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画中的妖怪

 泊木沐 2022-04-25

先秦古籍《山海经》,奇诡丰富。

五代后唐人胡瓌( guī )曾依此书作《山海百灵图》,图卷内山川磅礴,水域清澈,灵兽众多。它们虽为异兽,却并不可惧,相反竟多了几分古朴浪漫的远古气息。

《山海百灵图》局部(明摹本) 五代 胡瓌

至唐代,灵兽退场,至怪传说增多,生活在世人身边的“妖怪”也多了起来。

有妖,便要降妖。古老的绘画题材“搜山除妖”,宋时流行开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末或元初人的绢本绘画,名为《二郎神搜山图》。图中,蛇、猴、虎、树和熊等山野生灵,汲取日月精华,渐渐化作人形,兵卒授意进入山林,搜寻各路妖怪,以保一方清宁。

只可惜,此图是为残卷,未见题中二郎神,只留有后半部的“搜山”片段。

故宫版《二郎神搜山图》局部

北宋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到,画家高益曾绘《搜山图》献于宋太宗,太宗大悦,招其入画院,授翰林待诏一职。

高益笔下的搜山,与故宫版本不同,为鬼神搜山。历来,搜山的目的并无差别,只是依传说不同,搜山主将略有更换,目前所知的图画里,大致有“四圣搜山”、“真君搜山”、“鬼神搜山”和“二郎神搜山”等几类。其中,前两者极少,实难观阅,今以后两者为例,一同走进山林,目睹两场捉妖大事。

《搜山图》局部 明代 李在(存疑)

明代李在的《搜山图》里,主将是位于画卷末端的“妖怪”。

这并不奇怪,部分修炼成精且没有恶意或被降服的妖,常常受天庭指派,去到深山大泽捉拿祸患。它们大多长相奇特,甚至比伪装起来的被捉拿者更似妖,就像李在画里的妖怪大王,坐于石上,兵器立在一旁,他看着部下四处搜寻,似乎平乱之事成竹在胸。

搜山主将

逃于树上的蛇精,应是参考了故宫版本的《二郎神搜山图》,只见它抱住粗壮的树干,想要逃脱,不料下身已被小卒困住;另一组小卒正追赶几只猴子,它举起葫芦神器,喷出怒火,烧得树上的猴妖四处逃窜。

蛇精与猴子

值得注意的是,李在生活的年代早吴承恩 70 余年,后者撰写《西游记》时,应是既受到了坊间故事的影响,也或多或少参考了这些图画。《射阳先生存稿》完成于《西游记》之前,吴承恩就曾在其中提及李在绘画。

再看画卷中部,躺于石床之上的“美人”,身边零星散落着白骨,是否也能够品赏出一丝《西游记》的味道?

蜘蛛精

不过,吴承恩提到的李在绘画,并非是指此幅白描画,而是指李在笔下的《二郎神搜山图》(已不存)。因为词中写到了“清源公”,清源公即是二郎神,南宋以来,官方和民间的都习惯称他为清源真君,明代亦是如此。

若要看二郎神如何搜山伏妖,明代郑重的版本最为完整:

《二郎神搜山图》局部 明代 郑重

有关二郎神的神话传说,由来已久。原本,他只受崇于四川地区,宋代时期,因朝廷推动,二郎神被广泛熟知。

在此过程中,二郎神的身份有所增加——儒家里,他是秦代蜀郡太守李冰之子,曾助父斩蛟锁龙,筑堰平患,蜀人奉其为二郎神,又因其出生地名为灌口,所以又叫灌口二郎神;道教里,他是隋代嘉州太守赵昱,曾斩蛟定患,平定水灾,也被称为灌口二郎神;民间神话,还有西周大将杨戬之说。

后来,三个身份被默认为一神,只是两次转世而已。

二郎神及其部下

与李在的鬼神搜山相近,郑重的《二郎神搜山图》也是众多妖怪小卒担起了搜寻任务。

这些小卒,是二郎神在遍游三山五岳时,将原本啸聚山林、为非作歹的妖魔精怪剿灭降服,收至归麾下的。它们看似是小卒,实际都是天下妖魔中的强者,多数时候,它们驻守着灌口,偶尔随二郎神外出打猎,剿灭各处作乱的精怪。

搜山

除去山林,水中怪力也应被搜查。小卒收到指令,纷纷潜入海中,将鱼虾蟹怪捕获,带至岸上,等待二郎神发落。

细细看去,这些形象生动又荒诞,极好的展现了古人的想象力。

下海

有趣的是,尼德兰的博斯( Hieronymus Bosch )受地方宗教影响,画出了那些天马行空的作品,后因超现实主义者的膜拜,再次绽放出了光芒。而中国古代这些可以与其媲美的图画,从宋代持续到清朝,却因题材荒诞,始终游离于主流主外。

它们似乎也没有被现代人重视,虽然它们理应受到重视。

回看过去,这些图画与传说,在古代就已漂洋过海,去到了隔岸的东瀛。今天,那里有被细分后的妖怪学。妖怪真实存在吗?研究者不会去讨论,而妖怪背后所代表的生发于现实的文化和生活,更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