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札记102:当有人忙于赚钱升官时,我们在这里读书

 劳月 2022-04-25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读书,使人进步

使

这场《望江南》阅读分享会真是一波三折!早在去年11月,我就得知了我的同学、著名作家王旭烽续写茶人世家的长篇小说新作《望江南》将要出版,并得到了一本试读本。当时,我和出版方浙江文艺出版社以及南宋书房商议,在12月31日晚上,以接龙朗读《望江南》的形式做一场跨年朗读活动,用这个熔个人史、家族史和民族史为一炉的中国故事,来迎接新年的钟声。可惜,突发疫情把我的创意扼杀在摇篮里了。

几经周折,今年4月初,我们终于和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商定,决定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校友会下属的大运河文化产业交流中心,联合举办《望江南》阅读分享会。

可是,疫情再度给予我们沉重打击。4月19日,拱墅区突发疫情。次日,杭州浙大校友会来电告知,拱墅区范围内将暂停所有线下聚集活动,校友会无法承办《望江南》阅读分享会。接到电话时,我正在浙江图书馆录制“图书馆之夜”晚会节目,顿时束手无策。此时,一起参与录制的王旭烽挺身而出,邀请我们到文二西路的中国茶谣馆举办《望江南》阅读分享会。那里是西湖区地界,尚无暂停线下聚集活动的规定。

4月23日清晨,杭州市政府决定,拱墅区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全员检测核酸,地铁公交停运。我们这场阅读分享会第三次遭遇危机。首先是两位邀请的朗读者不能前来,然后是几位邀请参加现场活动的书友出不了门。幸好,王旭烽和王晓乐两位嘉宾能准时参加。我松了一口气,早早做完核酸检测,吃完午饭,就赶往文二西路。



4月23日下午两点,一波三折的《望江南》阅读分享会终于在中国茶谣馆顺利开场。开场第一句话,我就说了我和书友们之所以如此坚持做这场活动的原因:一年仅有这么一天是爱书人、读书人的节日,我们当然应该珍惜。所以,其他阅读分享活动可以更改、延期,但世界读书日的这场阅读分享活动不能“空窗”。

王旭烽的第一句话正好为我的观点做了注脚。她告诉我们,在这个茶谣馆里,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热火朝天地讨论黑格尔、海德格尔、尼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写小说也虚构不出这样的场景。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些人,当别人为了赚钱、升官在终日奔波、拼死拼活时,他们却在这里读书。文澜读书岛就是这样一个正派的读书组织,文澜读书岛的书友就是这样一群爱读书的人。在这个不太流行读书的时代,有这样爱读书的人,她是喜出望外的。

中国茶谣馆是王旭烽任教的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学生的创业基地,是一个充满茶文化氛围的僻静所在。在缥缈的茶香中,王旭烽侃侃而谈。从《望江南》为什么要这样开头,讲到时代更替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从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们的成长,讲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审美的关系;从苏东坡、李商隐,讲到杭嘉和;从杭州方言在小说中的运用,讲到文言文对于文学叙述的重要。她说,在这样一个茶空间里,她可以放松地和大家交流创作时的真实想法。我评价她的讲述,是最通俗、最直接、最接地气的对《望江南》的解读。

王晓乐是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是《望江南》的策划统筹。她的第一句话也令我感慨万端。她说,在世界读书日,分享《望江南》,感觉特别贴切。《望江南》似乎就是为这样一个春天出生的。绿色的春天,绿色的封面,讲了一个龙井茶的故事,在杭州这样一个地方来分享,特别贴切。虽然这个世界纷纷攘攘,但是我们有书,我们有一杯茶,我们在充满了茶文化气息的这么一个地方,和这么多读书人一起交流,感觉回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那个最舒服的地方。

王晓乐讲述了浙江文艺出版社历经3年多时间,和王旭烽一起合作完成这部小说的经过。她说,好的作品就像一棵龙井茶树,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种下去,在合适的时间去采摘,然后找特别有手艺的人去把它炒好。浙江文艺出版社从书籍装帧设计、印刷纸型确定、到文字校对质量,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希望提供给读者的是一本温暖的、外观和内容统一的好书。


在两位嘉宾分享之后,我抛出了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包袱:展示了已故浙江话剧团导演石港和他妻子胡世淼的照片,告诉在座的书友,石港就是《望江南》里从劳改农场大火中死里逃生的罗力的真实原型。石港抗战时期思想进步,参加抗战演剧队,后加入解放军文工团,转业到浙江话剧团任导演。1958年,石港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送劳动教养。1963年解教后留场就业。《望江南》结尾那场劳改农场大火,就是根据石港导演的儿子红坚所讲述的他父亲的真实经历创作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当年中文系文艺理论课老师教导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我认为,王旭烽在《望江南》里完美地诠释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从《茶人三部曲》到《望江南》,几乎所有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来自于生活,都有生活原型。但是,生活不是艺术,照搬生活只是新闻。只有从生活中升华,才能进入艺术的境界。罗力不是石港,罗力是王旭烽在石港人生经历基础上的艺术虚构。在罗力的身上,有石港的影子,但更多的是融入了王旭烽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思考。所以,这个人物就远远高于生活。这也是《望江南》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晚上,回到家里,整理这场阅读分享会的录音和照片时,我感触良多。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或为金钱,或为名利,熙来攘往,头破血流。唯有读书人爱书人,却将金钱名利视若粪土,沉溺于书页之中,自得其乐。4年多时间里,通过文澜读书岛,我结识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同道,从他们身上真正地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这正是人生一大幸事,也是设立世界读书日的意义之所在。

本文摄影:风信子、梁国顺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读书,使人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