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李鸿章到袁世凯:国际新秩序下的晚清中国

 闲野之家 2022-04-25

去年1月,日本学者冈本隆司撰写的《李鸿章 袁世凯》出版,书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不理解李鸿章和袁世凯的时代,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进程,无法理解今日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

图片
《李鸿章 袁世凯》书影
李鸿章和袁世凯为何会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两位耳熟能详的中国近代人物会如何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制夷平乱又为何反而成为甲午战争的巨大伏笔?

转折点

1884年的“甲申政变”是李鸿章和袁世凯介入东亚国家关系的起点,也是他们政治命运的转折点

图片
朝鲜开化党合影
这年12月4日,朝鲜国内的“开化党人”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等联合日本人发动军事政变,铲除反对派,并胁迫高宗李熙成立新政府。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礼恒:

1884年,在日本驻朝公使馆的策动之下,朝鲜的内部的一部分开化党人就发动了一场兵变,向事大党员大开杀戒,然后就宣布成立了自己的政权。政权当中的第一条规定,那就是结束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其最终的目的那就是让朝鲜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图片
袁世凯

历史学者 周醉天:

当时朝袁世凯在朝鲜,已经没有更高一级别的这种军官了,所以他在那跟其他的军官一商量,他力主迅速武力平叛,其他军官要求向天津请示,他说不能请示来不及了,再请示时机错过了。

在袁世凯看来,中国出兵平叛就是尽宗主国的保护责任。

在政变前夕写给李鸿章的报告中,袁世凯说:“朝鲜君臣为日人播弄,执迷不悟。每浸润于王,王亦深被其惑,欲离中国,更思他图。探其本源,由法人有事,料中国兵力难分,欲乘此时机,引强邻自卫,即可称雄自主,并驾齐驱,不受制中国,亦不俯首他邦。”

图片
李鸿章
而对于李鸿章来说,朝鲜的分离是他政治生涯中面临的首场真正的外交考验

天津教案后,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后他担任这一职位长达28年之久。由于这一显赫的政治地位,1870年之后,大清实际外交逐渐归于李鸿章之手。

然而,李鸿章要面对的,是一个外交上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他首先面临的就是来自强邻日本的挑战。

图片
《江华条约》签订
1875年日本借助于“云阳号事件”与朝鲜谈判,达成《江华条约》,朝鲜的国门从此被打开。

日本不仅取得了在朝鲜驻扎公使,开辟通商口岸,进行无关税贸易的权利,日朝两国还在条约中相互确认对方为“独立主权国家”,这对中国在朝鲜的传统宗主权形成严峻挑战。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礼恒:

最为严重的是在《江华条约》当中,日本明确写到那就是承认朝鲜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肢解中朝之间的传统关系,为日后日本干预侵略朝鲜,避免来自中国的干预,提供一种法律的借口。


中国与包括朝鲜在内的周边国家,长期维持着一种东方式的国际关系——宗藩体制。中国与朝鲜间亲密的宗藩关系从明朝洪武年间起,已经延续了600年

然而,两次鸦片战争后,形势开始变化。出于对西方列强入侵的深刻危机意识,日本开启明治维新,历经十多年改革发展,逐渐成为东亚强国。日本的野心随之膨胀,意欲取代中国,主导东亚国际秩序。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 教授 

冈本隆司:

19世纪末,日本出兵台湾,吞并琉球等一系列举动,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朝鲜半岛。日本曾于16世纪末对朝鲜出兵,加上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振兴后,朝鲜半岛难免会受到日本在军事上的威胁。当时,中国想要抢先一步让朝鲜不受日本的军事影响,所以李鸿章要让朝鲜王朝顺从清朝,不出现违抗的行为,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各方面尽可能地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由于列强环伺,自身难保,作为宗主国的大清已经无力保护朝鲜。迅速崛起的强邻日本与俄国都想替代中国,介入朝鲜事务。

面对日俄的觊觎,李鸿章态度矛盾:既不愿出面维护朝鲜的权益而得罪日俄,又怕日俄并吞朝鲜,对龙兴之地东北构成威胁。

山雨欲来

图片
《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图
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朝鲜的门户被完全打开。继美国之后,英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法国、奥匈帝国等欧美列强纷至沓来,与朝鲜签订类似条约。

外来力量促使了朝鲜政治集团的分化,开化党与事大党的矛盾不断累积,朝鲜“壬午内乱”因此爆发

清政府获悉朝鲜内乱,立即派兵平定。

8月17日,淮军6营约3000大军由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和统领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前赴朝鲜平乱,袁世凯也是其中一员

图片
袁世凯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翁飞 :

他(袁世凯)的叔叔跟吴长庆八拜之交,都是办团练起家的,所以也很得吴长庆信任,迅速地身先士卒,到了王宫,扣押了大院君,然后把他押回保定。这个事情做得李鸿章很满意,因为维护了中国的天朝体面,你不能反动作乱。

