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宋偃王称霸,一个弱国“作死”的典型案例,却加速秦灭六国的进程

 梦想童年594 2022-04-2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攻陷商王朝的都城朝歌,商朝灭亡,新兴的周王朝建立。为了笼络中原地区的民心,姬发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于殷商故地(是为殷国),利用他统治殷商遗民。为了保险起见,周武王姬发派遣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墉、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姬发在灭商后一年,就病逝了,遗命自己的弟弟周公姬旦摄政,辅佐周成王,这一人事安排,引起了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立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最终周公姬旦亲率周军主力东征平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废黜霍叔为庶民,顺利平定了三监之乱 ,使得新生的周王朝得以平稳地度过立国初年的动荡局面。

平定“三监之乱”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姬旦的眼前,那就是武庚被杀后,殷国的存废问题。绝大部分大臣们建议废黜殷国,将殷国的封地拆分给临近的诸侯国或者直接由中央直辖,以示惩戒。姬旦在权衡利弊后决定,还是保留殷国,他从殷商宗室中选择了微子(商纣王的叔叔、比干的弟弟)继承殷商国祚,但把他的封地封在了宋,从此宋国诞生。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也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但周边是晋国、齐国、楚国等大国,地缘环境尤为恶劣。

地处四战之地的宋国,本应该休养生息、夹起尾巴做人。也许是先祖的荣光在历代宋国国君传承流淌的原因,宋国一直想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想过一过称霸的瘾。宋国第一次图谋称霸是在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之际。当时中原各国失去了统一的领导人,而晋国专注于在北方扩张没空搭理中原事务,秦国则被晋国牢牢锁在函谷关以西,出不来。中原地区的霸主陷入了真空状态。当时的宋国国君宋襄公,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开始仿效齐桓公高会盟,意图接过齐桓公称霸的接力棒,但宋国毕竟小国,最终在“泓水之战”中被楚成王一朝打回原形,宋国第一次称霸的梦想戛然而止,只留下宋襄公“仁义”的笑柄被列国嘲笑。

宋襄公之后,宋国认识到了自身实力的不足,果断放弃了称霸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专注国内的经济建设,在国际事务上,也以晋国和楚国马首是瞻,奉行“事大主义”外交策略,改善与晋国、楚国、齐国等周边强国的关系,到了战国时代,宋国已经发展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国家,国力仅次于七雄,在当时可以算得上“十强”之一,所谓“十强”指的是战国七雄之外加上中山郑国、宋国的战国时代10大强国。宋国虽然进不了七雄,好歹也是第二梯队里面的强国,国力虽不如秦、齐、楚这样的超级大国,但与七雄之一的韩国、燕国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上百年的发展,宋国国力还是可以的,宋国的国都定陶,在当时是列国中最富庶的,连连素以繁荣著称的临淄也不遑多让。

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与宋国齐名的中山国、郑国也相继被灭,宋国成了硕果仅存的中等强国,也成为了七雄共同的肥肉。但宋国地处中原腹地,无论谁灭了宋国,都会打破国际格局的均衡,一时间,宋国反倒得以幸存,况且宋国在大国间作为一个缓冲国,也有利于大国间的平衡,宋国就这样一直幸存到战国后期。直到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宋偃王即位,打破了所有的平衡。

宋偃王即位后,不知道是抽了风还是被宋襄公附体了,居然开始图谋称霸,并开始对周边的齐国、楚国、魏国三个超级大国发动进攻。因为事发突然(谁也想不到宋国会主动进攻别人),再加上三国与的边境驻军不多,一时间宋国的攻势收到了不小的成效。"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滕州),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史记》)

宋偃王一连打败了齐、楚、魏3大强国,让宋国一时间成了国际焦点,宋偃王也在国际上“亮足了相”,颇有舍我其谁的气势。但终究是“帅不过三秒”。最终,齐国利用宋国主动挑衅这一有利时机,对外宣称“自卫反击”。

公元前286年,齐国大军攻陷宋国国都,宋偃王出逃,宋国灭亡。宋国的灭亡让人不禁唏嘘,虽然天下统一的局势是时所必然,但宋国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本来可以支撑其多活一段时间,但宋偃王的激进策略却让宋国提前走向了终点。是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说句题外话,因为齐国独吞宋国,最终引发了“五国攻齐”使得齐国国力严重被削弱,由此打破了战国中期秦、齐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最终导致秦国一家独大,加速了战国时代的终结,由此可见,宋偃王在无形中也是秦灭六国的“好帮手”。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