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为什么要读康德哲学?

 新用户61391524 2022-04-26

这一真理,在今天听起来是乖僻难解的,但在《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的头三十年中却并不是这样。

这是由于在那些年代之后,又有一个世代成长起来了,而这个世代并不理解康德;因为要理解康德,单靠一些走马观花式,粗心的阅读或听自第二手的报告是不够的。而这又是由于这个世代缺乏良好指导的结果,他们把时间浪费在庸俗的,也就是才力不称的人们,甚或是乱吹的诡辩家们的哲学问题上面了。这些诡辩家呢,又是别人不负责地向他们推荐的。

因此, 在这样教养出来的世代,他们自己的哲学试作中,总是从装模作样和浮夸铺张的外壳之中流露出基本概念的混乱以及难以言说的生硬和粗鲁。如果有人还以为他可以从别人关于康德哲学的论述来了解康德哲学,那么,他就陷于一种不可挽救的错误。不如说,对于这类论述,尤其是最近期间的,我必须严重的提出警告。

最近这几年来,我在黑格尔派谈康德哲学的文章中,竟遇到一些真是难于相信的神话。如何教那些从才茁芽的青年时代起就被黑格尔的胡扯扭伤了,损坏了的头脑,还能够追随康德那种意味深长的探讨呢? 他们早就习惯于把空洞的废话当作哲学思想,把最可怜的诡辩当作机智,把愚昧的妄谈当作辩证法;而由于吸收了这样疯狂的词汇组合——要从这些词组想出点什么东西来,人的精神只有徒劳地折磨自己,疲困自己——,他们头脑的组织已经破坏了。

对于他们,理性的批判没有用处,哲学没有用处,倒是应该给他们一种精神药剂,而首先作为一种清导剂,就应给以一小课健全的人类理智,然后人们可以再看,对于他们是否可以谈谈哲学了。

所以康德的学说,除了在他自己的著作里,到任何地方去寻找都是白费劲;而康德的著作自始至终都是有教育意义的,即令是他错了的地方,失败了的地方,也是如此。

凡对于真正的哲学家说来有效的,由于康德的独创性,对于他则是充类至极的有效;就是说人们只能在他们本人的著作中,而不能从别人的报道中认识他们。

这是因为这些卓越人物的思想不能忍受庸俗头脑又加以筛滤。这些思想出生在〔巨人〕高阔、饱满的天庭后面,那下面放着光芒耀人的眼睛;可是一经误移入〔庸才们〕狭窄的、压紧了的、厚厚的脑盖骨内的斗室之中,矮檐之下,从那儿投射出迟钝的,意在个人目的的鼠目寸光,这些思想就丧失了一切力量和生命,和它们的本来面目也不相像了。是的,人们可以说,这种头脑的作用和哈哈镜的作用一样,在那里面一切都变了形,走了样;一切所具有的匀称的美都失去了,现出来的只是一副鬼脸。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

因此, 谁要是向往哲学,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

每一个这样真正的哲学家,他的主要篇章对他的学说所提供的洞见常什百倍于庸俗头脑在转述这些学说时所作拖沓藐视的报告;何况这些庸才们多半还是深深局限于当时的时髦哲学或个人情意之中。可是使人惊异的是读者群众竟如此固执地宁愿找那些第二手的转述。从这方面看来,好像真有什么选择的亲和性在起作用似的;由于这种作用,庸俗的性格便物以类聚了,从而,即令是伟大哲人所说的东西,他们也宁愿从自己的同类人物那儿去听取。这也许是和相互教学法同一原理,根据这种教学法,孩子们只有从自己的同伴那儿才学习得最好。

「西方哲学经典」

外文原版影印20种

[目前已出版18种,09和14预计2022年7月出版]

01.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古希腊文-德文)

[德]第尔斯(Hermann Diels,1848—1922)著

[德]克兰茨(Walther Kranz,1884—1960)修订

1903年,第尔斯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后经过修订增补,在其生前于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学生克兰茨在1934年、1952年分别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以后各版都是对第六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4年重印本。原书共三册,第一、二册是文本,第三册是索引;本次只影印第一、二册,并将这两册合刊。全书共收录了90位哲学家的古典文献,体例分三部分:A部分是历史上对哲学家生平和学说的言论汇编;B部分是哲学家的残篇,该部分都翻译成了德文;C部分是拟作或伪作。

02.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英文)

[德]第尔斯(Hermann Diels,1848—1922)著

[英]弗里曼(Kathleen Freeman,1897—1959)译

1948年,英国学者弗里曼教授将第尔斯和克兰茨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1934年第五版中的古希腊语残篇部分全部翻译为英文,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全称为 Ancilla to Pre-SocraticPhilosopher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Fragments in Diels, Fragmente derVorsokratiker 。本次影印即依此版本,并将书名简称为 The Fragments of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

