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牛富二代:生于福建,逃到菲律宾,年入5千万,汶川地震捐1亿

 朱小鹿 2022-04-26

2009年,一向低调的庄金耀被推到风口浪尖,菲律宾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他,为他伸冤。

当年,菲华商联换届,推举新一届理事长,而明眼人都知道,二把手庄金耀就是候选人。

 但后来,推举理事长前夕,有消息称,菲华商联内部有人逾越庄金耀,暗中争抢这个位置,已经收买了几位高层。

消息一出,菲律宾几大社团沸腾了,他们联名抗议不公平行为,要求菲华商联一碗水端平。

事情不断发酵,超过30个社团纷纷发声,支持庄金耀。

面对如此场面,庄金耀主动登报宣布,自己将以大局为重,慷慨退让,退出竞选。

“以防伤及商总内部之和气,以免有碍商总会务之推展。”

大家纷纷感慨,几十年不争不抢的庄金耀,是怎么活下来的?

在别人看来,他不争不抢,但其实,庄金耀只是不愿意为了争抢,伤了和气。

对他来说,情谊永远比生意重要。

 “妈妈,爸爸是什么?”当母亲告诉7岁的庄金耀,日后要一起到菲律宾找爸爸,庄金耀不解地问。

从他出生,他就没有见过爸爸,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久而久之,涉世未深的他还以为,自己就是妈妈一个人生出来,爸爸这种“生物”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完全不知道。

在庄金耀出生之前,父亲跟着祖父到菲律宾生活,赚钱。

当时中国社会条件不好,许多人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家里的男人往往选择到国外赚钱。

庄金耀在希信小学读书时,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没有爸爸”,偶尔去同学家串门儿,无一例外只能看到妈妈。

后来,家乡青阳的条件越来越差,母亲跟远在菲律宾的父亲商量,给庄金耀转学。

因而,在初中时候,庄金耀和母亲搬到泉州生活,庄金耀也就近读书,在泉州六中就读。

还没等庄金耀缓过劲来,父母又在为他计划着高中的去处。

 因为最后庄金耀还是要去菲律宾,跟着父亲一起生活的,所以得让他有个过渡,学习学习国外文化,学一学英语。

在庄金耀初三时,父亲回来,这是庄金耀第一次见到父亲,既陌生又激动。

“我的周围都是新的,就连爸爸也是新的……”

父亲此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办庄金耀在香港的读书许可证,他想把庄金耀送到香港学习。

就这样,在父母的努力下,庄金耀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香港,在培侨中学读书。

父亲告诉庄金耀:“在香港读完书,我们一家人就可以生活在一起了。”

有了父亲的保证,庄金耀在香港的读书生涯可以用“热血澎湃”来形容。

在培侨中学,庄金耀读书特别用功,课上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举手问老师,老师解决不了他的疑惑,他就找隔壁班的老师,直到问清楚为止。

庄金耀这股认真劲儿,常让同学们又佩服又生气。

佩服的是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生气的是他老是不分场合,打断老师上课,直接举手提问,害得同学们每次说是来听课,最后都变成观众,观摩老师与庄金耀的辩论赛。

除了学习之外,庄金耀喜欢参加学校活动,在活动中结交朋友。

后来,在培侨中学完成学业后,他又到培中英文书院,进一步系统学习英语,为去菲律宾做准备。

在母亲的庇佑下,庄金耀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青年时光,然而每每回忆起这段,他总说,“害怕多于惊喜”。

(庄金耀一家人)

庄金耀的青年生活,充满了太多不稳定,他表面看似出生于福建,但他更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从青阳到泉州再到香港。

每当他与周围的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之后,就会离开这里,到另外一座城里,再重新认识一批新的同学。

他常说,“活得没有根,所以一直在寻根”。

但幸好,在动乱的年代,母亲一直陪在身边,母亲在哪,家就在哪。

庄金耀没有抱怨,在那个年代,只要能够活着,比什么都强。

 到了菲律宾,祖父和父亲已经在菲律宾创下了一片天地,庄金耀成了富二代,顺利进入东方大学商科学院读书。

在读书期间,父亲断了他的生活费,想让他依靠自己养活自己。

这个考验,在其他富二代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庄金耀可没怕,在香港读书时他已经开始靠自己打零工赚学费。

庄金耀一边读书,一边兼职,周末就到父亲的公司帮忙,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哪里需要我到哪”。

大学四年,庄金耀靠着勤工俭学,攒下了78万,毕业后,他将这笔钱投到父亲的公司里,作为合伙人,加入公司团队。

 别人说他是“继承家业”,他更愿意将这种行为称为“加盟庄氏企业”。

1965年,庄金耀正式加入公司,父亲有意隐退,将公司全权交给两个儿子处理。

公司上下都搓手期待这位少东家能干出什么大事,结果庄金耀一进公司,却让人大跌眼镜。

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员工聊天,聊家庭聊理想。

一个一个员工被叫进办公室,庄金耀笑容可掬地坐在位置上等他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老板“请喝茶”,庄金耀这茶里卖的是什么药,员工愣是看不出所以然。

