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广西风情!
岭南传奇第四集:一座梧州城,半部(岭南)广西史 前言 如今一说起梧州,通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华骑楼城”的壮观;龟苓膏的驰名;纸包鸡的美味等等;再往大说很多人只能说出梧州是“广西东大门”,仅此而已。因为如今梧州低调得让人几乎忘记了它是0774啊!其实,曾经的梧州在历史上的精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座梧州城,半部广西史! 这不是在吹捧梧州昔日的辉煌,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名气!阿威将会在笔下慢慢展示梧州的沧桑和波澜! 1 “梧州,粤西一大都会也!居五岭之中,开八桂之户,三江襟带,众水湾环,百越咽喉,通衢四达,间气凝结,人物繁兴,形胜实甲于他郡” 这是大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的初夏时节,时任广西巡抚的陈辉祖在重修《梧州府志》序的时候,开篇的第一句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梧州的历史地位! 大清乾隆三十五年,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中期,也是大清王朝国力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从简单的这句话中,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梧州城在岭南的地位是如何的尊崇! 2 梧州在岭南的历史地位为何会如此的突出和重要? 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地理位置!“居五岭之中,开八桂之户,三江襟带,众水湾环,百越咽喉,通衢四达,间气凝结”!学过地理,会看地图的人可以发现,梧州正好处在广东和广西的中间!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汉武帝摆平南越国,把岭南彻底纳入大汉王朝的版图,他下诏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意思是要求当地官员要用朝廷的恩惠来治理岭南地区,让当地百姓安居落业。 到任岭南的官员为了拍马屁,歌颂汉武帝的“威加岭南”,在梧州(有说在封开)接旨的时候,就把诏书上的字摘出两个字,就地设广信县。这个马屁一拍不要紧,结果把广东和广西中的“广”字给定下来了! 到了宋代,随着岭南的大开发,朝廷为了管理上的方便,更是以此为界,把岭南分为两半,广信县以东,称为广南东路,广信县以西,则为广南西路。广东和广西两兄弟从此虽然一衣带水,却分家了,如今的名称则是由“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简称而得来。 3 你以为梧州的历史从元鼎六年的“广信县”开始?那你就错了! 在距今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的时候,梧州就迎来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开发! 无论现在说舜帝到底是以武功征伐岭南,还是被大禹逼进入岭南开辟新地,总之,他的到来,使得岭南进入到一个文明的阶段! 舜帝的“德孝”文化教化,使得岭南文明得以第一次绽放!是舜帝埋下了岭南文明的种子!更是中原民族和岭南民族的第一次融合!从湘江到潇水,贺水;从漓江到桂江,最后都入珠江开启了珠江流域的文化传播种子! 自舜帝始,到后来的百越族,仓吾的迁徙来到此处,梧州一直处在当中,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4 自古五岭(就是南岭)这个地理上的屏障,就隔绝中原和岭南,而作为连接文化和经济纽带的潇贺古道(湘粤古道),还有瓯越古道(湘桂古道)终点都在梧州!使得梧州当仁不让。成为岭南的文化酝酿和发扬之地! “......其地见夫山谷幽邃,川流潆洄,而民俗简朴,古风未坠,顾去野就质秀;民亦时出其诗书之泽,以奉礼教乃知。” 由于五岭的阻隔,到乾隆年间,虽然说岭南也经历了不少历史大事件,但是,梧州保留的古风民俗还是很不错的。并且由于身处通衢之要道,使得从隋唐至明清时期,众多文人和被谪贬的官员都曾停留梧州,继而再去谪贬之地。这些也使得梧州文风颇盛,留下了不少人文佳话! 5 也可以说,从秦汉到明清时期,梧州一直都是中原到岭南后的第一个大站,相当于枢纽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原因,人们对于陆地交通的开发能力没那么发达,所以水路就成了首选!从湘江跨灵渠入漓江,顺江而下过桂江到梧州;或者湘江入潇水上岸走潇贺古道进岭南,下贺水到梧州。 这两条主要的水路就成了古人入岭南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这两条水路上,也曾走过许多闪耀历史天空的名人们!每一个名字估计看官都听过! 除了舜帝和秦汉大军,伏波将军等,还有像宋代的苏氏兄弟(苏轼,苏辙),秦观,黄庭坚,周敦颐,二程,抗金名将岳飞,诗人曾几等;明朝理学大家朱熹,王阳明这两位大咖等;还有太平天国起义军,都是从全州出广西杀向江南的;近代的几位民国大佬,像孙,李,白等;帝王级别的也不少,如元顺帝,赵构,黄巢,建文帝,南明末帝朱由榔。 6 了解了梧州,就能了解到岭南在历史长河中的波澜壮阔和恢弘壮观!更能知道,岭南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只是一个“南蛮之地”而已! 话说回来,从新世纪开始到现在的二十年里,梧州渐渐显得有些默默无闻,那是没有办法的啊!兴由水路,衰由水路。陆路交通和天上交通线的发达,使得这座充满厚重历史的广西第一城(在岭南也不枉多让)有些消沉。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住它,也不应该埋没住它曾经的光芒! 留住这座城市的底蕴,就是留住了岭南的人文之魂! 你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