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兴趣

 纯心未抿 2022-04-26

1. 无所谓、随意;
2. 重复乏味的事;
3. 负能量视角;
4. 参与贬值中;
5. 不重视仪式感。


乏味的事让我们不想理会;
有趣的事可以让我们关注;
兴趣的事让我们想参与;
兴奋的事让我们废寝忘食;
仪式感让我们有使命责任。

成功源于努力;
努力源于坚持;
坚持源于习惯;
习惯在于每一天的重复。

然而重复是件让人乏味的事,
而乏味就不想参与、不想行动,

或者敷衍应付、草草了事,
于是,养成了坏习惯。

因此,好习惯的养成是办好事的首要因素。

然而,
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
比如,洗碗、打扰卫生,
如何养成爱洗晚,爱打扰卫生的习惯呢?

可以试一下强迫症。


强迫症的一般表现为:

无法容忍无序、混乱,脏臭……

喜欢享受视觉:

干净、整洁、整齐、无暇……

这是对精神上、视觉上、感观上的享受追求,
也是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一种肯定,

对劳动成果的欣赏。


然而,强迫症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这是对原来生活习惯的强烈改变,
我们会基于本能的排斥,
若你无法适应,
请你看看军旅生涯,或者去体验。
使命在身,责任在肩,
必须做,天天做,时刻不忘。
每个军人,都是国家的骄傲,
因为,他们以仪式为骄傲
这是对使命的强烈认可。


说起仪式,

很多人都会说,

我们中国人做什么都喜欢搞仪式感,

特别是官方人员,

以前我也不懂,以为就是走个过场,

摆个花架子,露脸显摆而已,

其实不然,

仪式感的学问很多:

  • 对身份、地位、荣耀的尊重、认可;
  • 对权利的认可;
  • 对人心的震慑;
  • 对责任、使命的担负。


万物本平凡,

是我们人类赋予了特殊的情感,

比如梅花,清冷、孤傲、坚韧……
在这里,仪式感赋予了:责任、使命。
每个行为都是特殊的、庄严的,

敷衍的仪式是对责任、使命的赎渎,

也是对人格、对心灵的抹黑。


责任、使命在何方?
为家、为孩子、为父母、
为以后、为社会……
当你担起责任,
那么,你有了勇气、有了成熟、有了担当,

这是对生命、对心灵的升华。

于是,
当强迫症遇上责任感、使命感,

进化为仪式感,
也就有了强烈的动机,
因为此刻,是神圣的、荣耀的。

稳定、可靠的仪式感,
可以让你长期坚持这份习惯,
哪怕乏味、枯燥。

回归正题,我为何爱洗碗,
从强迫症上来说:
无法忍受混乱的洗碗池,
希望看到干净明亮的洗碗池,
以及摆放整齐有序的厨房,
我要每个碗都放在它该放的地方,
每个花纹都要朝外统一放好。
当努力一番后,看到干净明亮,整齐有序时,
这就是成就,我满足于此刻。

从仪式感上来说:
对父母:表达孝心;
对子女:以身作则;
对于碗:它承载了你生命的保障,你怎能弃它不顾,做人要感恩,碗也有它的生命。

报答:

  • 父母的养育之恩
  • 饭碗的盛饭之恩

做好:

  • 子女的教育之则

这就是洗碗的使命和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