疾病, 选择或更换合适的给药装置及药物, 指导患儿吸药后及时漱口减少口腔药物沉积。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可予以对症处理( 鹅口疮可用含有制霉菌素的漱口水进行治疗) ,或停药1-2d,以减轻局部不良反应发生。 ![]() 2.系统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肺组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肺部受体结合产生有益效应,与肺外受体结合则产生有害效应。口腔沉积和肺沉积会受到颗粒大小的影响,颗粒越小,口腔沉积量越少,肺沉积越多。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系统不良反应负荷是输送至肺而吸收入血的药物量及通过肝脏首过代谢药物量的总和,故肺沉积增多,将增加系统不良反应风险,主要表现为对身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骨密度的影响, 增加其白内障或青光眼和糖代谢异常的风险。 参考资料 1.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常用哮喘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及预防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 36(20):8. 科室:药学科 审核:张军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