三天聊完后,庄金耀的真面目才显露出来,他找到大哥,兄弟俩一杯酒一句话地聊了起来。

庄金耀跟大哥提建议,对员工去向进行重新调整。

原来,通过这几天的聊天,谁适合做什么活,庄金耀心里都有数。

但庄金耀的大哥跟他不同,他长期跟在父亲身边,自然也学会了父亲雷厉风行的作风。

大哥酒下肚,意识还是很清醒,他拒绝了庄金耀的安排。

他觉得庄金耀还是新人,太想做出一番成绩,邀功取宠,才搞这些无关紧要的事,眼下重心应该在如何发展公司,而不是小小的员工上。

明着行不通,庄金耀就暗着来,他暗中指定项目给员工做,让员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操作,最后由他敲定。

“老板把这么大的活给我,估计在试探我”,在庄金耀的分配下,每个员工即使做着与以往不同的工作,但都认真地完成任务,丝毫不敢怠慢。

几天后,他们都向庄金耀交出完美的答卷,庄金耀瞬间有了底气,他敲响了大哥的办公室,将项目最终结果放在大哥桌上。

这下,大哥也不好说什么,他也知道了自己的弟弟确实有两把刷子,便同意了庄金耀的人事调动。

员工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他们越发感到成就感,也越来越追随庄金耀。

他们信服庄金耀,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庄金耀特别“爱管闲事”。

 庄金耀时常问员工工资,打探员工家庭情况,在别人看来,这个老板很八卦,但老板“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的宗旨是,让员工安心地工作,要想让员工把心放在工作上,就必须帮他们安定好家庭。

“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有足够的收入生活下去,如果常有工潮,生意肯定不能做好。”

庄金耀的大哥曾公开夸赞自家弟弟,称其有将军的魄力。

“将军要想士兵心悦诚服跟着自己打仗,必须让他们脚步轻盈,无后顾之忧地上战场,这一点,金耀做得比我好。”

在庄金耀和大哥的带领下,立高纸业蒸蒸日上,1962年收入连翻几倍,达到5000万。

 当立高纸业已经坐上菲律宾纸品行业的头把交椅时,庄金耀谋划着开另外一家纸业公司。

新公司一开,庄金耀“撒手不管”,干起了“闲事”,他跑去做公益。

比起从商,庄金耀更像个公益家。

1976年,庄金耀被加洛干菲华商会选为理事。

三年后,香港培侨中学老校长吴康民先生访菲,庄金耀满心欢喜地接待他。

老先生看到培侨学子学有所成,与庄金耀提议,建立一个校友会,将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做善事。

庄金耀一听,觉得可以,一边联系学校校友,一边紧张地张罗筹办校运会。

1985年,香港培侨中学菲律宾校友会成立,庄金耀被推举为第一届理事长,之后因工作出色,第二届又连任。

之后,庄金耀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汤觉民的邀请下,参加了菲华各界联合会工作。

期间,他与六位华社的侨领组成了工作小组,帮助华人办事。

后来,庄金耀加入了菲华商联总会代表大会,并于1989年当选商总理事。

之前,菲华商联与中国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庄金耀加入后,第一件事就是推动菲华商联与中国的联系。

事先,他先在菲华商联里挂上了五星红旗,以表明自己的意愿,1994年,庄金耀代表菲华商联,首次访问中国,三年后,又再次组团访问中国。

 就这样,庄金耀一步步破除了菲华商联与中国之间的厚冰。

他不像其他的菲律宾华人,他本身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要深于其他华人。

在菲律宾,庄金耀时常怀念在中国的读书时光,所以他迫切地想要帮助菲律宾与中国搭线。

往大的方面说,他是为了两国发展,往小地说,他只是为了寻回儿时的记忆。

“如果有机会,真想找回当年的那群同学,跟他们聊聊天喝喝酒,我找了几十年,要么找不到,要么人已经在战乱中死了……”

即使现在再也不用东奔西跑,算是走上人生的金字塔顶端,庄金耀依然感觉到无法填补的孤独。

为了缓解压抑的情绪,他愿意花多点精力去做公益,帮助别人。

每天早起晨运,他手上还要拿着今日的报纸,看看有什么坏事发生,自己能不能帮上忙。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许多华人都会将目光投向中国,挤着来争夺中国市场这块肥肉。

但庄金耀是个例外,他在中国一直没有很像样的投资和生意,反倒是经常给中国捐钱。

2008年汶川大地震,庄金耀匿名捐款1亿,按照M2增量计算方法,08年1亿相当于现在的3亿购买力。

这还只是代表他个人的,之后他还组织动员菲律宾侨社一起捐款。

庄金耀还给当年就读的希信小学,捐资修建了教学楼。

别人在大刀阔斧地掠财时,庄金耀却安心在做慈善事业。

他恐怕是为数不多,没有上富豪榜前十名的菲律宾华人。

别人说他“不干正事”,他只说:

“我无怨无悔,我认为服务华人社会,令我感到充实。人的一生短暂,如能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及国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是最理想的,如此才不会辜负自己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