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给你自由,我杀掉了你,《宠儿》悲哀也被爱!

 在下林说 2022-04-26

托妮·莫里森1931年出生,2019年去世。她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奖的黑人女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之歌》《宠儿》《秀拉》《最蓝的眼睛》等。

《宠儿》在1987年出版,是我早些年看过的一本较为压抑的书,看时还以为是恐怖小说,后来才知道作者是“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充满活力”。

《宠儿》的英文版和中文版

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是《宠儿》的标签之一,这部作品振聋发聩,让人难以喘息,无法平静。

“124号恶意充斥。”是这本书的开头,让读者自己慢慢去揭开这一份恶意,更可怕的是《宠儿》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这就如同我们去电影院看到悲惨的故事时已经足够压抑,但是结尾还要出现一句“该作品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样给你重重一击。

黑奴制度时代,黑人妇女深受两重压迫——种族的压迫和性别的压迫,她们是“奴隶中的奴隶” ,黑人男性,白人男性,白人女性是压在她们头顶的三座大山。

女黑奴塞丝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她不愿再看到自己的孩子又沦为奴隶,毅然扼杀了自己的幼女,用斧头割破了她的喉咙。

十八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而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在124号农舍,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

《宠儿》插图


为了自由。这个被杀死的孩子,在托尼·莫里森的笔下被取名为“宠儿”(Beloved)。

塞丝说,我后背上有棵树,家里有个鬼,除了怀里抱着的女儿,我什么都没有了。不再逃了——从哪儿都不逃了。我再也不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逃走了。我逃跑过一回,我买了票……它太昂贵了!你听见了吗?它太昂贵了。

镜子一照就碎,蛋糕上出现小手印,苏打饼干被碾成碎末撒掉、鹰嘴豆倒在地板上,看似淘气的恶作剧,其实就是“宠儿”的报复,一家人都活在各自的恐惧与自责当中,两个儿子离开了,但是塞丝却没有离开这座屋子。

托妮·莫里森

124数字当中独独没3,无形之中强调了塞丝的第三个孩子已不在人世的事实。后来,124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孩,这个女孩自称“宠儿”,与塞丝去世的的女儿同名,年龄相仿,甚至下巴的疤痕也和塞丝的记忆中一模一样,她有光滑细嫩如婴儿的皮肤,处处表现得象个婴儿,让塞丝觉得是宠儿就是那个轮回转世的孩子,“宠儿”以几近病态的方式独占自己的妈妈,无休止地向塞丝索取多年欠下的母爱,而塞丝自然也对“宠儿”表现了疯狂而扭曲的母爱。

母爱和自由其实是并不矛盾,然而在美国黑人历史中,二者之间却对立了,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存在,美国奴隶制给黑人造成无法言说的巨大痛苦从未消失,这本书巧妙的、间接的、深刻的批驳了蓄奴制给黑人母亲带来的精神摧残以及给黑奴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

《世界文学》2003年第1期截图

正如《宠儿》的序言所说,“婚姻曾经是被阻扰的、不可能的或非法的;而生育则是必须的,但是拥有孩子、对他们负责——换句话说,做他们的家长——就像自由一样不可肆意。在奴隶制度的特殊逻辑下,想做家长都是犯罪。”



林说の书单推荐

可点击下方阅读






1-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2-余华《活着》

3-杨绛《我们仨》

4-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

5-钱钟书《围城》

6-沈复《浮生六记》

7-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8-王尔德《西班牙公主的生日》

9-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0-罗伯特 ·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

11-黎隆武《千古悲催的帝王候——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

给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