庆军到达朝鲜之后,迅速稳定了局势。日本由于忌惮清军势力,并未轻举妄动,但这却为后来更为激烈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李鸿章与海军提督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果朝鲜与美国或其他西洋诸国建交,那么将对中朝原来的传统关系构成挑战。

图片
朝鲜国王李熙
李鸿章想将大清与朝鲜的传统关系写进条约中,以博得西洋诸国的正式承认,但美国海军提督薛斐尔认为,清廷与朝鲜的这种传统关系与现代国际关系精神不符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礼恒:

他们更多的是寻求按照了西方国际公法的角度,来判定中国和周边国家藩属国家的这种关系的实质,认为对其内政外交,作为宗主国的中国,不加干预,赋予了宗属国有更大的政治的主权,外在的权利。那么这样一来,他们就不承认中国对藩属国家的这种制度,其最终目的那就是以西方近代条约体系来取代。

朝美条约一旦签订,朝鲜就作为世界各国承认的一个主权国家平等同各国进行交往。在这种情况之下,中朝关系要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原则来维护呢?

这是李鸿章面临的难题。基于此种考虑,李鸿章确定了一个“不粘不脱”的原则。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礼恒:

所谓的粘,接触介入,脱就是脱离。那么大概的意思是什么?只要朝鲜政府继续奉行中朝关系,维护对中国的定期朝贡,承认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那么清朝作为宗主国,遵循传统的宗主国对待藩属国家的关系,对其内政外交不干预。但是有一个前提,如果朝鲜政府一旦有脱离中朝宗藩关系的这个去向或者举动,清朝作为宗主国,一定要介入朝鲜的事务,也就是说中朝宗藩关系,这是中朝两国关系的一个底线

图片
“属国自主”照会文本
在谈判中,李鸿章想了一个办法,由中国起草一个“属国自主”照会,发给朝鲜,附在朝美条约之上。这等于是说,朝鲜的国际交往是经过中国批准的。

然而,对这份照会的态度,中、朝、美却是同床异梦。朝鲜理解的重点是“自主”,而中国理解的重点是“属国”,美国虽然受理了照会,但认为其不附加任何政治性条件,故对其并不重视,他们也将朝鲜的“自主”作为照会的重点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李永晶:

所以到19世纪80年代之后,实际上李鸿章包括当时清王朝的一些人物,实际上有意地强化对于朝鲜的控制,要让属国变成一个可被理解的属国,因为当时的属国,西方国家理解不了,你说你内政是自主的,你说你外交的也是自主的,你又是在宗主国,你告诉我什么意思?两个体系是没有共同语言的。

原本就对朝鲜心存觊觎的日本,在“壬午事变”后并不甘心。

他们操纵亲日的开化党,同亲华的事大党明争暗斗,势同水火。新旧两派的斗争远远超出了朝鲜内政的范围,成为中日两国外交争端的前台戏。并最终导致了“甲申政变”的爆发。

图片
袁世凯
甲申政变发生后,袁世凯决定迅速出兵镇压

朝鲜半岛扼住了北京的咽喉,丢掉了朝鲜,就意味着中国大门洞开,意味着外敌可以通过朝鲜半岛长驱直入。

他向新军发放上等成色的黄金六百两,亲率左右营新军入宫,共同护卫国王。清军出兵后,整个战斗只持续了两个小时,清军大获全胜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礼恒:

当时清朝政府在朝鲜有驻军,其中驻军的统帅之一就是袁世凯,在袁世凯和其他将领的率领镇压之下,开化党人所发动这场兵变在三天之后就被剿杀了。开化人死的死伤的伤,其他的人外逃到日本去,开化党在朝鲜的举措,朝鲜的政治的变动也就归于失败。

袁世凯一战成名。

李鸿章事后闻报,并未责怪袁世凯的先斩后奏,反而对他赞赏有加。1885年10月28日,李鸿章向清廷推荐袁世凯接办朝鲜通商事务。在奏折中,李鸿章称赞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

11月初,清廷正式任命袁世凯为“钦差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图片
李鸿章
为了平衡与日本的关系,也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平定朝鲜叛乱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天津进行善后谈判,他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让步:同意日方提议的将来假如朝鲜发生类似壬午兵变、甲申政变这样的动荡时,中国向朝鲜出兵,一定会照知日本,日本也有权向朝鲜用兵

这就为后来的甲午战争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

图片
在仁川登陆的日本军队
图片
《李鸿章 袁世凯》作者冈本隆司认为,正是李鸿章和袁世凯的时代构建了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基础。他们就是在这场国际关系的调整中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人生命运也随着中国政治局势的波动起伏而变化。

李鸿章与袁世凯二人,跨越半部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所经历的晚清四十年中,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国从封闭被迫走向开放,渐次向现代文明靠拢。1901年,李鸿章于屈辱忧患中离世,至此中国封闭的大门已经被完全打开,袁世凯的时代到来了。

在剧烈的冲撞中,近代中国这艘历史航船,驶向了现代中国。


敬请观看凤凰大视野
《进退之间——从李鸿章到袁世凯》

图片

图片

编辑:王鼎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