03.早期希腊哲学(英文)

[英]柏奈特(JohnBurnet,1863—1928)著

柏奈特的《早期希腊哲学》,不仅是英语学界该领域首部而且至今仍是最为基础的一部文献汇编和研究著作。此书既包括了前苏格拉底主要哲学家著作残篇的英译,也对其作了简明的系统考证、解说和研究。此书,国内已有学者在翻译。该书1892年首版,1908年二版,1920年三版,1930年的第四版成为经典版本。本次即影印Macmillan出版公司的1930年版。

04.古希腊哲学史纲(德文)

[德]策勒(Eduard Zeller,1814—1908)著

1844—1852年间,策勒完成三大卷六大册的《古希腊哲学史》;1883年,完成《古希腊哲学史纲》,本书后来经过作者本人和其他学者的不断修订。1928年,奈斯特勒(Wilhelm Nestle,1865—1959)完成修订第十三版;美国学者帕尔默(L.R.Palmer,1906—1984)即依此1928年版,于1931年出版了英译本。翁绍军译、贺麟校的汉译本,即是依帕尔默的英译本。本次即影印1928年版。

05.游叙弗伦 申辩 克力同 斐多(希-英对照)

[古希腊]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著

[美]福勒(Harold North Fowler,1859—1955)译

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具有极为重大的思想史意义。柏拉图早期对话录中的《游叙弗伦申辩 克力同 斐多》这四篇就是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的。前三种,商务“汉译名著”版由严复的侄孙严群教授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古希腊文翻译;《斐多》,杨绛先生晚年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英文翻译。今影印Loeb古典丛书《柏拉图集》第一卷中的这四种著作,版本为1914年版的1933年重印本。

06.理想国(希-英对照)

[古希腊]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著

[美]肖里(Paul Shorey,1857—1934)译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三四十种英译本,“洛布古典丛书”希英对照本肖里的译文,则兼顾了学术性和通俗性,该译文曾入选英文版《柏拉图著作全集》。商务“汉译名著”版,郭斌和、张竹明的译文即是依Loeb版的古希腊文翻译。原书分为两册:一至五卷为上册,1930年初版;六至十卷为下册,1935年初版。本次影印,上册依1963年重印本,下册依1970年重印本,并将上下册合刊。

07.形而上学(英文)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著

[英]罗斯(David Ross,1877—1971)译

20世纪初,罗斯主持《亚里士多德全集》牛津版的英译,该项目从1908年一直延续至1952年,共12卷。1908年,罗斯英译的《形而上学》作为全集的第八卷率先出版。1924年,罗斯完成其历史性著作《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带有导论和解说的校订文本》,该书达1100多页,对《形而上学》的古希腊语文本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注释。1928年,罗斯依自己的校勘成果,对1908年的英译本进行了修订,本次即影印牛津大学出版社1928年版。

08.尼各马可伦理学(英文)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著

[英]罗斯(David Ross,1877—1971)译

20世纪初,罗斯主持《亚里士多德全集》牛津版的英译,该项目从1908年一直延续至1952年,共12卷。1925年,其翻译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收于全集第九卷中。本次影印1925年版的1931年重印本。本书的边码1094a—1191b,为《亚里士多德全集》古希腊文原典的标准编码,即贝克尔(Bekker)编码。

09.第一哲学沉思集(法文)[待出]

[法]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著

[法]亚当(Charles Adam)、塔内里(PaulTannery)编

1641年,笛卡尔以拉丁文出版《第一哲学沉思集》,1647年出版法文版。20世纪初,亚当(Adam)和塔内里(Tannery)编辑了《笛卡尔全集》(被称为AT版),其拉丁文版被编入第七卷,法文版被编入第九卷第一部分(该卷第二部分为法文版《哲学原理》)。本次即影印1904年AT版法文《第一哲学沉思集》。另,本书后收入笛卡尔《几何》一书的英译本,译者为史密斯(D.E.Smith)和莱瑟姆(M.L.Latham),底本为1952年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推出的著名丛书“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第31卷。

10.纯粹理性批判(德文迈纳版)

[德]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著

[德]施密特(Raymund Schmidt,1890—?)编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初版于1781年,二版于1787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7a卷《纯粹理性批判》,由施密特编辑,是将1781年版(边码为A)和1787年版(边码为B)合刊。其1930年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此后几十年迈纳版《纯粹理性批判》都是对1930年版的重印,直至1998年Timmermann编辑了新版本,作为“哲学丛书”505卷。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30年版的1960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766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6年重印本。

11.实践理性批判(德文迈纳版)

