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散文】阮立蓉/四川/感恩母亲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2-04-26
大中华文学·散文展台


——微刊总第1739期——

  作家简介

  阮立蓉,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御风分校小学高级教师,已退休。

感 恩 母 亲




  
       
母亲离开我十年了。许多事情经过十年光阴的打磨、洗刷与沉淀,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迹。然而我却感觉母亲从没离开过我。她的勤劳、聪慧、心灵手巧惠及我的一生,印在了我生命的轨迹里。
母亲的脚是裹过的“小”脚。裹脚时因痛得受不了被她偷偷放开了些,长成的脚趾像麻花卷向脚心,失去了抓地的功能,成了半成品小脚,穿33公分的鞋。母亲就靠这样的一双脚,加上一个背篓,一把镰刀,担起一家五口人的全部生活的吃、穿和我们三姐弟的学费等用度,还建了三次房。母亲就是家里的银行!
在我家附近不曾有工厂的年代,母亲除了到生产队挣工分,其余的时间自己纺线,自己织土布挣钱维持家用。那时生产队的劳动日只有三、四角钱,父母挣一年的工分只够称回五个人的口粮,没有一分多余的收入。自从离我家两里多路的地方建起牛奶场起,母亲就利用下班时间割草送牛奶场卖钱,尽管只有三、四厘钱一斤,但割一百斤草就能抵一天的工分了,比织布挣钱快,因此她舍不得浪费每一分钟。牛奶场收草有限量,不能满足母亲的挣钱欲望,后来在比牛奶场远两里路的地方建起了生药厂,那里做实验的兔和猪需要草料,母亲又多了条挣钱的门路。无论天晴下雨,春夏秋冬,母亲都在挣钱的道路上奔忙。即使我大弟弟要临盆了,她也没停下来。那天早上母亲的肚子痛了几股,她知道要生了,但估计没有这么快。母亲又赶在上班前去割了些草,中午下班再割些装满一背篓。下午下班后把草背去牛奶场的途中,肚子痛了好几次,她摸摸肚子说:“儿啊,你再稳一会儿,妈妈的事还没做完,等做完了你才出来!”回家后她赶紧蒸米酒,等装好米酒,澡都没洗完,我的大弟弟再也稳不住来到了人间。刚出生的弟弟双眼肿得像桃子一样。母亲每天三次嘴里含着茶水给他吮吸,半个月后才睁开眼睛,那是受的湿热造成的。八个月后一场痢疾差点儿要了弟弟的命,都是湿热惹的祸。母亲割草受了多少的湿,经受了怎样的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连临盆都不舍得休息一下!母亲四十六岁那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怀了孕,老觉得腰不舒服,她以为是背草扭了腰,就吃了药酒,结果小弟出生才三个月就死了。母亲拼命挣钱来改善家庭状况,让我那小弟在人世白走了一遭!
在自然灾害的年代,母亲更加疯狂地割草挣钱。即使几元钱一个的高级点心我们三姐弟也吃过。偶尔母亲从生药厂买回来的卤水上漂了几个指拇尖那样大的肥肉,再加上些野菜。把伙食团打回来的饭倒下去,放少许盐,那就是人间美味。这时候母亲就把饭全舀给我们姐弟三人,她只吃点儿野菜喝点汤。
记得有一次,母亲在海椒地里扯草时,逮到了一只蟾蜍。母亲把它去了皮宰了头,用小罐煨在灶膛里,等煨好了倒出来,放上少许的盐,顿时香味扑鼻。母亲让两岁的弟弟骑坐她大腿上说:“儿啊,这个汤就不给你两个姐姐吃了,她们没有妈妈也能活下去了。你还小,没有妈妈你会饿死。我们两娘母吃了这个汤要死就死到一块儿。”可能是宰了蟾蜍头的缘故,母亲和弟弟都没事。
尽管这样,母亲把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吃了,她还是因为劳累过度和严重缺乏营养,得了黄肿病,头肿得像戴了个大头娃娃的面具。母亲去生产队请了20天假,准备死之前好好休息一下。在大队埋坟刻碑的父亲,看到母亲的状况,赶紧借钱买回十几斤米,一挑红苕,一笆篓小鱼,这才救回母亲一条命。从此我们就欠下了像天文数字的500元账。这账一直到我们三姐弟长大挣工分了才还清。这十几年来家里的开销都是母亲挣来的,我们只是在不读书时,才帮母亲分担了一些挣钱的活。
母亲的背篓不光会挣钱,在粮食不够吃的年代,赶上麦收谷收的季节,母亲除了拾地上的麦穗谷穗,还把塑料布铺在地上,把那些打过的麦草谷草重新搓一遍,也能积累一些粮食,有时一块地的草都被她搓完了,也没有一斤粮食。但我们三次建房请工匠吃饭 用的粮食都这样来的。
母亲用一双裹废的小脚,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脊梁,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三姐弟健康的身体,体面的衣着,高于一般人的居住条件。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童年,积极向上的青年,平顺的人生!感恩母亲为家人做出的无私奉献!
每当我用一口锋利的牙齿享受着人间美味时,眼前便出现一张秀美的脸上嵌着那落光了牙齿撮成一团分外醒目的瘪嘴。这八十岁的嘴长在四十岁人的脸上是那么的别扭,那么不协调,那么不好看。那就是自从我有了记忆,母亲印在我脑海里的模样!
母亲一生常爱说:“养儿不知娘辛苦,养女才报娘的恩。”那意思指儿子没有经历过怀孕,生育儿女的艰辛与痛苦,不懂得回报母亲的大恩。可我是女人,经历过这些苦痛。却始终没有透彻地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更不要说报母亲的恩!直到最近几年,我对母亲的这句话才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有了大彻大悟!
