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日记||耻辱与尊严

 广场有鸟 2022-04-26

笔记时间:2022年4月25日

笔记地点:白沙小区

三节,约1200字,有删节

(比利时)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选自柳湖斋

01

醒来6点多。外面大雨噼噼啪啪。

11时许,从教室出来。

“离开了?”
“半夜路过,打扰您了!”
“大雨滂沱。”
“狂风暴雨。”
“曾经也是。”
“几年前了。”

12:15,小杨听完《平凡的世界》之223《少平被毁容回归大牙湾》(第三部完),发圈纪念:“孙少平最终还是回到了大牙湾,不喜欢这个结局。”

“我喜欢。”
“为什么呢?”
“他已经是个煤矿工人,他的生活在那里。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在经历艰难奋斗后终究要接受平凡的命运。乐天,知命,对少平,对等待他的孤儿寡母,都是最应该最可能的选择。另外,那里也是留有田晓霞最多爱情痕迹的地方。”
“也许最放心不下的是那孤儿寡母。”
“田晓霞也许也希望少平这样做吧。”

02

上海的威龙同学分享:

历史上的颜控到死,1638年法国,18岁的漂亮女孩上断头台,当时法律规定,有人向她求婚,她答应就可以免死,结果要行刑的时候,围观的人里没有一个求婚的,刽子手看不下去了,怜香惜玉,去求婚,结果女孩说她满脸横肉,接受就是对她的侮辱,她宁愿去死,然后刽子手说:行、行、行,提刀就给砍了!

我不知道这是个虚构的段子还是历史的真实。

搜一搜,在一篇比较枯燥的关于死刑的论文里,有这样一些话:

在大约1660年-1850年间,一些死刑判决有时被减为流放。如果这些方法都不成,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可以希冀奇迹。在法国,在国王经过时不能处死任何人。如果刽子手很笨拙未能完成其工作,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可能被释放。

一个妩媚的女死刑犯可以得到围观者中某一景慕者的救命求婚而被免除死刑。有时,这种求婚来自刽子手本人。

1638年,一个来自昂热的18岁的漂亮女孩被送上了绞刑架。在通往绞刑架的梯子上,刽子手要求与其结婚。出乎每一个人的预料,这个女孩拒绝了。她说她不能承受这样一种婚约的耻辱。

据此可知,1638年在法国西部城市昂热确有此事发生,不过,女孩上的是绞刑架,而不是断头台;女孩不是因为不满刽子手一脸横肉而宁愿就死,而是因为无法承受这样一种绞刑架上的婚约的耻辱。

03

1793年10月16日,一个法国女人走出巴黎裁判所附属监狱,登上囚车,被押往断头台受刑。

曾经千娇百媚的她“苍白的脸十分镇定,发红的双眼凝望空中”,白发皤然,“嘴骄傲地紧闭着,表情极其冷漠;双脚反绑,挑战似的笔直坐在囚车里的长凳上,像是坐在王座上一样”。

她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这时说了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这个女子叫玛丽·安托瓦内特。

四年前——1789年7月14日,在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之前,安托瓦内特正是法国王后。

安托瓦内特的丈夫是路易十六:一个老实人,一个精力充沛、不贪恋钱财,也不沉迷女色的男人,一个喜欢冶铁、打猎和做锁匠活的国王,一个任由妻子任性胡来的懦弱温情的丈夫。

安托瓦内特嫁给路易十六时还不满15岁,19岁时因丈夫即位而贵为王后。

夫妻俩在一起生活了24年。路易十六在安托瓦内特之前被送上断头台处死。

安托瓦内特在遗书中说她原谅了一切,现在去和路易十六相会了。

肖像油画

《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法国王后和她的孩子们》

(法)伊丽莎白·维瑞·勒布伦

选自艺术大观

谢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