[德]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著

[德]福尔伦德(KarlVorländer,1860—1928)编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初版于1788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8卷《实践理性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编辑,其1929年第9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9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188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188。

12.判断力批判(德文迈纳版)

[德]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著

[德]福尔伦德(KarlVorländer,1860—1928)编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初版于1790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9a卷《判断力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编辑,其1924年第6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4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361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361。

13.精神现象学(德文迈纳版)

[德]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著

[德]霍夫迈斯特(Johannes Hoffmeister,1907—1955)编

1807年任教于耶拿大学的黑格尔出版了《精神现象学》,这是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创立。马克思赞誉《精神现象学》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霍夫迈斯特在迈纳(Meiner)出版社的“哲学丛书”(第114种)出版了一个“新批判版”(相对于拉松在20世纪初出版的“批判版”),1952年的第六版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学术标准本。Miller的权威英译本以及贺麟、王玖兴合译的商务“汉译名著”版都是根据这个本子译出的。今即影印1952年版。

14.哲学全书纲要(德文迈纳版)[待出]

[德]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著

[德]拉松(Georg Lasson,1862—1932)编

《哲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系统性展现自己哲学体系的纲要性著作,包括逻辑学(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三部分。该书在其生前,于1817年、1827年、1830年出版三个版本。“友人版”(或称“米希勒版”)《黑格尔全集》中的《哲学全书》将学生们的笔记作为“附释”一起出版;1905年的拉松版全集,则不收学生的笔记,并考订了三个版本间的差异;该版此后于1920年、1923、1930年再版,今即影印迈纳(Meiner)出版社的1930年版。

15.纯粹理性批判(英文)

[德]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著

[英]斯密(Norman Kemp Smith,1872—1958)译

在中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广为人知的英译本是斯密本,1957年三联书店(后商务印书馆续印)的蓝公武译本,1983年台湾学生书局的牟宗三译本,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韦卓民译本,都是从斯密的英译本转译。斯密的英译本于1929年由著名的麦克米伦(Macmillan)图书公司出版,1933年稍作修订出第二版,此后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依Macmillan的1968年重印本。

16.算术基础(德-英对照)

[德]弗雷格(GottlobFrege,1848—1925)著

[英]奥斯汀(JohnLangshaw Austin,1911—1960)译

1884年,弗雷格发表了《算术基础:对数这个概念的一种逻辑数学的研究》(德文)。英国分析哲学家奥斯汀翻译成英文,1950年由英国Blackwell图书公司出版德英左右页对照本;1953年出版修订第二版,以后的各版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59年重印本。

17.数理哲学导论(英文)

[英]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著

1903年罗素出版《数学原则》一书,1910—1913年出版与怀特海合作花费十年完成的三大卷巨著《数学原理》。“他强烈地感到,《数学原理》尽管其重要性得到了公认,读者却寥寥无几;但他深信,假如更多的哲学家理解了此书的内容,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方式就会与过去大不相同,成果也要比过去多得多。”于是,他一直想写一本数理哲学的普及本,此《数理哲学导论》于1918年在狱中写成,1919年由英国George Allen & Unwin图书公司出版。本次影印的是1919年版的1967年第12印次本。

18.逻辑哲学论(德-英对照)

[奥]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1889—1951)著

[英]奥格登(C.K.Ogden,1889—1957)译

1921年,维特根斯坦在《自然哲学年鉴》期刊上发表《逻辑哲学论》(德文)。1922年,英国语言学家奥格登将此书翻译成英文,并以德英左右页对照的形式由英国Routledge图书公司出版单行本,书前有罗素撰写的“导言”;1933年出版修订第二版,以后各版都是对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0年的第8印次本。

19.纯粹现象学通论(德文)

[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1859—1938)著

《纯粹现象学通论》是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三卷本中的第一卷。本书在胡塞尔生前于1913年、1922年、1928年发行过三版,其中1922年版被认为是最佳的版本。1950年,比梅尔(Walter Biemel)编辑出版第四版;1976年,舒曼(Karl Schumann)编辑出版第五版,即是依1922年版重新排印的,作为《胡塞尔全集》第三卷第一分册,而第二分册收录的是1912—1929年间胡塞尔对本书的各种注释。本次影印的是Max Niemeyer出版社的1922年版,该版书后有胡塞尔弟子瓦尔特(Gerda Walther)编写的“主题索引”。

20.西方哲学史(英文)

[英]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著

1938—1944年二战期间,罗素在美国讲学,《西方哲学史》即是此间的成果之一;该书美国版出版于1945年,1946年推出英国版。此书受到了广大读者极大的欢迎,成为了畅销书,并且罗素主要因此书获得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6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兆武先生翻译的《西方哲学史(上卷)》,下卷后来由马元德先生翻译。今影印该书1945年美国版,由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