如今,我已是迟暮之年,一口牙齿完好无损,可以随意地吃东西。再看看我的同龄人,他们的牙齿早已面目全非。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牙齿?姐姐用以前母亲说过的话给了我答案。母亲曾经说过,自从她怀上我,就牙齿痛。每天晚饭后牙齿痛得要命,双手压紧太阳穴才好受一点,一直到我来到这个世界。俗话说:“生一个娃,掉一颗牙。”可我是个贪心的娃,吸走了虚弱母亲身体里太多的营养,才给她带来那么多痛苦。我出生不久,三十多岁的母亲就开始掉牙,到四十岁,一口牙掉光了。这时我明白了,原来我的一口好牙是用妈妈的牙换来的!我太亏欠妈妈了!每当吃饭时,我时常想起母亲用假牙咀嚼食物的情景,那食物在她嘴里滚过来滑过去咬不烂,一不小心食物就将假牙顶掉下来,这时无法再咀嚼,只得重新安上假牙才能吃饭。遇到不好咬的东西只能整个咽下去。母亲就这样戴着假牙走完了她五十个年头的人生路。其中有多少的不便,多少的难受,多少的美食佳肴没有享受,只有她知道。为了女儿来到人世间,母亲的身体竭尽所能,无私地将精华供给我!我除了感动却没法回报母亲的大恩!母亲枉生了我这个愚笨的女儿,如果是早明白其中的含义,早些抽时间陪陪她,在她有生之年,也竭尽我的全力,做些让母亲高兴的事,人生就少留下一些遗憾了!
母亲的大恩不止这一件!尽管我那么自私地向母亲身体索取了那么多营养,出生时也是个残疾人。
记得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两个大脚趾的指甲像绵羊的犄角一样向两边弯去。再看看姐姐和弟弟的大脚趾指甲,直直地向正前方生长。于是我避开姐姐和弟弟问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的大脚趾指甲长得跟姐姐和弟弟的不一样?”她怜惜地回答:“你还好意思问,你生下来是镰刀脚,脚后跟对脚后跟,两只脚分别倒在两边,像两把镰刀。不是我把你医治好,你长大还嫁不出去呢!”听了母亲的话,我感到羞愧难当,自己出生时那么丑陋,那么让人嫌弃,妈妈不但没有抛弃我,还为我治好了脚,我真的要好好地感谢妈妈!转念一想,这件事没人知道,从此将它烂在肚子里。随着我渐渐地长大,大脚指甲也长直了,跟正常人没有丝毫差别。我也把这件事忘到了九霄云外。直到我退休前发生的一件事,才把我拉回到从前!
有两天我的左大脚趾内侧有些痛,我没管它,以为是穿尖头皮鞋挤的,换一双鞋照样上班。可那天下班时,脚痛得不能行走。到附近诊所检查后,做了切除一部分指甲的手术。原本以为这样就根治了,可后来另一部分指甲仍往肉里钻。这时母亲来看我,她的话提醒了我:她说虽然我的脚裹成了正常脚,但是根还在身体里,如果有机会,它会按照本身的形状长。听了母亲的话,我犹如醍醐灌顶,当年脚趾的丑样出现在我的脑海,母亲说过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我再也没有儿时那样的淡定了,心里五味杂陈翻江倒海我看见邻居的孙子和一名学生都这样的情况,可他们的家长孩子长到了几岁的时候才到院去给孩子做手术,结果小孩子的脚转向了正前方,脚后跟却不能踩平,一辈子都只有踮着脚尖走路,那是真正的残疾人吗?再看看我的一双好脚,是母亲把我的脚治得这么好,我不说连骨肉同胞都不知道!
于是我问母亲您是怎样把我的,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母亲详细地讲述了她给我裹脚的过程:她每天给我洗三次身体,每次洗完澡母亲就给我治脚。她说刚出生的我,脚踝像烤红薯一样软。她先要捏很久的脚踝,等捏得很软了,才试着一边捏一边轻轻地往正前方转,等两只脚都捏好,再把我的两只脚后跟对齐,脚板放平,最后用男人的大裆裤从脚板到脚后跟再过膝盖裹起来。不能裹得太紧,那样血脉不能畅通,会废了腿脚;也不能裹得太松,那样达不到校正的效果。母亲每天三次的捏裹,她不敢有丝毫的差错,否则都会给我的身体埋下隐患。一个个轻柔的细心的动作,凝聚着妈妈的大智大勇和心灵手巧,加上生活经验的综合运用,经过半年时间,在我没有任何感觉与痛苦,也无旁人知晓的悄无声息中母亲治好了我的脚。这比山还重的大爱我用什么来报答?如果妈妈像其他的家长那样的治法,我的人生将是另一番灰暗的景象。一辈子疾,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没有童年的快乐!没有青春的舞动!更不要说做教师,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连人生的坎坷都难以跃过!更不可能有孙满堂的幸福家庭!
可是母亲在的时候,我总以为她身体硬朗,能再活十年八年。她也总说我,别人教书都没你那么忙,你老是没时间陪陪我。我答应她,等我退休了天天陪她。离母亲翘首以盼的退休日子还有三个月时,我的大孙子出生了。孙子一连三个晚上的哭叫把我的魂勾走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母亲说,你去带孙吧,我等你!于是我和女儿去了外地。等到妈妈病重了我才回来,没有多久她就走了。留给我的是一辈子的后悔和遗憾!做女儿的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家务,不愿意舍去一点点的时间来陪陪她。比起她竭尽身体所能孕育我,历尽千辛万苦养育我,用她的大智慧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一辈子呵护我直到她去世!这是何等伟大的母爱啊!与母爱相比,我为她的付出在哪儿?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何永康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周晓霞、胥树东李顺治
总编助理:
  杨爱民、吴贤碧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