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马恩” 名人?雕塑?主义? 还是,学生时代的必考题? 或许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二十期 从“问题少年”到别人眼中的学霸 ![]() 我们所认识的马克思 是一位伟大的、沉稳的思想家 是胸怀理想、为人类解放奋斗一生的革命家 但是你知道吗? 马克思也曾有“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时候 ![]() 17岁的马克思按家人的意愿 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处于青春期的马克思进入大学 就像一个刚出笼的小鸟 对什么都感兴趣 而认为自己脱离父母的管束、唠叨的马克思 在第一年的大学生活 做了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迷恋于创作浪漫主义文学 携带被禁止的武器 参与喝酒决斗,甚至还被关过禁闭 ![]() 这些在马克思父亲眼中 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年”的表现 为了让儿子不再“堕落”下去 他安排马克思转学到学术气息浓厚的柏林大学 本不情愿去遥远的东部的马克思 在进入柏林大学求学后 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首先,他在求学过程中博览群书,特别是大量阅读了有关于哲学的书籍。他甚至还因为废寝忘食地阅读与思考,大脑CPU一度“不堪重负”陷入“死机”,重病住院。而在医院的马克思也不放过这段修养身体的时间,把著以晦涩难懂的黑格尔的专著通读了一遍。 ![]() 其次,马克思还自学了英语和意大利语,翻译了提出著名“塔西佗陷阱”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奥维狄乌斯的《哀歌》等名著。 自此,马克思从“问题少年”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也是在这个期间,马克思潜心研究黑格尔的哲学,从浪漫主义转向黑格尔的哲学,转向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无尽思考中。 ![]() 从“问题少年”到别人眼中的学霸 为什么马克思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父亲的告诫 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个严肃、学识渊博、负责任的父亲,当他看到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堕落”时,立即安排马克思转学到柏林大学,同时给马克思写信,在信中严厉地对马克思说: “你得设法不让这种爱好,即使不是爱好,也是欲望,在你的心里扎根。否则,你终究会是你自己和你的父母的最美好的愿望遭到毁灭的。” 父亲严肃地告诫让马克思开始意识到他的大学生活与曾经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理想有着偏差,意识到自己需要转变自己的态度。 柏林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 马克思发生的巨大转变与其身处的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柏林大学是德国的最高学府,“对科学的探求以及个性与道德的修养”的办学基调、严谨的学风影响到了马克思,后来马克思在给父亲写的信中提及:“在任何其他大学里都不像这里这样普遍用功,这里对超出一般学生之上的事情感到有兴趣,这样向往学习,这样安静。” 少年时志存高远的理想 马克思的巨大的转变以及后来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马克思自己一直秉持着的理想与抱负。他在中学时期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立下宏伟志向: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即使后来马克思陷入了了颓废迷茫的时期,但是他能及时发现,能够及时找回那个志存高远的马克思,成为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 ![]() 回首马克思的一生 既有“鲜衣怒马”,又有“厚积薄发” 马克思巨大的转变 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代伟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的理想 他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全部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 在不断的求学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 青年一代 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 趁着青春年华之际 沉下心来多积累、多思考 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 |
|
来自: skysun000001 > 《马恩列斯毛领袖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